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响堂山——北齐鼓山石窟

 Kath2633 2023-01-15 发布于北京

响堂山

鼓山石窟

北齐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1936年水野清一拍摄的释迦洞

“古来帝宫,终逢煨尽,……乃顾盼山尊,可以终天,……安设尊仪,或石或塑”。

                                ——释道宣《神州三宝感通录》

石窟比庙宇、宫殿在战乱中容易保存,战乱频繁的北朝多石窟。无论云冈、敦煌、麦积山,中国石窟艺术最早要推北魏洞窟。

                                    ——李泽厚《美的历程》


 李泽厚《美的历程》中没有提及响堂山石窟,以他的博学不可能不知道响堂山石窟的存在,许是因为北齐王朝只存续了27年,高澄、高洋、高湛、高演弟兄四个在史书里又是人格分裂不按常理出牌的诡异帝王,蛮族杀戮强烈的存在,其在历史上有什么美的存在呢?
如果李先生到响堂山上看看大佛洞、释迦洞、刻经洞,或许会在《美的历程》里加一节美的感受。
与云冈、龙门、巩义北魏皇家石窟相比,响堂山北齐皇家石窟是有其鲜明特性的,个人觉得就是硕大的忍冬纹饰门拱图案、整壁的摩尼宝珠火焰序列、以及角角落落的畏兽浮雕!
忍冬纹饰门拱图案——
忍冬纹在很多石窟中都有作为装饰图案存在,唯独在响堂山达到了极致,不仅仅是因为庞大、数量多,还凸显在忍冬纹给人视觉的冲击感,说他是粗犷,细端详又有着律动,外围连续不断的连珠纹,单一中给予了忍冬纹生长的力量,我就想创造这样图案的画师与工匠该是那幅北齐《校书图》中头上梳着两个鬏的汉子吧?

图片

图片

图片

翻卷向上的忍冬纹,比洞窟内释迦佛背后的火焰纹背光更热烈奔放;这忍冬纹烘托的莲花更像大海浪涛孕育出的花朵,层层叠叠不断向上翻涌,像鲲鹏的张开的羽翼,像草原民族舞蹈的裙带、像甲胄军阵中飞扬的旌旗!

凭借这忍冬纹就可无限想象,北齐皇家来此礼佛的盛况!就可追想北齐帝王往来晋阳邺城队伍的浩荡!

这样的纹饰才配得上高氏家族的气质!那位轰轰烈烈的娄太后,一身华服上或许也会有雷同的装饰吧……

图片

图片主尊佛像后的火焰纹是热烈的,但没门拱忍冬纹夺目

图片

整壁的摩尼宝珠火焰序列——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大佛洞四壁上的摩尼火焰珠一排排,一列列,整齐的像军阵,他们是高欢的儿子们吗?最上端的是高欢给予厚望的高澄!两侧的是高洋与高湛,其下整齐排列的是斛律金、斛律光、厍狄干……还有高欢的孙子北齐第一美男兰陵王高长恭!

摩尼宝珠队列里,当然还应有刻经洞经文的书写者——唐邕,这位见证北齐王朝历代君主的能臣,为何耗时数年,专心写经?是明哲保身、躲避朝堂斗争吗?他必是在响堂山中居住了很多年,这摩尼宝珠装饰的雕凿,他必是亲见功成,他恭恭敬敬写下经文,是祈祝那些死于非命的同僚早升仙界吧……

高欢玉壁之战后迟暮的悲歌、高澄的意外遇刺、高洋的坠马而亡、高湛的出尔反尔……北齐强大的高层一个个轰轰烈烈登场,一个个诡谲之中相继落幕。唐虞来此写经,是想冷静思考吧,不然刻经洞怎么会拐到南边一角高处去呢?

图片

刻经洞上的摩尼宝珠浮雕没有了炽烈的火焰纹,应该是唐邕冷静回望北齐曾经煊赫的体现吧……

图片

唐邕书写的《维摩诘经》

图片

唐邕写经碑,碑文中记录了他写经的源起与经过,称这里为“鼓山石窟”

     如今,响堂山下的道路仍然叫鼓山路,传说因高欢被葬在大佛洞内,佛洞前的建筑为祭祀高欢的“享堂”,久而久之,“享堂”就叫成了“响堂”,一千年前的“鼓山石窟”也就成了今天的“响堂山石窟”。

畏兽浮雕——

畏兽,在山海经里是肩膀上生出火焰一样肩膀的神奇存在,有着狮子一样的面容,有着熊一样的身躯,狰狞、威武、恐吓,他们蹲伏在洞窟的角角落落,像赤膊的蒙古摔跤手一样随时听从主人的命令。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