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口中发甜是怎么回事?

 发扬中医济病人 2023-01-15 发布于云南

2017年01月19日 · 来自专栏 医学科普

口甘证:(口甜证)《黄帝内经》曰:有病口甘者,此五气之溢也,名曰脾癉。夫五味入口,藏于胃,脾为之行其精气,津液在脾,故令人口甘也。治之以兰,除陈气也。


口中发甜多由于过食肥甘厚味所致,多见于糖尿病患者及肉食或甜食患者,中医认为过食后化生的水谷精微泛溢于口而病口甘。中医的胃多包括了胃肠,胃肠为容器,储存粮食。脾才主管消化,所以脾为胃行其津液。“饮”和“食”入口后,藏于肠胃,经过脾的消化后生成津液和饮食精微。脾藏津液,所以临床上见到口角流涎不止多跟脾热,热迫津液妄行或者脾气虚寒脾不藏津液有关。不同于新生儿口吐泡沫,新生儿口吐泡泡多是肺炎的表现,气流冲击气道分泌物所致。


治疗口甘,内经指出了治之以兰,就是以芳香的霍香,佩兰等药治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