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食养疗法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3-01-16 发布于内蒙古

       食养疗法(食疗)又称食治,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利用食物的特性来调节机体功能,使其获得健康或愈疾防病的一种方法。食疗使用的都是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食物,以准确搭配及精心制作而发挥其天然功效;日积月累,便协助人体激发了自我痊愈的能力,从而获得由内而外的自然健康。

       中医很早就认识到食物不仅能提供营养,而且还能疗疾祛病。如近代医家张锡纯在《医学衷中参西录》中曾指出:食物“病人服之,不但疗病,并可充饥”。

       民以食为天,人类为了生存,必须猎取食物。原始人在寻找食物过程中,发现了某些食物吃后使原有的疾病得到了康复,甚至体力增强、精神焕发,遂由偶然食用到主动寻求,经过相当长时期的经验积累,逐步取得了经验,这就发现了药物。所以医学史上有“医(药)食同源”之说,如常用中药姜、桂,原本就是食用调料,豆类、稻米本是粮食,所以饮食疗法较药物疗法有更悠久的历史。

     “药食同源”是中华原创医学之中对人类最有价值的贡献之一。这是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的实践科学。

       先秦时期,饮食疗法已受到重视并已有比较丰富的理论知识。《周礼・天官冢宰》所记医学分科中,食医和疾医、疡医、兽医并列,食医“掌和王之六食、六饮、六膳、百羞、百酱、八珍之齐”,可见食医近似今日之营养医生,并在当时已具一定规模。至春秋战国时代,《内经》中明确指出,疾病治疗后,应该“谷肉果菜,食养尽之”,以助恢复。后代医家通过临床实践逐步充实内容,并著有食疗专书,如唐朝的《食疗本草》,宋朝的《养老奉亲书》,元朝的《饮膳正要》,清代王孟英的《随息居饮食谱》,都是具有代表性的饮食调养专书,为饮食疗法提供了具体而丰富的内容。

(1)饮食疗法的临床意义:

食物是营养人体、维持生命的物质基础,在医疗上也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有些食物能直接治疗疾病,甚至可以替代药物,即药食同源。如黑鱼蒜头汤有温养利水功能,能消退水肿,临床每用以治疗慢性肾炎水肿;藕汁,清热凉血止血,可用以治疗咳血、鼻出血等;妇女乳汁减少,喝猪蹄爪汤、虾仁汤、酒酿冲鸡蛋等以催发乳汁。有些食物则能补充药物的不足,以辅助治疗。尤其是慢性疾病,体质虚弱者,除药物调治外,更需要食疗辅助,如肺结核、贫血等。故历来就有“药补不如食补”、“先进厨房,后进药房”的说法。随着药理学知识的发展,还发现了有些食物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如生山楂、红茶、蚕蛹等既可降脂,又能预防动脉硬化;生大蒜头有杀菌、抑制病毒作用,能防治呼吸道、肠道传染病,这些均已为群众所公认和习用。

另一方面也必须注意饮食的偏嗜或偏废,过量不节等对人体也是有害的。如暴饮暴食,易生肠胃病;偏嗜辛辣烟酒,脾胃积热,上可口腔破溃、牙龈出血,下则便秘。饮酒日久,易患肝病;吸烟日久,易患肺癌等。至于在患病过程中,饮食配合不当,更会延长病程,影响康复,如慢性气管炎常因吸烟或饮食过咸使咳嗽反复迁延不止;肾炎常因进盐过早或太多而复发。又如小儿患麻疹、百日咳时,吃过翻或过咸的食物,可以引起哮喘。这些都是必须引起重视的。

(2)饮食调养必须注意脾胃功能的强弱:

脾胃为仓廪之官,后天之本,饮食必须通过脾胃的受钠、运化,始能变为气血,营养身体,维持生命。因而气血的盛衰既决定于饮食来源,又决定于脾胃功能。食疗能否达到滋养的目的,与脾胃功能强弱有关。脾胃功能旺盛时,可以根据疾病需要配合饮食营养,如体虚、贫血严重者,可加强血肉有情之品以补养之,适当地选择高蛋白类食物及动物肝脏以补血。若同时脾胃运化功能薄弱,食欲减退,脘腹作胀,溏泻,舌苔厚者,就不能单方面强调“虚者补之”。因饮食太过,增加脾胃负担,反致“虚不受补”。此时只宜用清淡易消化的饮食,配合调理脾胃之药,促进食欲,待脾胃功能恢复后,再予饮食调补。

(3)“发物”对疾病的影响:

“发物”,是指容易诱发疾病或者导致疾病复发的食物,对人体一般没有影响,但对特异素质的个体及所患某些疾病有关。这主要是脏腑阴阳平衡失调,对某些食物产生了过敏反应,如海腥、鱼、虾、蟹、覃、笋类、菠菜、雪菜等容易诱发荨麻疹、哮喘等疾病;公鸡、猪头肉动风,往往能引发肝阳头痛、头风等宿疾。

由于“发物”具有催发作用,故临床上有时利用它来辅助治疗,如麻疹透疹前,口服芫荽汤助其透发,种牛痘后,多吃海腥发物催发牛痘。

(4)食物与药物的配合:

一般说,食物与药物是有区别的,但药食同源,在功能上都有补泻温清作用。有的既是药物又是食物,如山楂、大枣、胡桃肉、白萝卜、白果、首乌、茯苓、山药等即属此类。故药物与食物配合恰当,可以增强疗效,如虎骨性温、强筋壮骨,酒辛温走窜,用酒浸泡虎骨,可加强温养强壮、通经活络功能,用以治疗风湿性关节炎、筋骨酸痛的疾病。若食性与药性相反而作用相互抵消者,则应忌用,如服伐木丸时就须忌饮茶,因茶叶内含有鞣酸可以解除针砂之效。但临床上也往往利用其相反、相制作用来治疗疾病,如气虚腹胀,用人参配莱菔子(或萝卜),使人参补气而不滞气,莱菔子行气而不耗气,以达到补气消胀的治疗目的。

(5)根据疾病辨证要求掌握饮食宜忌:

食物作用与疾病证候属性有着密切关系,要发挥食物的作用就必须根据疾病辨证要求掌握饮食宜忌。原则上阳虚、寒证疾病,禁忌生冷寒凉食物;阴虚、热证疾病,忌辛辣烟酒及其它热性食物。寒证宜温,如姜、椒、葱、蒜、白酒类;热证宜凉,如瓜果、马兰头、菊花头等。虚者补之,需别阴阳,阴虚宜清补,如百合、甲鱼、淡菜、海参、银耳;阳虚宜温补,如羊肉、狗肉、牛肉类。在此基础上结合脏腑病变部位配予适当的饮食,采用以脏补脏的脏器疗法,如肺病以肺补之,胃病用猪肚,肾病用猪腰,糖尿病用猪胰,甲状腺用羊魇(即羊的甲状腺),贫血、目疾用猪肝……等等。民间有用猪肺与冬虫草合煮治疗肺结核,猪肚内塞生姜,红糖煮烂,治疗胃脘痛,腰子与杜仲煨汤治疗肾虚腰痛等单方验方,常能取得一定的效果。

(6)饮食的烹调方法与治病的关系:

饮食的烹调加工,既要根据食物的品种,更重要的是适应疾病需要。对肠胃病患者,肉类、鸡鸭等禽畜类要文火煮烂,以利于消化吸收;老年、婴幼儿无牙患者,应将食物制成流质、糊状不同类型的烂软饮食。至于油炸火烤类的鱼肉,虽然香脆可口,但不能常食,这类食物通过烧烤炙煿,易致脾胃积热,助火生痰,日久可以形成噎膈,故健康人亦以少吃为宜。据目前所知,烧焦的鱼肉,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形成r-氨甲基衍生生物,含有强烈的致癌因素,其强度超过黄曲霉素。这符合祖国医学认为噎膈与多食油煎炙烤物有关的经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