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颗被砍下的脑袋,让十多万日军陪葬,天皇差点被判死刑,为何?

 飞花逐月 2023-01-15 发布于河南

1943年10月24日,南太平洋巴布亚新几内亚岛的一片海滩上,一名日本刽子手举起了手中的武士刀,就像平时砍瓜切菜一样,很轻松地砍下了一颗脑袋。而正是日军的这一举动,让在新几内亚的十几万日军陪葬,甚至最后连日本天皇也都被要求执行死刑,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

这得从日本人欠了澳大利亚人几笔血账,而且是必须还的账说起。

二战前期,本来澳大利亚和日军是不沾边的,双方在军事和经济上没有任何的冲突,一直相安无事。但军偷袭珍珠港,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美国对日本宣战。次日,也就是1941年12月9日,英国对日本宣战。随着日军进攻东南亚,感受到威胁的澳大利亚也随即对日宣战。

就这样,澳大利亚军队卷入了二战之中。

由于澳大利亚和英国的特殊关系,在北非战场上,澳大利亚军队都是和英军一起协同作战,而且战绩斐然,把在北非的德军吃掉了。

但在太平洋战场上,澳军就没有在北非时的好运气了,因为在东南亚的英军实力太拉胯,根本经不住日军的疯狂进攻,败的败,降的降,逃的逃,很快把整个东南亚地区拱手让给了日军。而和英军一起作战澳军,也在战争中遭到了日军几乎是毁灭性的打击。

其中最主要的失败,是1941年日军对新加坡和马来西亚的进攻,一共13万英澳军队,就有70000人投降,其中包括澳大利亚和新西兰组成联军15000人,大部分都是澳大利亚人。

这15000人的澳军成了日军的俘虏以后,可算是遭受了各种各样非人的折磨。因为这些澳军作战非常勇猛,给日本人带来了不小的损失,所以他们对澳大利亚俘虏也极其痛恨,加上日本人根本不遵守日内瓦战俘公约,他们想方设法以各种残忍的手段对这些俘虏进行折磨。

这些战俘们,除了没日没夜地干活外,时时刻刻都可能面临日军毫无理由的残杀。那些敢于反抗、不服从他们的命令或者老弱病残不堪苦力的人就更不用说了,都是日军残杀的对象。

到二战结束,这70000战俘中的英军几乎死亡殆尽,15000人的澳新联军战俘,也只活下来不到7000人,可谓损失惨重。

这是澳大利亚记在日本人头上的第一笔血账。

1942年6月,日军在其二战盟国泰国开建泰缅铁路,也就是著名的“死亡铁路”。而参与修建这条“死亡铁路”的,就有澳军战俘。这些澳军战俘来自当时到东南亚支援荷兰军队的澳大利亚军队,因为作战失败,这些澳军士兵就成了日军的战俘。我们知道,日军是全世界虐待战俘最厉害的军队,这些澳军战俘被日军用各种手段虐杀,要么被活活烧死、要么被活埋、要么被枪毙、要么被捆住手脚推到河里淹死,总之,日本人会想各种残忍的手段让战俘送命。

不到一年的时间,这些澳军战俘就有四分之三被虐待致死。剩下的四分之一,大约3000人,恰好赶上日军修建泰缅铁路,他们又被驱赶过来修路。

这条铁路经过的地方大部分都是热带丛林,条件极其艰苦,日军利用6万多万来自美国、英国、荷兰和澳大利亚的战俘,加上其他劳工,用17个月的时间,干完了这条正常需要6年才可以建成的全长415公里的铁路。铁路修好以后,仅战俘,死亡人数就高达12000人,而澳大利亚战俘几乎死亡殆尽。

顺便说明一下,著名的“桂河大桥”,就是“死亡铁路”其中的一段。

这是澳大利亚人记在日本人头上的第二笔血债。

本来,日军是想拿下澳大利亚的,但因为在太平洋战场上遭遇到了诸如珊瑚海海战、中途岛战役和瓜达尔卡纳尔岛等一系列的失败,不得不放弃了占领澳大利亚本土的想法。

不能占领澳大利亚,但可以空袭啊,因为当时的澳大利亚的达尔文港已经成了美军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后勤基地,仅保卫这个后勤基地的美军就高达1.5万名,日军是必欲灭之而后快。

1942年2月19日上午,阳光灿烂,澳大利亚达尔文港和平时一样,忙忙碌碌的,人们都想按部就班地忙着自己的事情。但他们不知道的是,就在几百公里外的大洋深处,日军四艘航空母舰已经做好了战斗准备,242架鱼雷轰炸机和零式战斗机将对达尔文港进行类似偷袭珍珠港一样的闪电式攻击。

8点45分,日军的188架飞机开始对达尔文港进行袭击,数百吨的炸弹投到了毫无准备的达尔文港。随着此起彼伏的爆炸声,昔日繁华无比的达尔文港,瞬间变成了人间地狱,港口设施和停泊在港口的各类船只毁于一旦。

偷袭得手后,日军又在长达一年的时间里,对澳大利亚进行了100多次的空袭,澳大利亚损失惨重,死亡人数高达1000余人。

而这也是澳大利亚在历史上第一次遭遇外国空袭。

这是日本人欠澳大利亚的第三笔账。

1942年7月21日,日军对当时还是澳大利亚属地的巴布亚新几内亚发起进攻,在巴布亚东北岸登陆建立桥头堡以后,试图通过长达一百公里的科科达小径,进而占领具备极大战略意义的莫尔兹比港,并以此断绝美澳之间的军事联系。

澳军方面则建立了由当地原住民部队巴布步兵营与后备部队澳洲陆军39步兵营组成的防线,双方随即发生了激烈的战斗,而这也是澳大利亚军队第一次单独与日军决战。

相比之下,无论是人数还是准备,澳军都远远落后于日军,但澳军并没有因此惧怕或后退,不断利用对地形的熟悉,伺机寻找机会对日军发起打击。在整个作战过程中,澳军进退有度,极大地迟滞了日军的进攻速度。

随着美军空军支援的到来,日军的战场优势逐渐丧失,加上澳军作战越来越勇,日军被困在科科达小径里面,饿死病死很多,最终不得不于4个月后撤离这一地区,日军控制莫尔兹比港口的计划遭遇失败。

澳大利亚军队取得了首次单独对日作战的胜利,而战场战斗也是日本从战略优势走向劣势的转折点,从而加速了在太平洋战争中的失败。

此后,不甘心失败的日军孤注一掷,一下子出动20多万人的军队,攻占了新几内亚,并在岛上修建大量工事,美英盟军和日军在岛上展开激烈的战斗。

当时,在新几内亚岛上,有500多名属于国际红十字会的澳大利亚籍女医护人员,负责对交战双方的伤员和平民提供医护服务。但日军可不管这些,残忍地杀害了这些手无寸铁的医护人员。

这是日军对澳大利亚犯下的第四起血债。

1943年6月30日,美英联军决定对盘踞在新几内亚岛的日军发起全面进攻。发誓为那些被日军虐待致死的澳大利亚人复仇的澳大利亚,当时全国总人口仅有700多万,一下子就动员了几十万人参加盟军对日作战行动。

而本人开头那名被日军砍头的澳大利亚士兵,就是在这个时候被日军抓捕后杀害的。

1943年10月,澳大利亚皇家空军军官乔治·伦纳德,奉命驾驶飞机对新几内亚岛进行全方面侦察。乔治·伦纳德和战友们降落到岛上以后,不幸被当地的土著人发现了。因为这些土著人和日本人亲近,他们双方发生了激烈的战斗。因为寡不敌众,子弹打完以后,他们成了土著人的俘虏,而土著人则将他们交给了日军。

为了从这些澳大利亚军人获取军事情报,日本人对他们进行了极为残酷的折磨,但这些澳军士兵始终守口如瓶。见实在是得不到什么有用的情报,日军便决定杀死这些澳大利亚俘虏。

1943年10月24日,日军士兵将乔治·伦纳德等人带到岛上的一个海滩处,让个跪在地下,周边围满了日军与当地土著。

随着一声令下,一个日本士兵举起了武士刀,对准了这些俘虏。

手起刀落的寒光下,乔治·伦纳德尸首分离,血光四射。就在这一刻,屠杀现场响起了照相机的快门声,日军随军摄影师记录下了这残忍的一刻。

之所以拍照,是日军为了向世界人们炫耀其武力。

这是日军对澳大利亚犯下的第五笔血债。

新几内亚岛上歼灭日军的战斗很快来到了1944年,美军在一次战斗之后清理缴获的日军战利品时,发现了这张乔治·伦纳德尸首分离的照片。

照片很快就传到了澳大利亚人手里,也出现在澳大利亚的报纸上。一时间,澳大利亚掀起了对日军暴行的愤怒大潮,巨大的仇日情绪在澳大利亚人心目中蔓延。

此仇,必报!

因为这一张照片,澳大利亚全军充满着怒火,在围歼新几内亚岛上日军的战斗中,他们不惜一切代价要全歼日军,这股视死如归的气势打得日军节节退败退。

经过的激烈战斗,岛上20几万日军陷入了盟军的包围之中,最终只能退守在岛中雨林等待支援。美军方面认为,只要切断日军的补给线,把他们活活饿死就行,而澳大利亚则认为,饿死他们,那真是太便宜他们了,必须让这些日军尝一尝肉体上的痛苦。

随着盟军对岛上日军据点的扫荡,那些残存的日军不得不躲入阴暗潮湿的防空洞中。防空洞里条件十分恶劣,空气污浊,蚊虫叮咬,很多日本人都死于痢疾。

由于这些日军对红十字会的医护人员犯下了滔天罪行,盟军的士兵根本没有人愿意对这些日军进行救护,大量的日军最终就死在了防空洞里面,和污水蚊虫为伴。

最后,那些实在熬不下的日军就想出洞投降了,但这遭到了澳大利亚军人的拒绝,不接受投降,这些日本人必须死。愤怒的澳军士兵们,采用各种手段,杀死了许多作恶多端的日军士兵。

最终,20多万的日军,就被干掉了19万多人,死亡率高达95%。要不是美国因为考虑国际社会的影响接受了日本投降,按照澳大利亚人的想法,这些日本人一个别想活着。

1945年8月15日,日本宣布无条件投降,澳大利亚官方宣布不接受日本投降,提出日本如果想投降,要先处死了日本天皇。要不是美国护着,日本天皇也避免不了被绞死的命运。

同时,澳大利亚直接下手,处死了140名乙丙级战犯,是整个同盟国中处决日军将校最多的国家,并且日本战争赔偿一分不能少。

在战争结束后的数十年间,澳大利亚修建了多座战争博物馆,而这张照片则留在战争博物馆最醒目的位置,澳大利亚还在博物馆门口写着“日本人与狗不得入内”,里面的地面上还有一面日本国旗,供前来博物馆凭吊的澳大利亚人恣意践踏!

和澳大利亚人对日本战犯斩尽杀绝的态度比起来,那些把日军战犯和战俘好吃好喝供起来送回国的国家的做法,简直是不可理喻!

他们似乎忘记了,死于日军铁蹄下的数千万无辜军民了。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