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丁家湾 出人才

 冬可燃冰 2023-01-15 发布于江苏

图片

   扬州城东丁家湾,这条小巷肇始于何时很难考证,反正清乾隆时期肯定已存在,《扬州画舫录》足以证实。它的名称来历,是源于这里曾是丁氏人家的住地,还是它的“丁”字形态,均不明了。

   它只是扬州老城内一条寻常小巷,宽不过三米。巷内不通汽车,电动车和自行车行驶其间,也非常勉强,如果迎面相遇,得放慢速度,谨慎前行。巷道狭窄,两侧清水砖墙耸立,巷道的光照不足,遇上阴天,灰暗一片,给小巷带来几分神秘色彩。

图片

   徐凝门大街拓宽前,丁家湾四周全是曲折逼仄的巷子,朝南走好长一段路,才能到环城马路。保护古城形成共识之后,行胜于言,丁家湾得以保留昔日的面貌。讲究原汁原味,拒绝大拆大建,也就留住了乡愁的记忆。熟悉的青砖小瓦马头墙,风貌依然,大户人家苍老古拙的细磨砖雕刻门楼,虽已风化剥蚀,老态龙钟,毕竟是真实的遗迹存在。

图片

   扬州繁华以盐盛,盐商在扬州的地位举足轻重。丁家湾也有盐商家的大院,最著名的是“谦益永”盐号老板的许家。许家老宅坐北朝南,包括现今丁家湾88号、90号、102号等几栋老宅,几路几进,明三暗四,气势不凡。当年许家的正室住居中90号,一东一西的88号、102号,则住着两房侧室,被人戏称是许家的“东宫”、“西宫”。

   许家原籍安徽歙县,业盐资历并不太长,属于晚清盐商中的“后起之秀”。许蓉楫是许家第五代传人,生于同治四年(1865),他凭着过人的才智与胆略,在扬州盐业界站稳脚跟,获利丰厚。许蓉楫1932年过世后,国难当头,盐业经济一落千丈,许家随之逐渐衰败。

   值得欣慰的是,盐商向来有“尊文重教”的传统,许氏后裔中不乏学术精英,许蓉楫之孙许国志,毕业于扬州中学,是我国运筹学的开创者,1995年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他的夫人蒋丽金,在生物化学领域的成就卓越,也当上了院士,被誉为“一门两院士”。

图片

   论宅第的精美奢华,许家大宅不是顶尖级的,巷南的“小盘谷”远在其上。它的正门在大树巷,后门开在丁家湾。占地不大,幽曲多姿。豪宅几路几进,正厅悬挂慈禧赠与“风清南服”的匾额,气象森严。背后的花园,峰危路险,苍岩探水,溪谷幽深,石径盘旋的园亭构景,步移景换,引人入胜。主人周馥,系晚清重臣,官居两江总督。虽非科举出身,因文才出众,深得李鸿章赏识,累迁至封疆大吏。

图片

   甲午战争后,周馥引疾辞官,在扬州营造小盘谷。光绪二十三年(1897年),“八月移寓丁家湾新屋”(《周馥日记》)。扬州自古文风腾蔚,满城书香,归隐林下的周馥努力践行他人生旅途中的另一宏愿,把这座“以小见大”奥妙无穷的城市山林,打造成子孙们徜徉书海、乐而忘倦的“盘谷”之乡。

   长子周学海,光绪进士,毅然辞官,遵父命定居扬州,下海经营盐业。他酷爱读书,尤喜钻研医学,他编撰《周氏医学丛书》,记述详备,是一部有利后学的医学专著。

   学海弟兄六人,除一人早卒外,其余皆科举成名,步入仕途。老四周学熙,出类拔萃,致力北洋新政,两次出任民国财政总长,拥有滦州煤矿,耀华玻璃等公司,被尊为“北方实业巨头”,与江南实业家张謇相并提,有“南张北周”之誉。

图片

   在小盘谷浓郁学习风气的熏陶下,周氏子女个个奋发进取,学业有成。周学海膝下五子,老大名明达,精数学,擅集邮;老二明逵,留美医学博士,曾任北京协和医院外科主任;老三明暹,又名叔弢,古籍收藏家,文物鉴藏家,解放后历任天津市副市长、全国政协副主席等职;四弟明进,字季木,长于簿录之学,他珍藏的汉魏晋珍贵金石,解放后捐赠故宫博物院。五弟明运,字元和,曾经营银钱业……

   丁家湾不长,全程走完只消几分钟。然而,想了解这条简陋小巷内,曾走出过多少社会才俊,却需要耗费不短的时间!他们贡献于国家,有益于社会,真是不简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