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东山再起”的“东山”,指的是一个山名吗?有什么历史典故吗?

 龙泉清溪 2023-01-15 发布于山东

383年,苻坚出动25万左右将士南下攻打东晋,谢安作为东晋的总指挥以东晋的8万兵力实现了以少胜多的巨大胜利,这就是著名的淝水之战。而今,淝水之战虽然已经过去了1600多年,但它却给我们留下了几个很有意思的成语:投鞭断流、草木皆兵、风声鹤唳、东山再起。

投鞭断流使用的比较少,后面三个即便在今天也经常被使用,而这个东山再起的成语实际上就和谢安有关系。现在很多人可能对谢安这个名字相对比较陌生,但对谢家却并不陌生。两晋时期,王家和谢家都是当时著名的世家大族,两家也经常被放在一起提及,比如那句著名的“旧时王谢堂前燕”。

而谢安就是谢家的杰出代表,如果说王导是东晋政权的奠基人之一,为东晋偏安江左做出了很大的贡献,那么谢安就是东晋时期在内团结士族,在外稳固东晋政权的大功臣。同时,谢安这个人应该算是古代文人的极致了。

他年轻时期不愿意为官,隐居在东山,携妓女游山玩水,与三五友人饮酒作诗,好不快活,对于朝廷的征召从来不屑一顾,而等到他四十岁之后,毅然出山,战功立业,为东晋的稳定立下了汗马功劳。功成之时,他又不贪恋权势,及时交权退隐。

虽然最终还是在病逝之前没有退隐回东山,但他这一生是大部分人文人所向往的一生,用一句话来形容谢安,那就是“真名士自风流。”此风流是一种豁达、镇定的韵味,而非风流成性。有人称谢安为“江左风流宰相”,可以说是相当贴切了。

正因为如此,后世的文人极为推崇谢安,尤其是大唐诗人李白,李白对谢安的崇拜之情可以从他写的数十首关于谢安的诗中窥见一二,这位骄傲的大诗人是真的喜欢谢安,希望成为谢安一样的人物,既能退隐山林又能建功立业,可惜李白才情是有,但却注定成不了谢安一样的人。

谢安作为谢家人,一出生身上就是有担子的,只不过谢家子弟众多,谢安本人就有兄弟四个,因此谢安可以不必为家族的兴盛担负太多的责任,这也是谢安早年能够安然隐居的一个重要原因。

他自小饱读诗书,爱好清谈,又家族本身的底蕴在那里,所以谢安很快就成为当时的名士,他喜欢自由散漫的生活,对官场并不感兴趣,因此对于朝廷的数次征召,他都拒绝了。到了后来他索性就隐居在了会稽郡的东山。当然谢安所谓的隐居并不是真正的隐居,只不过是他向朝廷表明自己的态度。

因为他在东山隐居之后,并没有对外隐藏自己的踪迹,还是照样带着妓女游山玩水,和王羲之等名人饮酒作诗,畅谈人生,遍访名山古迹。不过,即便是他隐居到了东山,朝廷和一些官员依旧没有放过他,他曾在不胜其扰的情况下出山为官,但仅仅一个月就又回到了东山,官场的生活实在不是他所喜欢的。

他在东山隐居了数年,直到四十岁以后才步入官场,这次出山却并不是朝廷的征召,而是他主动为官,359年,谢安的弟弟谢万北伐过程中指挥不当又让士兵溃逃,他自己也狼狈逃回,以至于被贬为庶人,这件事不仅对谢万打击很大,同时对谢安的打击也很大。

谢万一倒,他就必须站出来振兴家族,因此,他离开东山而到了征西大将军桓温的帐下担任司马,在他走的时候,还有人揶揄他:

“卿累违朝旨,高卧东山,诸人每相与言,安石不肯出,将如苍生何!苍生今亦将如卿何!”

等谢安到了桓温处,很得桓温的看重,但谢安志不在此,这只是他的开始,他对于桓温的独断专行很是看不惯,只不过并没有表现出来,直到第二年谢万去世,谢安以回去奔丧为由离开了桓温,之后被征召入朝为官,一步步升到吏部尚书。

与此同时,桓温对东晋的控制也愈发明目张胆,甚至有了废立皇帝的能力,他先是废黜了司马奕,将司马昱扶上位,但司马昱就是一个傀儡皇帝,不过一年就郁郁而终,在司马昱病重之际,桓温倒是举荐了谢安,这一举荐就为自己树立了一个敌人。

谢安被重用后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和位高权重的桓温斗智斗勇,当桓温入朝,试图控制朝局并对东晋君臣有所企图的时候,谢安和王坦之负责迎接桓温,他以镇定自若的态度和机智化解了危局,桓温并未对谢安和王坦之两人不利,而且还撤了军。

桓温没有实现自己的目标,心中很是郁闷,不久就生了一场大病,他借着病重的机会,要求朝廷给他加九锡,并命人写好了奏表,谢安见了奏表之后,对其不断进行修改,今天改改这个地方,明天又改改那个地方,始终没有一个完美的奏表,于是这件事也就一拖再拖,直到桓温去世,这件事就不了了之了。

桓温一死,谢安升任尚书仆射,与王彪之一起执政朝政,谢安执政时期非常的宽仁,为了能让东晋国内和睦稳定,没有不合的因子,谢安做了多方的努力,平衡士族、广行德政,为东晋换来了一个比较稳定的内部环境,而在这样的环境下,对外的战事也就比较顺利了。

在谢安辅政十年后,发生了著名的淝水之战,东晋经过十年的稳定期,在对外问题上已经达成了一致,但对于这一战,东晋将士还是比较惧怕的,毕竟苻坚号称有百万大军,而东晋十万兵力也拿不出来,因此很多将士对此并没有信心。

谢安作为总指挥,自然也考虑到了这件事,如何能稳定军心是他必须要考虑的一件事,他为此做了两件事,第一件事就是制定作战计划,第二件事就是稳定军心,毕竟实力悬殊,东晋要是想取得胜利,不能拼人头。

负责此次出战的将领有谢安的弟弟谢石、侄子谢玄、儿子谢琰以及桓伊,而谢安则是征讨大都督,负责整个军事作战,眼看着苻坚大军南下,谢玄这个将领心里自然也是紧张的,因此迫不及待要从谢安那里知道该怎么打这一仗,但等他去之后,却啥也问不出来,谢安只是淡淡的说:“已经安排好了。”

谢玄离开之后,谢安若无其事的到了东山的别墅,聚会饮酒,丝毫不关心军事,他和同样来打探消息的张玄下棋,甚至将自己的别墅拿出来做赌注,等赢了之后将别墅给了外甥,然后又出去游山玩水,就是不提作战的事情。

他这一番不慌不忙的表现,给东晋将士吃了一个定心剂,大家也都不再惧怕,只等着战争真正开始。有意思的是,东晋军不再害怕,苻坚却害怕了,在作战过程中草木皆兵、风声鹤唳,硬生生吃了一个大败仗,谢安以八万兵力打败了苻坚的二十多万大军,名动一时。

也因此,有了东山再起这个成语,说的就是谢安在东山隐居数年之后,出山为官,功成名就。现在这个成语多用来形容再度出任要职或者是失势后又重新得势,《晋书》记载:

“(谢安)隐居会稽东山,年逾四十复出为桓温司马,累迁中书、司徒等要职,晋室赖以转危为安。”

这里的东山实际指的就是会稽郡东山,即现在的浙江省绍兴市东山,谢安入朝为官之前在此东山隐居了数年,等到谢安在建康为官之后,虽然依旧不得不为国事操劳,但操劳之余还是对东山的一切很是渴望。

于是他在建康寻了一处不起眼的土山,将在会稽郡东山的一切都“搬到”了这土山,重新弄出来一个建康的东山,在此与好友聚会,带着妓女游山玩水,重现了当初东山的情景。

建康的这个东山也就是现在的南京江宁东山,因此很多时候,“东山再起”这个成语与绍兴东山和江宁东山都有关系,但真正的根源还是绍兴东山,而江宁东山只能算是绍兴东山的子东山,但无论如何,都因为谢安这个名人还成为著名的景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