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谁是科举制的受害者?

 思明居士 2023-01-16 发布于河北
答案是平民和门阀世家,平民反倒成了受害者,是不是很不可思议,科举制不是为平民打通了上升通道吗,怎么会是受害者。

那谁是既得利益者?最大既得利益者是皇帝。在科举制以前,是门阀世家的天下,他们甚至可以废立皇帝,皇帝只是他们的利益代言人。

官员的选拔靠察举制,直接一点说就是靠人推荐,谁有资格推荐,答案是门阀世家,门阀世家推举出了官员,自然也是门阀世家实现了官员垄断。

隋唐的科举之后,一切靠笔试说话,谁成绩好,谁就做官,这就打破了门阀世家对官员的垄断,加强了皇权。

更厉害的是,科举制把天下读书人关进了笼子里,只能为皇帝效命,读书人想要当官,想要出人头地,就只有一条路,读书、考试。

考试的内容只能是儒家学说,只能是是四书五经,甚至到了明清时期,只能是八股文。

答题方式只能按照规定格式,标准答案只能是诸圣的见解,不能有自己的见解,这就让绝大多数读书人,成为读死书的机器,不会去看其他杂书,不会去研究科学艺术思想的学问。

这就是乾隆皇帝所说的“牢笼志士”,把读书人关进科举的牢笼中,束缚他们的思想。

虽然阻碍了社会的发展进步,但读书人听话了,不会天天想着揭竿而起,乱参加活动,没有读书人的参与,其他泥腿子的格局和视野,注定掀不起大风浪,天下自然就安定了,皇位也就稳了。

另一个既得利益者,就是中小地主。科举考试的读书人,大部分是什么阶级?有人说,穷文富武,穷秀才,就感觉读书人都是穷人。

实际上,古代的平民基本不识字,你想读书要买笔墨纸砚,要买书,要外出游学,要交学费,还要全职读书不干活。

一个读书人需要很多人才能供养,平民连饭都吃不饱,哪有条件去读书,一个壮劳力不去耕田刨地,还想读书,想饿死全家吗?

所以能读得起书的都是条件好的,至少也是没落的寒门,皇帝需要另一波读书人来参加科举,来做官,来制衡门阀,又对皇权不构成威胁,那就只有中小地主,当时称他们为庶族。

他们有条件读书,也有一定实力,自然就成了科举制的主力军、受益者。

他们通过科举制登上政治舞台后,从中小地主的庶族,升级为士族,也就是士绅,从宋朝开始,正式与君王共治天下,天下再也没有了门阀世家,只有士绅。

门阀世家虽然也不是平民,但毕竟就几家几姓,数量太少,而且基本集中在大城市,对平民的剥削相对有限。

在科举制之前,士绅依附于门阀,顶多只能做个小官小吏,手中的权利有限,对平民的剥削也有限。

可士绅掌权后,他们比门阀世家的数量多得多,更没有道德底线,又分布在广大基层,对平民的剥削远胜门阀,百姓负担更重,更加艰难。

码字不易,恳请朋友们点赞留言支持一下,谢谢大家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