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人眼中的中医文化]切,切中要害||许卫国

 昵称79734495 2023-01-15 发布于江苏

《中医里的神奇汉字》系列之四一一

切,切中要害

                                    许卫国

古代的“切”字,是形声字兼会意字。右边的“刀”字是形符,表示跟“刀”这种工具有关,它的作用不言而喻;左部的“”作声符,指示读音。“七”的甲骨文就是将一根棍棒拦腰切断的意思,它是最早的“切”字。当“七”字用作数词后,古人不得不在“七”的基础上加上“刀”新造了“切”字,以作为“切断”之义的专用字,这就是古人的智慧,使“切”字更加贴切。“切”的字形古今变化不大,有的隶书将“七”写作“十”字形,可看作是沿袭了甲骨文的写法。楷书将“七”弯曲的竖画写作竖提,“切”的左旁不能写成“土”。一个汉字的“进化”,就像动物进化,当蝌蚪变成青蛙,再看青蛙与蝌蚪相像之处就有点隐隐约约了。

“切”字在不同的“岗位”有着不同的职责和名称,《礼记·少仪;“牛与羊鱼之腥,聂而切之为脍。”《红楼梦》第四一回:“各色干果子,都切成钉儿。”这里都是把物品一刀一刀切成一块一块;切割;切削;切片;叶适在《湖州胜赏楼记》写道:“吴兴三面切太湖,涉足稍峻伟,浸可几席尽也。”靠近:贴近;文章还有切题一说。《北堂书钞》卷四五引《晋令》写道:“狱屋皆当完固,厚其草蓐,切无令漏湿。”有务必、切记、切忌的意思;而在《史记·扁鹊仓公列传》;“意治病人,必先切其脉,乃治之。”这就是指中医用手按脉以诊断病情。

切菜,切肉,能切的几乎都有刀,中医之切,既无刀切,也无切肤之痛,更接近关切,中医“切”的是脉,毛主席说水利是农业的命脉,我和很多人也说过说故乡是我们的精神根脉。当年,农村小孩子端碗或拿其它东西失手了,大人骂道,手没有脉了吗?中医要说没有脉了,那就危险了,也就是说脉搏不跳了。这个方面中西医对脉搏感觉是有很大的共同之处,中医则更有独到的方面。

前些年,中医受到围攻、污蔑,有人不信中医切脉能测出女人是否怀孕,向中医提出挑战,很多中医装死,倒是一个老中医勇敢应战,给中医挽回不少颜面。

中医的切诊分脉诊和按诊,在没有现代仪器的过去,只凭双手对患者进行触摸、按压即可判断疾病的病位、性质、和邪正盛衰,这不能不说我们先人的伟大。我们经常看到老中医会用三指搭在患者腕横纹下二寸的拇指一侧,(内关穴外侧,专业术语是腕后动脉)或注目,或闭眼,以指力轻重时不时上下按压、挪移,貌似弹琴拨弦,老百姓说这是在“号脉”。手按压处有跳动感。中医凭着些感觉,用生动的汉字文学语言来描述脉象,比如平脉是正常脉象“不浮不沉,不大不小,从容缓和,柔和有力……”凭着这“桡动脉”的跳动以及手指按压挪移的感觉,强弱、长短、快慢、虚实等可知病脉,如感知旋律。诸如浮脉,就是“轻取即得,重按稍减而不空,举之泛泛而有余”,这种感觉妙不可言,那桡动脉是不是琴弦,那手指抚弄琴弦感觉只能心领神会,所以中医特别讲究悟性。比如“微脉”,是极细极软,按之欲绝,若有若无。这就是医者的手感和体会,是衰是竭,是绝是脱,手指感觉告知,心灵体验判断。比如“滑脉”是这样“往来流利,如珠走盘,”这里就有奇妙之处,虽然滑脉主病痰饮,食滞,实热,但也可以知道妇女妊娠脉见滑数(这里的数与迟相反,表示脉搏的快与慢),是气血充盛而调和的表现。那么与滑脉相反的是“涩脉”,它的脉象是“往来艰涩不畅,如轻刀刮竹”,看,“轻刀刮竹”,这位中医感觉大师起初一定是用轻刀刮过竹,后来者要得到这样脉象的感觉,最好也是去用轻刀刮一下竹感受一下,那真就是百闻不如一见了,作家体验生活也未必有如此细微捕捉和感受。有此“轻刀刮竹”感觉,患者多是精亏血少,不能濡养经脉,造成气滞血瘀,血行受阻无疑,那么是补是泄,是活是化,便有了依据。还有“弦脉”,脉象曰“端直而长,如按琴弦”,大家知道,无论琴弦还是弓弦都是绷紧拉直的,这样才能发出准确的声音和射箭的力度。而患者有这样的脉象则是不好的,即是脉气紧张之故,多为肝胆疾患,需以疏泄、柔和缓解。

中医之切,切中浮脉和沉脉,浮沉谓深浅,可分阳和阴;切中迟脉和数脉,迟数谓慢快,主寒主热可知,虚脉与实脉,是弱与强的搏动,滑脉与涩脉是通畅度相反的两种脉象,洪脉与细脉则是脉体大小与气势均相反的两种脉象,另外还有长脉与短脉,紧脉与短脉,我们一般人可以望文生义,不必去深究。而中医切脉,已经复杂繁多,居然还有十大“怪脉”一说,真是奇妙甚多。除了偃刀(偃刀,即仰起的刀,口锐而背厚。形容脉象弦细而紧急,有如用手摸在刀刃上的感觉。看!没亲手体验,怎么可知)、转豆(又称为“转丸脉”。脉来去捉摸不定,如豆之旋转之状)、麻促(脉如麻子纷乱,感觉细微至甚,)之脉以外,还有“七绝脉”。如釜沸脉,即脉似釜中沸水,浮泛无根,捉摸不定,到了这种地步,生命就垂危了;鱼翔脉,好似鱼在水中游,头定而尾摇,脉在皮肤,似有似无,可谓三阴寒极;虾游脉,感觉即如虾戏水,时而跃然而去,一会又回来,急促躁动,这就预示大肠气绝;还有屋漏脉,那脉象在筋肉之间,如屋漏滴水,一会一滴,落地即逝,溅不起水花,这说是胃气将绝;还有解索脉,脉在筋肉之间,乍疏乍密,感觉如解一团乱麻绳,那脉象时快时慢,散乱无序,就是肾与命门之气俱亡;雀啄脉,也在筋肉之间,如雀啄食,连连数急,三五不调,如此脉象乃脾无谷气已绝于内。而弹石脉则在筋骨之间,如指弹石,毫无柔和软缓之象,只能准备后事了。伟大的汉字,在中医里栩栩如生;伟大的中医,在汉字里熠熠生辉。如此描写,再愚钝的人也能浮现到那种生动的画面,那种切身的感受。

前面提到中医切脉不仅可知妇女妊娠,还可以知道死胎或活胎和临产时刻,这与掌握B超的人来说,这就是玄乎,不可思议。另外,与切诊辅助的还有按诊,也是靠手在人体各部位触摸按压皮肤、手足、胸腹等,探知疼痛、肿胀、痰饮等异常变化,从而推断疾病的部位、性质和病情的轻重而对症下药。那手,就是一台精密仪器,所到之处,感知所有。

中医之切,对于患者是切中时弊,切中要害,切合时宜,是切合实际,切身利益,对于医者是关切,是亲切,是贴切,是急切,是确切不移,切中肯綮,情真意切,不能给患者留下切肤之痛,寒蝉凄切……一个“切”字在中医的一个诊断里博大精深,无遗巨细,可以万全。

平、浮、沉、迟、数、微、散、虚、实、滑、涩、短、弦、紧、芤、革、拨、缓、弱、濡、伏、动、促、结、代、牢、洪,还不算上面说的怪脉,即使仅限于这28个脉象,穷其一生,也是难以烂熟于心,心领神会,平凡的汉字,到了中医这里就立马神奇起来,不得不服。

 ------一---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