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鹿王本生--陈晓峰工笔重彩

 wsyqn 2023-01-15 发布于江苏
陈晓峰:1975年 生于北京。1998年 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 获学士学位。2009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获硕士学位,导师胡伟教授。2009-2013年 执教于中央美术学院国际合作办学专业。

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学院硕士。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中国工笔画学会会员、中国壁画学会会员、北京工笔重彩画会副秘书长。
作品多次入选全国美展、全国青年美展、全国工笔画大展等国展,获奖并被收藏,代表作品:《虹系列》《九分之一秒》《轻风舞影》《甘南印象》《桃源系列》《鹿王本生系列》《盛世呈祥》。
2016年青绿山水《桃源系列——春山新雨》被***陈列收藏。

南朝宗炳在画论中提出:“圣人含道映物,贤者澄怀味象”,“味象”即是“观道”。提出中国画画家对自然的观照是“澄怀观道”的方式。中国的花鸟画家在面对自然时,将自己的审美特质和情感倾注在“观花”的过程中,形成心中意象,以个人化的笔墨形态将意象物化借以抒情,这些笔墨形态并非花鸟的自然形态,是“观照”之后,因创作者心境差异而产生的不同心相。

因此,“笔下观花”便是我们认知花鸟画家艺术世界的方式,通过欣赏艺术家笔墨形态生成的艺术形象体味到艺术家在观照自然时的情感与审美。

今天中国画的线性造型形成是文化一步一步发展而成的,与书法的书写性也有很大的关系。不用刻意与西方文化比较,在学习传统时需要尊重传统的绘画程序及材料、工具选择,表现过程中自然包含它的特殊性。

在中国画绘画中有一种绘画材料是无法避开的,那就是——墨。黑色,或者说由墨所调出的灰是中国画中所无法回避的颜色。墨与其他颜色的关系一直是中国画学习、创作中每个艺术家要面对的问题。我理解的中国画色彩规律中象征、隐喻、程式化等追求多于西画中色调的多变与表现,它更多的是寻求画外之意,不会只让欣赏者停留在画面,这是审美方式的差异导致的不同。

(文/陈晓峰)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