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学阶段,孩子很听话。 升入初中之后,他们就变得叛逆了? 想必,这是许多父母,都会遇到的困惑。从教育心理学上看,14岁左右往往是青春期到来的时候,这个阶段,恰恰是学生可塑性极强之时。 他们的认知,获得了进一步的提升。 学生希望获得认可,期待成为大家眼里独一无二的人。 但是,如果父母不理解自己呢? 在这种情况下,初中生可能就会用一些“顶嘴”的方式,来维护自己的观点和尊严,从而给大家一种桀骜不驯的感觉。 成为初中生之后,孩子变得叛逆了?这6个原因,值得家长反思! ![]() 第一:孩子希望对等。 孩子应该怎么做呢? 许多家长,喜欢将自己的思维,强加给孩子。他们希望孩子听话,能够认真学习,可以变成班级里的学霸,为自己争面子。 如果初中生,做不到这点,家长就会很生气。 实际上,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家也会从自己的角度上,去设想父母应该是什么样子的。他们期待获得父母的认可,希望和家长做朋友。 但是,许多父母不会与孩子,站在对等的角度去交流。其实,在一些初中生的眼里,会认为父母不应该这样做,没有尊重自己。 第二:父母老是发火。 每个人都有情绪。 当孩子成为初中生,往往会迎来第一个青春期。 在这个阶段里,他们思维变得敏锐,如果引导的方式不对,就会让初中生变得敏感起来。最为常见的表现,就是爱发火的父母,会引起孩子的抵触。 其实,孩子希望家长,能够心平气和地交流。如果家长做到了这点,孩子才会接受你的建议,有了心里话也愿意跟你分享。 ![]() 第三:大道理没意义。 每一个家长,都是过来人。 大家经历过中考,能够意识到这场考试的意义。 但是孩子,真的没有这方面的认知。毕竟他们,没有丰富的人生阅历,并不能切身感受到中考给自己带来的好处。 所以,家长讲的大道理,在孩子的眼里是毫无意义的。 第四:只知道说学习。 初中阶段,学生的压力增加。 对于初中生来说,大家将大量的时间,用于自己的学业上。回到家庭之后,他们希望能够获得放松的机会,但这个时候,如果家长依旧施压呢? 很显然,容易让学生产生逆反的想法。 当然,也会给学生留下这样的错觉,自己的父母只知道督促学习,不会真正关心自己。所以,他们就会变成一个爱顶嘴的人。 ![]() 第五:家长做不好榜样。 总有这样的父母。一边要求孩子,一边却做着负面的榜样。 比如说:家长不希望孩子迷恋手机,却在家庭生活中,每天花大量的时间刷手机。结果,很容易让初中生产生这样的意识:说一套做一套。久而久之,孩子还会听你的话吗? 第六:父母不懂自己。 虽然说,初中生学习至上。但是家长要知道,他们毕竟还是孩子,会有这个年龄阶段的心理需求。 比如说:初中生会希望,家长和自己做朋友,在必要的时候,给自己合理的建议。但是,如果他们认为,家长只关心他们自己的事情,从来不懂自己呢? 一旦产生这样的心理,孩子就会与父母疏远了。 ![]() 孩子升入初中,多半会进入青春期。 许多父母会产生这样的感觉:孩子变得难缠了,自己说的话他不爱听了。实际上,这是孩子成长的一种信号。 初中阶段,孩子之所以与你疏远,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原因,有时候,父母也应该从自身找到一些影响因素。若是做到了这些,或许大家就能理解孩子的苦衷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