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看病怎样才能找到一名好中医大夫?

 仙鹤草中医学堂 2023-01-16 发布于内蒙古

      现代社会,纯中药大夫越来越少,现在想要在农村一个乡镇找到一个中医大夫,就是一件非常困难的事情了!中医大夫的成才周期太长,中医是“救人的职业”,不是“挣钱的商业”,当今社会,几乎每个人的压力都很大,这也就怪不得好多人都不学中医了。很多中医大夫连“糊口”都成问题了,不得不“改行”“找饭碗”了。所以,中医的生存现状确实令人堪忧。
       最为重要的是,中医从业人员的临床水平是否真的提高了?更可怕的是一些根本没入门的人经过商业包装,比真的有水平的中医大夫在群众中更有影响力,君不见,电视广告、名医讲座满天飞,令人眼花缭乱!特别是大城市,“淘金”的中医大夫比比皆是呀!
       从群众的角度来看,把生命和健康托付给那些貌似有水平,而实际只是商业道具的所谓名医,钱被掏了小事,误了健康就给生命留下了无穷的后患,想起来实在可怕!因为健康和生命无价呀!
      现在国家重视中医事业,政府号召发扬继承中医,发展中医,弘扬中医,这是中医的春天!最近十来年,信奉中医的群众越来越多,全国各地建立的中医馆
    (中医馆是纯中医大夫坐诊,不设任何现代医学检查仪器)也越来越多。我和吴永明中医大夫前两年还到郑州市济华中医馆坐诊过一段时间,发现中医馆非常有“吸引力”的,那是中医馆坐诊纯中医大夫的服务水平、低廉的治疗费用、良好的疗效,得到了广大患者的认可。当今的现实情况是:在医院的医疗费支出和治疗效果并不呈正比!
      中医的振兴和发展,关键在于让更多的群众从中得到健康的实惠,而群众要从中医里得到实惠,则需要大家具有判断中医真实水平的方法。
       外行判断内行的业务水平实在是很困难的事情,特别是中医学。由于现代医学是“主流医学”,处于“统治地位”。而中医药理论离现代人学习的现代知识比较远,那些不搞中医专业的现代人基本一辈子都很难接触到,所以就更难了。中医学是朴素辩证法,中医学理论比较抽象。中医学博大精深,一个人穷死一辈子,也仅得皮毛而已!
       这里给大家介绍几点常识,希望能对人们看病如何选择中医大夫有所帮助。
     
(一)不要被名声所惑:
       诚然,一个中医大夫好的名声需要患者的口碑和经营;然而,汲汲于名声的经营,往往会疏于专业知识的学习钻研。判断中医的真实水平,名声往往不一定可靠。特别是现在的商业社会,媒体发达,名声包装塑造变得非常容易,有些私人医院或诊所随便找几个水平一般的中医大夫,经过一番包装和广告宣传,全都成了“知名大专家”了。所以,选择那些靠广告宣传的中医一定要慎重。
     
(二)不要有年龄局限:
       成为一个好的中医需要有很高的悟性。北京市老中医王绵之曾说过,一个人三个月之内没有学会号脉,就一辈子也学不会号脉。因此,熬年龄在中医这个行业对技术的增长作用很有限。一般来说,一个中医大夫从业10余年,大部分能见到的疾病临床上基本都见过,中医水平就基本定型了,还需要不断学习,精益求精。如果按照24岁(大学毕业的年龄)开始临床,到34岁中医大夫所能达到的水平就基本定下来了。庸医到80岁有可能还是庸医。
 
  (三)做一名好中医必须做过住院医师,能够处理或者知道如何处理一些危重危重疾病。这一点非常重要。中医是全科,不是专科。做一名中医大夫必须知识面要广博。我们伟大祖国得中医学有四件法宝:第一是中药;第二是针刺、放血、拔罐;第三是艾灸;第四是食疗。不可小觑针刺、艾灸、食疗的作用!有两句俗话说的好:“中医是个杂货铺,只要是病,都能治。”“先进厨房,后进药房。”强调了食疗的作用。
   
(四)最重要的是,这个中医大夫身边的人是否找他看病:
      观察一个中医大夫是否值得你信任,有一个很直观的办法就是看他身边的人是否请他看病。
      身边的人找他看病,看10次,疗效好的至少要7~8次才能获得信任,会继续找他看病。因此,如果一个医生虽然没有很大的名声,但是身边的人,特别是在一个医院里的同事有病都来找他看,那他必然是有真才实学的,是值得信任的,因为医院里得同事可都是“行家”呀。本单位同行或者同行的家属找你看病,说明你的中医水平已经得到“圈地人”的认同!这是一个中医大夫值得“骄傲”和“自信”的“成就感”呀!也就是说:“这个中医大夫成了!“而群众有意识找某个中医看病,可能有“从众心理”。
      我的老家是洛阳市偃师县的。我听我的启蒙中医老师郭书升的大儿子曾经对我说过这样一个“趣闻”:洛阳市一个名老中医著作等身,在河南省的名声好大,但这个名老中医的儿子、儿媳妇、孙子就是不让这个老中医看病。我听了,感到郭老师儿子说的“情况”不可思议!原来“名声”和“真才实学,真本事”是两回事呀!
   
 (五)一个难倒很多中医名家的问题:
       一些中医大夫总被一个同样的问题难倒。经常会有人问他家人感冒了、有病了,是服西药还是熬中药,他们就不再说什么了,因为他们基本都是在用西药。
      实际上,一个对中医有比较好的领悟的人是不愿意在有病的时候用西药的,特别是现在流行的输液,更是不会用的。中医大夫必须有中医的思维。比如中医对感冒的治疗是非常精细的,分风寒感冒、风热感冒、风燥感冒、暑湿感冒、气虚感冒、阴虚感冒等等。如果辨证准确,用方合理,配合针灸,效果迅速而显著,立竿见影,中医不是慢郎中!而现代医学治疗感冒就没有这样细腻的分型,对壮实人的风寒感冒效果还可以,对其他类型的感冒疗效很差。一般好中医家里是不备西药的。
     
(六)留意中医诊脉时的行为:
       切脉(品脉),是中医最重要的诊断手段。在老百姓眼中,不会品脉,或者看病不进行品脉的中医大夫,是不会得到老百姓信任的,老百姓会说:“这个中医大夫给我看病,不品脉,那么他开的处方我不会吃的。”确实有很大一部分中医大夫不会品脉,或者看病不品脉!如果一个中医给你看病不摸脉,或只摸你一只手的脉,你就要注意了。真正的中医诊脉需要摸两个手的脉才能作诊断的。而且品脉的时间太短也得不到群众的认可!那些根本不摸脉,也不看舌头,问问你的情况就给你开药的就更要小心了。汉朝医圣张仲景说过:“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这些“敷衍患者”的情况,大夫得不到患者的病因病机,自然也永远得不到患者的信任!
   
(七)注意服药后的感觉:
      中药要是非常对证,一般很快就有反应的。而不是传说的那样中医是慢郎中。如果药物服下三五付没有什么反应,就说明用药可能不对证。当然,这并不一定说明医生水平差,要如实地向医生反映,以便调整方向,如果调了两三次还是没有任何反应,就可以考虑换医院、换医生了。不要“讹住”一个大夫,没有效果还一直找这个大夫看病!任何大夫都不是全才!俗话说:“药对症,一口汤;不对症,用船装。”
   
(八)最好自己能明白一些中医医理:
      如果能明白一些中医的基本原理,就更容易判断了。从目前的国情来看,学好中医对自己健康的益处可能更大,即使不从事医学专业,也应该学点中医理论。学习中医知识,不做现代医盲!中国医学史上的金元四大家之一的张子和写了一本中医名著叫《儒门事亲》,就是说孝敬父母必须要懂得医理。“唯儒者能明其理,而事亲者当知医”。即儒者若更好事亲,必明医理。所以可以推论如下:为人子者不可不知医(中医);为人父母者不可不知医(中医)。中医文化是中国传统优秀文化最精华的一部分,所有的中国人都要懂得一点中医知识。
     
(九)认准一个好中医就要坚持:
       中医对人体生理和疾病的认识是连贯的,养生和防病都有系统的理论。遇到一个好的中医大夫,如果的确是医理贯通,非常有自信,知识面很广,责任心和悟性很强,能够处理和治愈危急重症,除了精通医理,还懂人情、心理学、食物疗法,用综合的方法(中药、针刺、艾灸、心理疏导等方法)为患者诊治疾病,那就是这个病人的福分和缘分,必须倍加珍惜!看病是要讲缘分的!中医大夫是给有缘人看病的。这时就应该让中医大夫四诊合参,全面评估自己的体质,然后制定一套合乎个人体质的养生和调理方案,长期坚持下来,对身体健康一定有很大的好处。
    (十)由于药源性疾病越来越多,很多病人经过各种长期治疗(比如吃药、输液、手术、放疗、化疗等),原有的疾病没有减轻,更没有痊愈,反而又添了许多比原发疾病更重的疾病,即越治越重!所以,我个人认为:一个大夫在为患者治病时,不见效不要紧,只要不再为患者添更多的和更重的疾病,就已经是“好大夫”了!可悲的是:很多患者,经过各种治疗,疾病越治越多,越治越重,直到被“治死”,病人自己还“蒙在鼓里”,以为自己的病“太难治”,“死了也是病重死了”!至死也没有悔悟到是被大夫治成“坏病”了!其实,古人早就说过:“有病不治,常得中医”。意思有三:
第一,有了疾病不治疗,常相当于得到中等水平医生的治疗,意在讽刺庸医;第二,有了疾病不治疗,常能够得到中等的治愈率,反映民众谨慎求治的态度;第三,有了疾病不治疗,通过机体调节可自愈,常能够符合医理,旨在强调机体自行恢复。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