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在我国赚钱,还指责我国农药企业“傍大款”,日本甲托凭啥那么牛

 佰秀农业 2023-01-15 发布于安徽

因为一款杀菌剂,指责我国企业“傍大款”

日本甲托凭啥那么牛

甲托,又名甲基托布津(上世纪六十年代末由日本企业独创研发,2002年在我国上市),为日本企业在我国注册的(甲基硫菌灵)商品名。

在我国上市以来,便以三大特点碾压主要竞品多菌灵(由美国公司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研发):

①和多菌灵类似的保护加内吸杀菌功效。

其有效成分在作物体内转化成多菌灵后,达到杀菌作用,这点类似于噻虫胺和噻虫嗪。

②比多菌灵表现更为优异的杀菌效果。

从大量实践来看,甲基硫菌灵的内吸活性要高于多菌灵,且具有较强的向顶端游走的内吸活性,用于灌根或者拌种,在防治根部病害的同时,也能对植株部位起到预防病菌入侵的作用。

③杀菌方式更为全面,对作物更加安全。

甲基硫菌灵可通过喷雾、灌根、涂抹、撒施及拌种等多种方式防治作物病害,且杀菌谱较广(对高等真菌引发的病害均有较好防治效果),应用数十年来,并没有收到关于甲基硫菌灵药害方面的反馈。

在和多菌灵作用类似的前提下,经过一系列的对比,甲基硫菌灵便在短时间内就得到了农户的认可。

在此后的10余年内,日企和我国农药企业合作,使甲基托布津(简称甲托)在我国推广成家喻户晓的广谱杀菌剂产品。

庞大的中国市场,让日本研发企业赚得盆满钵满,却指责我国农药企业“傍大款”,这又是怎么回事呢?

随着甲基托布津的火爆,我国农药企业也迅速跟进,但这时日本甲基托布津已经深入人心,以至于世人只知甲基托布津,却不知还有甲基硫菌灵(通用名)。

在那个农药包装还不是十分规范的时代,由于甲基硫菌灵还处于专利保护期,我国农药企业干脆在包装袋上标注“甲托”“日托”“曹托”“国托”“冠托”等,数量多到令日企防不胜防,他们感受到自身的利益受到了侵害,在不断指责中国农药企业“傍大款”的同时,也通过法律途径来维护自身利益。

就这样,在和日企的斗智斗勇中,我国农药企业还是笑到了最后,如今在我国农药市场上,再无甲基托布津的身影,而是清一色的国货甲基硫菌灵。

甲基硫菌灵在我国的发展与应用

佰秀农业通过整理发现,截至今日,在我国农业农村部取得的甲基硫菌灵登记证件,已经达到了550个,其中单剂303个(含原药),混配剂247个。

登记剂型主要有可湿性粉剂、悬浮剂和糊剂三种,登记防治对象主要有小麦赤霉病、梨树黑星病、苹果树轮纹病和腐烂病(糊剂)、瓜类白粉病、炭疽病和蔓枯病(糊剂涂抹)、甘薯黑斑病、番茄叶霉病、水稻稻瘟病和纹枯病。

由此可见,甲基硫菌灵对由高等真菌引起的各类植株病害有着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对枯黄萎病、根腐病、立枯病、菌核病、白绢病等土传性病害也有非常不错的防治效果。

作用方式有喷雾、灌根、涂抹、底施和拌种五种渠道。

只是,随着甲基硫菌灵的广泛应用,抗性也随之而来,加之和多菌灵抗性叠加,使防病效果大大降低。

随着三唑类(苯醚甲环唑、戊唑醇、己唑醇、氟环唑)和甲氧基丙烯酸酯类(嘧菌酯、醚菌酯、吡唑醚菌酯)类杀菌剂的涌现,甲基硫菌灵也步入多菌灵后尘,逐渐退出了主流农药市场。

沉寂良久,甲基硫菌灵是否会苦尽甘来?

和福美双、代森锰锌等传统老牌农药类似,经过新型农药的“稀释”和时间沉淀,病害对某些杀菌剂的抗药性会逐渐降低。

由于甲基硫菌灵的杀菌能力过于全面,近年来,很多农药生产企业纷纷推广甲基硫菌灵悬浮剂和水分散颗粒剂,即便是单剂,在果树上高倍数使用,依然能起到防病治病、美化果面的作用。

用于治疗其它作物病害,常被作为混配剂使用,比较经典的配方有甲硫·福美双、甲硫·吡唑、甲硫·嘧菌酯、甲硫·苯醚甲环唑、甲硫·代锰、甲硫·咪鲜胺、甲硫·乙霉威、甲硫·噻呋·吡唑(悬浮种衣剂)等。

表现不俗的杀菌效果以及比较接地气的价位,貌似甲基硫菌灵要苦尽甘来,重新占领主流杀菌剂市场。

但阻碍其发展的,依然是越来越重视的农药残留。

由于多菌灵已经在美洲和欧洲各国被逐渐禁用,我国也因产品性价比问题,在市场上难觅踪影,而甲基硫菌灵可以在植物体内转化为多菌灵,同样具有多菌灵残留的潜在威胁。

所以,甲基硫菌灵的应用,一定要按照要求规范使用次数和使用时机,如在柑橘上应用,一个生长季节只能使用两次,采摘前90天内就要停止使用。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