分享

石膏麻黄,附子干姜,同样能退热,二者有什么区别?

 中医知识圈 2023-01-15 发布于山东


《伤寒论》里有麻杏石甘汤,大青龙汤,《金匮要略》里有越婢汤,都用了大量的麻黄和石膏。麻黄石膏,能退热,能利水,能消肿,能治身体疼痛,困重无力。但是这只适宜于阳气旺盛的实热证,如果用于阳虚的虚寒发热,可以很快引起死亡。但是西医根本不知道有什么实热发热和虚寒发热,一般正牌中医大学毕业的中医师,对于寒热之辨,也是牛头不对马嘴。盲目滥用,极易死人

《内经》说,“能合色脉,可以万全”。西医既不知看舌色,更不知摸脉象,用药于是失了依据,所以就治好的少,治死的多。是生是死,就看各人的八字运气了。

《伤寒论》里的四逆汤:附子、干姜、甘草,也能治发热,能治身体疼痛。《伤寒论》说:“病发热头痛,脉反沉,若不差,身体疼痛,当救其里,宜四逆汤”。“大汗出,热不去,内拘急,四肢疼,又下利厥逆而恶寒者,四逆汤主之”。真武汤,桂枝附子汤,更是治发热身痛的常用方。同样治疗发热身痛,病因却有寒热虚实的不同。用药稍有差错,马上就要死人。西医不知道发热身痛,还有什么寒热之分?只管退热止痛,所以容易治死,很块完蛋。

今人不学《伤寒论》,大学教育把《伤寒论》定为选修课。所以中医院校毕业出来的中医师,跟西医一样,全部成了不会治病的脓包饭桶。所以很多人提出消灭中医,也不是完全没有道理的。对于伪见萎培养出来的假中医,还是早点消灭更好,免得跟西医一个腔调,只会看仪器的化验检查,天天害死人不偿命。把中医形象搞得臭不可闻。

辨别用石膏还是附子的根据,主要在脉舌:舌质淡白娇嫰,苔薄白或灰黑,为大寒舌象,附子可以重剂投之;如果舌体坚敛,脉搏有力,则为实热内蕴,石膏可以重用。病机一寒一热,千万不能搞错。搞错了就容易死人。但是在40余年的临床中,用麻杏石甘汤退热的,只用过一次,用白虎汤退热的,只用过一次,用大青龙汤退热的,也只用过一次,用越婢汤治急性肾炎水肿的,只用过一次,可见能用上石膏麻黄的机会十分稀少。用桂附剂退热的机会却很常见。正应了李可老中医说的:“当今阳虚者百分之九十九,阳旺者百不见一”,基本上是符合事实的。所以当今的挂瓶吊水,抗菌消炎,药性寒凉,已经不适合人们体质。滥用凉药,极易致死。

寒热之辨,主要来于医生多年的临床经验,来于所掌握的四诊技术。用仪器去检查,是查不出阳旺与阳虚来的。西医不会四诊,所以用药很危险。前时刚死的陈可杰,唐伟国,都是推广西医神药的旗手,还有红凌和林正斌等西医专家,诸君之死,说明什么问题?说明科学的西医,还不科学,离科学真理,还差万里。如果还去迷信西医,就随时有“为科学献出生命”的危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