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置身于画家刘建的建筑世界:或宏伟,或壮丽,或优雅……

 陈正兴 2023-01-16 发布于湖北

刘建的水墨画有其独特的表现语言,题材主要以建筑山水为主:皖南水乡中的徽居、北京郊外山间的石建村落、罗马文艺复兴时期的教堂和古代的建筑遗迹、巴黎塞纳河畔的街景……

文章图片1

观赏刘建的画作,发现其画不仅工细精巧,令人叹为观止,并且不只局限于建筑本身,就建筑画建筑。他是把建筑放在时代背景、自然和人文环境中把握,力求表达更为重要的建筑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性,或高大雄伟,或壮丽恢宏,或优美典雅,给人以精神的感染、启迪和震撼。

文章图片2

刘建的建筑水墨作品,借助西方风景画的视觉空间,构图上多采用具有透视意味的空间,而不是旧式的平面空间。并且在画面中,光色效果与水墨渲染的结合,又将西画的写生方式转化为一种水墨语言化的感观方式,从一定程度上又保证了水墨自身的审美趣味。通过这种艺术手法,刘建营造出一种空灵深邃的意境,正所谓“不用一字,尽显风流”。

文章图片3

刘建早期从事版画创作,故作品很好地吸收了版画艺术等艺术形式之长,融版画、西洋风景绘画和中国山水画诸元素于一炉,构图严谨有序,墨色浓淡交错,色调效果独特,画面不仅工整写实,造型精准,又具有写意风范,格调高雅,韵味隽永的特点。欣赏刘建的作品,仿佛置身于美仑美奂的建筑世界。

文章图片4

刘建的水墨画有自己独特的表现语言,在表现手法上也有自己的特色,有鲜明的艺术基调,予人以一种清新的美感。在他的画作中,既有“不需要故作惊世骇俗的笔法,也有一种高山仰止的气质”,也有一种扎实的艺术基础,一种高雅的胸怀。

文章图片5

中国国家画院院务周韶华评述刘建的画作:“我对于刘建把建筑艺术的精华转换为水墨艺术有“凝固音乐”之感而钦佩。还因为这些作品的形式不仅含有神韵美的意味,而且能唤起人们尊重古代建筑,实质也是尊重古代文明的文化精神。

文章图片6

刘建把中国画从一个新的题材领域拓宽了山水画的样式。这不仅使山水画由内容到形式的转变,而且是从题材到主题的转换,拓宽了山水画艺术的视觉灵感源泉,使中国水墨画走进了多元共生的新天地。

文章图片7

刘建的本体形式语言是在黑白灰的组合中,把人们带进纯真的大自然去感受结构美的力量和音响的平衡。他的艺术不是直白,是暗喻,是幻觉,是生命与诗的交响,是意念的闪光,是色与光的变奏,是更能接近造物核心的美的形式。

文章图片8

刘建的艺术探索是以全新的艺术视角和全新的艺术表达,呈现出中国山水画的全新境界。“

文章图片9

在人类的文化历史长河中,建筑作为一种艺术门类而存在,它受到时代文化的影响,同时又传递着一座城市的品位和美学素养。如何把建筑本身的艺术精髓以及它蕴含的历史气息、文化底蕴表达出来,同时又以中国绘画精神和艺术表达方式展现给观众,至今仍然是一个新课题。

文章图片10

刘建正是这一行列的先行者,他凭借自身的学养、灵气,苦旅、求索、攀登,行万里路写生,对不同时代的宏伟建筑进行了解读,将版画的提炼、西画的精准、中国画的洒脱熔于一炉,形成了自己的艺术语言,把立体的建筑艺术转换在平面的宣纸上。

文章图片11

这种横穿时空、集东西方最难用绘画语言表现的建筑为主体的作品,在当今画家中并不多见,这表明刘建对人类文明的深刻理解。刘建不是“按图索骥”、拍照作画,而敢于把建筑艺术重合、逾越,作了大量的取舍,从精神需求和精神引导的角度,思考绘画在生命中的价值,即对浩瀚无垠天地的思索和旷邈悠远的文化思考。

文章图片12

在这些优秀的艺术作品中,我们能感受到一种巨大的能量,一种深深的感动,让观者的心灵为之悸动,不禁陷入神韵美的意境,让人们对历史文明精神产生不可名状的敬畏。

文章图片13

画家追求“象外之象”的精神境界,在画面中追求黑、白、灰的纯粹性,在组合中突显结构块面的单纯与平衡,一改旧式的平面散点透视,追求建筑精准的透视空间,追求水墨多变的状态,以浓淡、墨块、留白以及清淡的色彩来表现中国画的笔精墨妙和艺术的纯洁性。

文章图片14

刘建用线强化韵律和节奏,行笔多变而富有表现力,在长短横直的交替中显示格调、美感。灰白平面上的肌理,显示出历史的沧桑感,大块流淌的墨迹表达出梦幻般的神秘与深远情怀。

文章图片15

他在多样的图式和表现手法上积极探索,寻求创新,以开放的眼光在多元化的复合结构中,以全新的方式呈现中国画的视觉源泉,为今天中国画的发展变革建立起新的审美价值体系,使中国画表现世界并与之对话、沟通多元文化的共识找到了一种新的可能。

文章图片16

刘建将水墨渲染和线条造型相结合,重新赋予水墨材料以新的表达能力,实践了“笔墨当随时代”的命题。刘建的作品带着现代人的空间审美,探索水墨材料全新的表达方式,这对当代中国绘画的发展和演进起到了较为积极的促进作用。刘建继承二十世纪以来“美术革命”给水墨传统带来的“中西融合”的方式,进一步拓展了水墨的语言空间。

文章图片17

中外建筑这些原本难以融入中国画语言系统的景观,在刘建笔下得到了很好的处理,转变成为一种水墨淋漓的视觉效果,从而很好地解决了画面的形式语言与表现内容之间的矛盾,拓宽了水墨表现对象的范围。

文章图片18

他以潇洒娴熟的笔墨游弋于世界建筑艺术长河中,无论是俄罗斯的圣彼得堡,或是意大利的罗马、威尼斯,埃及的金字塔,德国的科隆大教堂,尼泊尔的加德满都,中国江南水乡等等,无不表达出在这天地间的人类之追求、信仰、理性文化,表达着对历史的崇敬之情;又从吴哥窟、菲莱的废墟中看到永恒的沧桑,把遥远、神秘、深邃拉到我们的眼前,面对今日世界产生难以言说的感慨。(改编自集雅斋)

刘建作品欣赏

文章图片19
文章图片20
文章图片21
文章图片22
文章图片23
文章图片24
文章图片25
文章图片26
文章图片27
文章图片28
文章图片29
文章图片30
文章图片31
文章图片32
文章图片33
文章图片34
文章图片35
文章图片36
文章图片37
文章图片38
文章图片39
文章图片40
文章图片41
文章图片42
文章图片43
文章图片44
文章图片45
文章图片46
文章图片47
文章图片48
文章图片49
文章图片50
文章图片51
文章图片52
文章图片53
文章图片54
文章图片55
文章图片56
文章图片57
文章图片58
文章图片59
文章图片60
文章图片61
文章图片62
文章图片63
文章图片64

画家简介

文章图片65

刘建,1960年出生于安徽。现任中国国家画院艺术委员会秘书长、研究员,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中央文史研究馆书画院研究员、中国画学会理事、中国友联画院画家、中国长城书画院副院长、安徽师范大学兼职教授、深圳大学艺术设计学院客座教授。曾获“第七届全国美展”银奖、铜奖,“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佳作奖、“鲁迅版画奖”等奖项;作品由中国美术馆、上海美术馆、中国展览交流中心、青岛美术馆、江苏国际文化交流及印度国家美术院、美国、法国、日本、保加利亚等各国机构收藏。作品主要发表、收录于《中国现代美术全集》《中国当代美术:1979-1999》《中国当代美术名著欣赏·1979-1999》《改革开放·中国美术30年》《东方既白·中国国家画院建院30周年美术作品集(国画卷)》《当代中国》(美术卷)等大型文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