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最黑暗时刻”的真正发生地——牙弄寨

 雨夜听荷yu 2023-01-15 发布于四川

寻访红军长征路线的人,都会到班佑寺废墟去瞻仰一番。许多党史书籍上也是放上了这个废墟的照片,来说明巴西会议遗址的现状。

图片

党史上讲述的巴西会议,都是跟一个历史大事件紧密相连:张国焘搞分裂,由此导致红军面临着互相动武、发生内讧的危险。毛泽东称之为:“我一生中最黑暗的时刻。”

因此,学党史的人,都会把巴西会议遗址当作这个历史事件的标志物。

实际上,党中央在上面这个遗址开会的时候,“最黑暗的时刻”还没有到来。

真正让毛泽东刻骨铭心的“最黑暗的时刻”,发生在下面这个藏族寨子里——牙弄寨。

图片

牙弄寨在班佑寺的东北方向30华里处,557乡道经过牙弄寨的村口,从村口拐进去还有2里路。乡道是双车道,开车没问题。拐进寨子就不行了,路很小,是土路。

我是把车子停在乡道边的村口,走进去的。生怕开进去没地方停车、没地方掉头。

图片

只有到达这里,你才能比较形象地感受到,“最黑暗时刻”究竟是发生在怎样的环境中。

我们从村口说起吧。

红军刚到达牙弄寨,就在村口打过一仗。这一仗,是徐向前、陈昌浩带着红四方面军的部队跟国民党部队和藏族地方武装打的。

下面视频中的柏油路就是乡道,岔进来的水泥小路就是通往牙弄寨的。

事情还得倒回到红军刚刚走出草地的那天说起。

走出草地,国民党侦察兵无意之中成了红军的向导,让红军意外发现了一条通往东面的大道。沿着这条大道往东北方向走,可以直达甘肃东南部。

这个发现让红军可以少走十天沼泽地,当然是求之不得。

但是沿着这个大道往东北方向走,要经过一个历来兵家必争之地——包座。据说包座这个地名的来历就是跟枪有关,这个枪指的是长枪,也就是类似于红缨枪的冷兵器。

由此可见,包座就是在山谷里的一条狭长地带,最细的地方就是战略要地,守住这里,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有利地形就在掌控之中了。这本来是一条茶马古道,后来成为当地的主要粮道。粮道一般都是跟官道合二为一的。

国民党胡宗南的部队已经占领了包座。

与中央红军一同过草地的红四方面军将领徐向前、陈昌浩,考虑到中央红军已经疲惫不堪、减员严重,就主动向中央提出,由红四方面军来打包座。这时候徐向前、陈昌浩手下有两个军的兵力,武器装备也大大超过中央红军。而且,这两个军的将领也都是赫赫有名的,一个叫李先念,一个叫许世友。当然,还有其他几位将领也都是大名鼎鼎,只不过当代人不是很熟悉,因为他们去世得比较早或者解放后官位不是最顶级:程世才、李天佑、李天焕、王建安、张宗逊、洪学智。

徐向前元帅针对包座易守难攻的特点,设计了围点打援的战斗方案。

元帅就是元帅,这一招果然奏效。

程世才、李先念的三十军经过牙弄寨的时候,先是遭遇了当地藏族部落骑兵的阻击。程世才、李先念派出一个团跟藏兵干了一仗,然后又把胡宗南的一个连,以及当地称之为游击支队的反动武装干掉了。打了一天,就把牙弄寨路口占领了。这天是1935年8月25日。

图片

我在班佑寺废墟边上的纪念馆看到上面这则资料时,还有点犯晕:当地的反动武装怎么也叫游击支队?而且还是以一个人的名字命名的,张来孝游击支队。

这名称感觉不像反动武装,倒有点像共产党游击队的套路。

我想再仔细了解一下这个张来孝游击支队到底是什么路数,却再也找不到更多的资料了。

通过网络搜寻,也都是仅限于这几个字:张来孝游击支队。

唉,那些搞党史研究的专家,能不能再花点力气,把这些历史上容易产生的问号拉拉直呢?

不客气的讲,现在有些党史专家就是只会鹦鹉学舌,对这些细小的问题,根本没有兴趣去深挖,而是热衷于宏大叙事,大话套话说得不亦乐乎。感觉说大话才有高大上的贡献,做细小的历史解疑答惑,那就体现不出自身的价值。

专家的价值是什么?不就是替我们老百姓解疑答惑吗?

再说了,专家也有大小之分,让那些大专家去说高大上,小专家就专心致志做点小研究,不好么?如果各地小专家也喜欢一个劲儿地宏大叙事,那叫不务正业。

请忽略上面资料展板中的错别字。藏兵打印成了臧兵。这本该也是当地党史小专家干的勘误之活,却依然堂而皇之出现在展板上。

三十军25日占领了牙弄路口,三天后,8月28日,彭德怀的三军团来到了牙弄寨,牙弄寨就成为了三军团的军部所在地。

随同彭德怀一同来到牙弄寨的还有担架上正发高烧生病的周恩来。

这时候的毛泽东等多位中央领导,还住在班佑寺那边。因为,他们要在班佑寺开两个会议:8月29日的中央政治局常委会议,9月2日的中央政治局会议。

这两个会,周恩来因为发着高烧,根本起不来,无法再回到班佑寺去参加。

图片

上图是牙弄寨村道。

我走进牙弄寨,发现没有相关的指路牌。

党史上这么大一个事件的发生地,没有相关的指路牌?难道当地的党史部门、文旅部门连做几块指路牌的钱都拿不出来?

作孽啊!钱都用到哪里去了?

我在村道上打转转了——

周恩来住在这个寨子里的哪间房呢?

想起了进寨子的时候看到有位藏族老妈在一个转磨的房里,不知道是在转经还是在磨东西。我就再回出去,向她讨教。

我说的是汉语,她说的是藏语。按理应该是互相听不懂的。但是,当我说出“周总理”这三个字,她马上就听懂了,也明白了我一番问话的意思。

真的好神奇啊!周总理,深入世世代代人心啊!

1935年8月28日,正饱受“阿米巴肝脓肿”疾病折磨的周恩来,住进了牙弄寨的一个藏族土坯房里。从下图红门里进去能看到院子里的土坯房——

图片

图片

为何会选这里让周恩来居住治病呢?

当时牙弄寨里的藏族村民,绝大部分都逃走了。只有这家里一对藏族老夫妻没有逃走。这对老夫妻当时有五十多岁,男的叫达科,女的名字没有传下来。

有当地人在的房屋,便于照顾病人的吃住和护理。所以负责抬周恩来走过草地的红三军团就选了这户人家作为周恩来居住的地方。

毛泽东等中央领导是9月2号在班佑寺开完会,9月3日从班佑寺走了40里路搬到这附近来居住的。就在离开班佑寺的时候,党中央收到了由徐向前、陈昌浩转交的张国焘电报,说是张国焘带领的左路军,草地走到一半遇到河水陡涨,走不过来了,重新又掉头回到阿坝去了。

张国焘这人,自认为资格老,地位高,兵力足,一直对中央不买账。也不讲起码的规矩。

按照规矩来讲,中央发给他电报,催促他赶快过草地。那么,他回电也应该直接发给中央。

不,他9月3日回给中央的电报,不是直接发给中央的,而是发给跟中央在一起的红四方面军的徐向前和陈昌浩,再让徐向前、陈昌浩把电报转告中央。

这明显是不鸟中央嘛!

从9月3日中央接到张国焘的电报起,到9月9日半夜止,这7天时间里,中央跟张国焘来来回回互相发了好几封电报,中央要求他北上,张国焘摆出种种理由要求中央跟他南下。

大家都戆牢了。戆牢的意思,就是互相都坚持自己的主意,不肯改变。

到了9月8日,毛泽东判断,张国焘是不打算再服从中央而北上了。

根据张国焘这几天的来往电报,住在甲基藏寨的毛泽东、博古、张闻天磋商后认为,张国焘有分裂和危害中央的企图。但是毛泽东还是以大局为重,不肯放弃做最后的努力。于是,当天晚上,毛泽东、博古、张闻天三人就从甲基藏寨出发,先是走了7里土路到徐向前、陈昌浩的住地,叫上他们俩人,再一起走了10里土路,来到牙弄寨,还叫上跟周恩来同住在牙弄寨的王稼祥,六个人一起来到周恩来躺着的这间土坯房里碰头商量。因为这个碰头会人数少,并没有把住在这一带的政治局委员都叫过来,所以属于非正式会议。类似于叫上几个相关联的核心人员先来碰头商量。

我实地把这三处地址都走了一遍,正好是从东往西走,顺路的。但都是土路,无法开车。

毛泽东、博古、张闻天住甲基藏寨,离牙弄寨最远,中间是徐向前、陈昌浩住的潘州古遗址,这是右路军前敌指挥部的住地,最后到达周恩来、王稼祥住的牙弄寨,这是彭德怀的三军团司令部所在的村寨。

有的党史书籍上,包括实地的标志石碑上,都把这个会议称作“秘密会议”。我觉得是不妥当的。

一沾上“秘密”二字,好像是背着大家偷偷商量,有点不太光明正大。实际上,毛泽东叫上这几个人,是为了先磋商一下,提出一个解决问题的方案,然后再提交政治局会议去讨论。完完全全是光明正大的。尤其是叫上徐向前、陈昌浩来商量,更是体现了毛泽东做事公平、光明磊落的品格。按照通俗的说法,徐向前和陈昌浩是红四方面军的领导人,跟张国焘是一起的。如果再按照个人立场来说,陈昌浩就是张国焘的人。

把张国焘的人叫来商量如何对付张国焘,还有比这更光明磊落的吗?

所以,我不知道那些写党史的人是出于什么原因,把这个会议叫做“秘密会议”?

之所以到周恩来的住地来商量,完全是考虑到周恩来重病在身,无法起身挪步到隔壁十来米远的三军团司令部去开会,这体现了毛泽东对周恩来身体的照顾和周恩来在党和红军中的无人能替代的重要地位,也说明周恩来此时病得非常厉害,即使十来米路都无法挪移脚步。

图片

当我推开虚掩的红门,进入周恩来住地时,一种崇敬而又悲凉的心情油然而生。

我健康的身体走到这扇红门,都感觉气喘吁吁,因为这里的海拔也在三千多米,跟拉萨差不多,遥想当年的周恩来,在这么高海拔地区高烧不退,那是随时都会有生命危险的。周恩来要有多么非凡的意志力,才能保持清醒的头脑,硬撑着身体和精神,跟毛泽东等人商讨决定党和红军前途命运的重大策略啊!

我爬上周恩来曾经躺过的隔层,热泪盈眶,无限敬仰!

当我爬在摇摇欲坠的独木梯上,耳畔突然响起了藏獒的叫声,可把我吓得不轻,差点从独木梯上摔下来——

那天晚上商量的结果是,以7人名义再给张国焘发电报,要求张国焘执行中央北进的指示。
这封电报抬头是给朱德、张国焘、刘伯承三个人的。
落款依次是:恩来、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泽东、稼祥。
时间是9月8日二十二时。

图片

以前我读长征书籍,凡是看到这种电报来往文字,都是跳过去的。绝对不会一个字一个字看过去。
一来是因为没有形象感觉,二来是觉得枯燥,三则是上世纪三十年代的文字表述跟我们生活的年代总是有区别的,读这种电报文字觉得很拗口。所以,只要书籍中出现了这类电报文字,我都是直接翻过去,根本不看的,反正也看不懂。
但是,这次在牙弄寨周恩来居所院子里,我又翻出这封电报资料来阅读,发现我每个字都懂了。主要是电报中出现的内容和地点都是我这次寻访中所了解过和到达过的。
随着电报文字的展开,我脑海中会依次出现相关的场景。感觉很亲切。电报中几乎每一个字都富含深情,而这番深情,被我读懂了!
从这封半夜10点钟发出的电报中,我看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张国焘的苦口婆心、耐心劝导,晓之以理、动之以情,甚至有恳求的味道。
毛泽东对张国焘,真是仁至义尽啊!
电文中两次把对方尊称为“兄等”,两次把自己方谦称为“弟等”,完全体现了毛泽东、周恩来等人对张国焘的充分尊重。
按照我们老百姓的世俗想法,发电报的一方,既有党中央现任一把手洛甫,即张闻天,又有党内军内威望都要比张国焘高得多的周恩来,还有共产国际任命的党中央前一把手博古,更有同为一大代表的毛泽东,以及在遵义会议上被中央确认军事指挥最高权力机构三人组成员之一的王稼祥。这五位的职务或者级别或者资历都要比张国焘高,至少不低。
凭什么他们要对你张国焘如此恭敬?如此忍辱负重?还不就是为了党和红军的大局,为了革命成功的大局啊!

图片

我站在周恩来的旧居前,默读这封电报,读出了领袖们的高贵人品和宽广胸襟!
读电报,居然让我读出了眼泪,这是我平生第一次有这样的阅读经验!
我自己都惊呆了。
读红军长征书,要到红军长征路上来阅读,那才是天下最美的阅读体会!

图片

电报全文我抄录在下面:
朱张刘三同志:
目前红军行动是处在最严重关头,须要我们慎重而又迅速地考虑与决定这个问题。弟等仔细考虑的结果认为:
(一)左路军如果向南行动,则前途将极端不利,因为:
(甲)地形利于敌封锁,而不利于攻击,丹巴南千余里,懋功南七百余里均雪山,老林,隘路。康天芦雅名邛大直至懋抚一带,敌垒已成,我军绝无攻取可能。
(乙)经济条件,绝不能供养大军,大渡河流域千余里间,如毛儿盖者,仅一磨西面而已,绥崇人口八千余,粮本极少,懋抚粮已尽,大军处此有绝食之虞。
(丙)阿坝南至冕宁,均少数民族,我军处此区域,有消耗无补充,此事目前已极严重,绝难继续下去。
(丁)北面被敌封锁,无战略退路。
(二)因此务望兄等深思熟虑,立下决心,在阿坝、卓克基补充粮食后,改道北进,行军中即有较大之减员,然甘南富庶之区,补充有望。在地形上、经济上、居民上、战略退路上,均有胜利前途。即以往青宁新说,已远胜西康地区。
(三)目前胡敌不敢动,周、王两部到达需时,北面仍空虚,弟等并拟于右路军抽出一部,先行出动,与二十五、六军配合行动,吸引敌人追随他们,以利我左路军进入甘肃,开展新局。
以上所陈,纯从大局前途及利害关系上着想,万望兄等当机立断,则革命之福。
                             恩来、洛甫、博古、向前、昌浩、泽东、稼祥
                                       9月8日二十二时
此刻,我站在空无一人的牙弄寨周恩来居所,并无孤寂之感,仿佛置身于八十多年前的9月8日的那个夜晚,一场危及党、危及红军、危及革命大业的狂风暴雨,在不到24小时的时间内,就将来临——                            
走出牙弄寨周恩来居所,我想去寻找毛泽东住过的地方。当时,我还不知道毛泽东住的甲基藏寨在哪个方位,有多远?
川西地区,有许多寨子都叫甲基藏寨。甲基,也有写作“甲居”的,意思是百户人家。
走不多远,看见有两个藏民在自家院子里闲聊,我就向她们打听——

9月8日半夜的电报发给了张国焘,那么,张国焘会如何反应呢?

大大出乎毛泽东他们的预料!

一场危机正在逼近毛泽东、党中央。

图片

一人一车一手机,寻访二万五千里。

(第503篇)

(本期照片和视频均由本文作者在牙弄寨实地拍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