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实上,网课不是禁锢我们的“魔掌”,而是一个新的挑战和对话方式。孩子上网课的状态,就是他的学习状态,家长应对网课的状态,也反映了家庭教育的状态! 我们应该如何配合乃至推动孩子的学习,从中获取家庭教育的养分和动力?有两句话值得深思。 孩子对网课的状态 就是学习的状态 网课网课,重点不在网,而在课。孩子上网课,重点也不在于网速,而在于专注度。 ![]() 比网络信号强不强更重要的,是学习兴趣浓不浓。古有凿壁借光,今有天台蹭网,村支部蹭网,悬崖借信号,更有患者在方舱内学习…… 其实,网课给了家长一个完整的视角,看孩子究竟是如何学习的,时间安排怎么样,学习状态怎么样,自我管理怎么样。 家长对网课的态度 折射出家庭教育的状态 疫情打了很多家长一个措手不及。教育孩子需要家长和教师一起上阵,但是很显然,有些家长还没有准备好,还没有意识到家庭在教育这件事上应该主动做些什么。 整天面对调皮的孩子,终于有很多家长体会到老师的不容易。被迫在家辅导学习,终于有很多家长知道教书育人的不容易。 那么在如此情景下,我们又该怎样做家长呢? 身教胜过言教,最好的教育是榜样示范。倘若我们走在前头以身作则,对孩子提出要求的底气自然也就足了,有底气的教育才是有效的教育。 即便没有对孩子提出要求,孩子在不知不觉中也受到了潜移默化的影响。 学习是一场需要持续投入时间和精力的长久战役,在途中往往会遭遇不可预估的困难,使孩子和痛苦相伴。 所谓的快乐学习,不过是理想的追求,给身处学业沼泽的学子以希望。 ![]() 总体来看,人是群居动物,一个人在家学习,更容易滋生消极情绪。倘若你没有去单位上班,在孩子学习的时候,身为家长的你也不妨读读书,看看报,做点同样需要付出时间和精力以自我提升的事。 如此,孩子内心会更加宁静,一些小的走动,诸如上厕所喝水的频率也会下降。 疫情蔓延,难免会有焦虑、担心、害怕等消极情绪,而我们需要做的便是坦然面对,正视它们,接纳,不回避、不抗拒。 换个角度,此疫何尝不是和睦亲子关系的契机?何尝不是学会和自己相处的契机? 我们放松孩子便会放松,我们焦虑孩子也会焦虑,我们宽松的心情,平和的态度,是陪伴孩子战胜疫情的一剂良药。 教育的真谛是关系!亲其师,信其道。良好的教育,一定基于和谐的关系。学校教育如此,家庭教育也不例外。关系的建立,看似和学业无关,却是基石,意义非同凡响。 心理学研究发现,不给孩子机会的教养方式,不允许孩子表达想法的“专制”型教养方式,往往会使孩子缺乏沟通技巧,在人际交往中比较被动,容易盲从于权威,不太自信,幸福感也较低。 只有将孩子视为独立的生命个体,给予充分的平等和尊重,才能让孩子未来成长为参天大树。 ![]() 当然,要和孩子唠也不是件容易的事,孩子要不要和你唠是个问题,你唠不唠得过他们也是一个问题。 这些都是家长家庭教育能力的试金石,能试出家长家庭教育水平的高低优劣。家长好好学习,孩子才更可能天天向上。 网络世界浩瀚无边,信息真假难辨,极容易使孩子迷失方向。 作为家长,要多给孩子传播官方的、真实的信息,过滤情绪宣泄的文字,推送理性思辨的文章,和孩子一起收看高价值的影视节目,从源头上进行把关,为孩子的成长提供健康肥沃的土壤。 磨刀不误砍柴功,唯有精神的成长,才能给予孩子更充沛的内在力量。如果能够好好利用这些闲暇时光,必能使孩子的学习如虎添翼。 网课教授新课,尽管学校安排线上辅导和批阅,但始终缺乏线下互动反馈及时的优越性,客观上给学习带来了更大的风险,从严重的情况来讲,可能造成前功尽弃的局面,家长切不可缺席,不可置身事外。 借助家长的力量,能一定程度上弥补教师监督缺失的先天不足。当然,父母要分工合作,谁有权威,谁承担主要责任,另外一个打下手配合。 千万不要演绎“中国式家庭教育”:孩子不努力,爸爸不出力,妈妈用蛮力,到头来却只怪孩子是叛逆。 自律的孩子有,高度自律的还是少,我们成人都会放松自己,何况是孩子。作为家长,要同步关注学校的信息,了解学校的要求,知道学校是如何组织教学的。唯有了解,才有可能帮扶。 这并不是要求家长大包大揽,而是从旁观察,做好补台的准备,必要的时候提醒监督。 这和信任不信任无关。你上心了,孩子也重视。你不重视,孩子随意的可能性大增。 坦坦荡荡告诉孩子,作为家长,在网课期间,你会做什么,你会怎么做。让孩子心理有准备,有预期,不至于每一次参与都变成一场有损亲情的战役。 这里也提醒家长一句,在孩子学习期间,请家长们尽量以身作则,保持家里安静,减少杂音,以便于孩子提高课堂效率。 无数实践证明,有监督的学习行为,往往更高效。作为家长,有必要履行观察,提醒,反馈的职责,否则,学习容易徒具形式,缺乏实效。 走进并非走近,而是一种零距离接触,深入其中,包含两层意思。 1.走进房间,看看有没有在听课,听课的状态是不是良好,有没有做课堂笔记。 2.翻开作业本看一看,看看书写的数量,初步了解完成的质量,你无须是专业的人才,但你只要打开他们的作业,翻开他们的书籍,基本上能了解八九不离十。 ![]() 网课期间,孩子需要一个较真坚持的家长。孩子还小,毕竟是学生,爱玩是天性,没什么不对,不爱玩的孩子很少见,除非是自律性非常强的孩子,这样的孩子很少,即使有也是家长坚持不懈培养的,绝大多数的孩子自律性或多或少是欠缺的,这就要家长付出多一点。 当然也有家长觉得没啥啊,短短几天网课,能有什么影响。对,时间可能不长,但对学习常规的破坏,却是影响巨大的。如果家长疏于约束,孩子就会在学习的过程中慢慢被拉下,直至崩盘。 孩子自律性差,家长就较真坚持一点。辛苦一下,把孩子盯住了,只要带顺了,成为习惯了,孩子自律性有了,就会进入良性循环了。 真不希望,疫情结束后,家长朋友心酸地发现:别人的孩子脱胎换骨,自己的孩子却原地踏步甚至是每况愈下。 朱光潜先生在100年前提出著名的“三此主义”。什么叫“三此”?就是此身、此时和此地。 还有一个更便于理解的说法,叫“近的思维”。说白了就是,别想太远,就说眼下、此刻、我自己、该怎么办,在疫情面前,我想,更需要“三此主义”。 可以预计,网课期间你和孩子少不了纠纷、冲突,区别在于数量的多与少,但我们不能妥协,更不能退缩,让我们在斗争中提高战斗力。 让我们一起努力,共度时艰,成为孩子成长路上的黄金搭档。 本文来源于“光明社教育家” |
|
来自: 昵称11713887 > 《励志\学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