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与无尤:为什么人们总觉得今人的诗词缺乏诗意美

 大唐长安元年 2023-01-15 发布于北京

  

作者:与无尤

人们对于一首优秀诗歌的最直观感受是“诗意”。诗意是一种朦胧的、难以描述的主观体验。但不管怎么说,诗意是有一个大多数人都认可的标准的,虽然这个标准绝大部分人都说不出来,但它确实存在。比如,“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不管你懂不懂诗,都能感受到其中的诗意美。

我给诗意下的定义是这样的:诗意指的是“诗人用文字构建的美的意境”。大家注意,这个定义的关键词是“美”和“意境”,也就是说,能否体会到诗意美,取决于读者的审美境界的高低。一个审美境界很低的人,也可以从诗中体会到诗意美,但是,一般来说,他体会到的只是非常浅层的诗意美,这种美仅仅停留在文字表层。而审美境界很高的人则能从诗中领悟到深层的来自于思想情感的诗意美。我们还拿“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来举例,审美境界很低的人也能轻易地感受到这句诗的文字之美,把“愁”比喻成“一江春水”,这的确美极了,但他们很难感受到文字背后所蕴含的汹涌澎湃的思想情感。而审美境界很高的人能感受到李煜那种国破家亡、身陷囹圄的悲凉感,能体验到一个文艺青年偏偏要背负国家和天下重任的那种身不由己的无奈感,能感受到这优美的文字背后那令人毛骨悚然的杀气——这首词是李煜的绝命词,因为这首词,宋太宗大怒,命人赐药酒,将年仅41岁的李煜毒死了。

对于诗意领悟的深浅,除了和读者的审美修养有关外,还和距离有关,这个距离指的是读者和诗人之间的年代距离。读者和诗人之间相隔的年代越遥远,读者越能感受到诗中的诗意美,这个可以简单总结为“距离产生美”。“距离产生美”背后的根本逻辑是“陌生产生美”

为什么今天的人总觉的古诗更美,而今人写的诗总是没有古诗那种诗意美呢,根本原因在于今天的人和古诗的年代距离足够遥远,今人对古诗的陌生感足够强烈。事实上,古诗中的很多用词用句都是当时的口头语,比如“故人”“辞”“玉簟”等等,甚至整首诗都是非常口语化的,但因为古人的说话方式和习惯与今天的人有巨大的差异,今天的人对古人的说话方式和习惯足够陌生,所以即使古诗的语言很通俗很口语化,今天的人依然觉得很有诗意美。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诗中的语言表达方式其实在唐代是非常口语化的,但由于这种口语化的表达和今天的表达方式非常不同,加上李白用文字所构建的意境的确很美,所以人们会把这首诗称为经典。

对于年代久远所带来的陌生感,进而带来的诗意美,除了语言表达方式外,还和意象有关。比如,李白的《子夜吴歌》:“长安一片月,万户捣衣声。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何日平胡虏?良人罢远征。”诗中的“长安”“捣衣声”“玉关”“胡虏”“良人”“远征”等意象对于今天的人来说都带有强烈的陌生感,所以今天的人会觉得这首诗很有诗意。其实这些意象在当时都非常普通,非常常见,都是人们日常说话时常用的意象,人家唐朝人就是这么说话的。但是,假如今天的人写诗时使用超市、北京、老公、涮羊肉、火车等常见的意象,人们一定觉得毫无诗意。

大家为什么不想想:凭什么古人用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常见意象写诗就有诗意,而今人用通俗的语言和生活中的常见意象写诗就没有诗意呢?这难道不是双标吗?

“陌生带来美感”其实是一个非常普遍的心理规律,比如,很多人总觉得国外的东西特别洋气,这个“洋气”就是一种特殊的美感。比如喝酒,当国人喝燕京啤酒的时候,不会有什么特殊的感觉,但当喝百威啤酒的时候就会有一种洋气的感觉。其实在美国人眼里,百威啤酒不过是一种口粮酒,和咱们的燕京啤酒没什么两样。为什么美国人不觉得百威啤酒有啥特殊的,而国人却觉得喝百威比较洋气呢,因为距离感和陌生感。很多所谓的小资或精英总喜欢在说话时夹杂一些散装英语,总喜欢显摆自己使用的是外国货,以此证明自己更有品味,更有优越感,背后的逻辑都是“陌生产生美”。很多外国产品在当地卖得很便宜,在中国却卖得非常贵,正是抓住了国人的“陌生产生美”这一心理规律。

“陌生产生美”在中国人身上的表现格外突出,它影响着我们生活的方方面面,比如:人们总习惯于对家里人乱发脾气,对外人却彬彬有礼;人们总觉得照片里的农村很美,却又不愿意生活在现实中的农村;人们总是很崇拜成功者,却无法接受身边的人比自己更成功……这些现象的背后都是“陌生产生美”的心理在作怪。

这里所谓的“陌生感”和“距离感”不是物理距离,不是身体体验,而是心理距离,是心理体验。即使百威啤酒在国内早已随处可见,甚至早已实现了国产化,但在国人的心理上,它依然是国外的品牌,是外来的高档的啤酒,和国产品牌的啤酒有着本质的区别。人们对待诗歌也是一样的道理,即使部分古诗在今天早已妇孺皆知,但它们依然属于古代,不属于当代,因此,在读者心里,它们和当代人写的诗词有着本质的区别。古人写的诗和当代人写的诗在读者心里的区别类似于外国品牌和国产品牌的区别,类似于洋气和土气的区别。

其实从理性的角度来看,很多人都知道,有些国内的东西不比国外的差,喝茶并不比喝咖啡土气,吃西餐并不比吃涮羊肉高级,但从心理体验来说,国内的东西和国外的东西是有着本质的区别的,国外的就是更洋气一些。这种心理体验源于陌生感和距离感,但也源于不自信。

很多人在看待国产品牌之前,脑子就被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堵死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国产品牌不如国外品牌”。很多人在看待当代人写的诗词之前,脑子就被一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堵死了,这个先入为主的概念就是“今天的人写诗不如古人”。这种极端的不自信源于文化传承的失败,源于精神信仰的缺失——那个支撑身体和精神的脊梁骨崩塌了。脊梁骨都崩塌了,整个人自然就软下来了,因而才使得“跪文化”在今天格外流行,跪古人,跪外国人,跪名人,跪富贵的人……就这么一路跪着,对谁都会跪,跪得那么自然,跪得那么理直气壮,但唯独看不上身边的正常的普通中国人,真是令人唏嘘。

与无尤:本名范彦芳,祖籍河北省石家庄市井陉县,当代著名哲学家、文学家,中体诗开创者,在哲学、文学、家庭教育学、市场竞争学等领域皆有建树,被誉为“千年解老第一人”、“中体诗之父”。代表作:《与无尤对位译解道德经》《道德经与企业治理》《中体诗论与诗集》《爸爸的进化》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