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1996年到2023年,一个70后艺术家的个体生存状态

 木蘭猫不睡 2023-01-16 发布于北京
图片

2022年年底,索卡艺术30周年之际,高调宣布代理艺术家严一能。索卡艺术与严一能的相识,源于艺术家王光乐的引荐,代理过程快速且愉悦,个展“严一能”作为2023年画廊首展,由王光乐担任策展人。

拍摄严一能的作品,是对摄影师技术的终极考验。无论如何打光与调节相机参数,都很难将作品中层层叠叠的肌理、细致严密的笔触、内敛沉稳的色彩,透过照片将气息推送至观者的感官之中。当索卡艺术第一次进入严一能工作室看到原作之时,代理关系快速且愉悦地达成了。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个展“严一能”展览现场

如果说王光乐的推荐是出于艺术家的惺惺相惜,以及强有力的学术性背书,那么画廊的选择则是基于对这位宝藏艺术家的综合评估。

严一能1977年出生于绘画世家,他从浙江考入央美附中,随后在中央美术学院一路读到研究生,之后便留在北京画画。受过专业系统的绘画训练,具有扎实的创作功底,有着极强的连贯性和稳定性,这是索卡艺术注意到严一能的原因之一。

图片

严一能在工作室

壁画系的训练造就了他控制大画的能力,家学渊源耳濡目染地培养了审美和艺术直觉,画面形式上的完成度和突破性,一一彰显着艺术家扎实的功底和系统的训练。他始终未离开绘画的传统,也在当代留下了自己的探索。

画家到底要突破什么?是传统?是语言?还是方法?画家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也是他自己。对于一个靠感性来思考的艺术家来说,绘画更多基于个体经验,这也让理解艺术家成为理解作品的前提。

严一能身上有一种特别的气息,看似散淡,却在绘画上特别叛逆和较真。即便毕业后就做了个展,也参加了不少国内外展览,却对职业之路不怎么上心。对于画画这件事,他执著于内心。“我不喜欢按部就班,画的过程里有即兴与失控,这才足够高峰体验。”严一能说。

看似在绘画上的“一根筋”,也可以理解他在个体精神的荒漠中苦行30年的意志。1996年央美附中毕业时,严一能的作品中第一次出现火。儿时不小心点着的床铺、老家油库的一场大火、哥哥车祸后的那次烧纸……这些记忆变为隐藏在肉身之下的个体经验,递次推导出严一能绘画中的那团火。

图片

《逃离失忆的现场》(局部)

布面油画  1200x260cm  2005

图片

2005年展览现场

图片

2008年个展现场

2005年硕士毕业展上的大型油画装置《逃离失忆的现场》中,可以清晰看到严一能对画面的控制力与空间的调度能力。这是他第一次清晰地将“火”在艺术界呈现,其后个展名字也都与火有关。2008年个展“焱”,2012年个展“焢”,无论展览题目还是作品中的形式指向,都与火紧密相连。

2010年前后是严一能绘画的分水岭。从具象到抽象,并不依赖所谓的感召或触动,创作推进他的认知和手感发生变化,从而进入一种本真的绘画状态。“作品是自然形成的,一个人如果非要倾诉些什么,那是祥林嫂,出来的会是件可怕的作品。”严一能说。

图片
图片
图片

2023年个展“严一能”展览现场

重新进行视觉再造的神迹,燃烧的烈火、隐藏的花火、飘零的灰烬……甚至在看似阳光灿烂的大海边缘,留下火后废墟的痕迹,带有雕塑感的架上绘画,营造了一个全新的“四维空间”。

当叙事性的画面渐渐隐退,就像被火烧尽的空间一样,只留下火的气息和性格。艺术家突破自己的个体经验,以及对于绘画本体的探索,进入到画家和画布高度统一的状态。所有的生命经验融入到作品中,这才是艺术家最本真的工作。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团火。最终的画面是留给观者的,视觉带给每个人的感知还依赖于个人体验和认知,这已经不是艺术家的工作了。

王光乐评价严一能在传统绘画这条路上,走出了不一样的路径。独自画画20年,始终在绘画本真的美好中徜徉,这在当下是多么幸福又孤寂的高峰体验。

栗子对话

CHESTNUT  Q&A

严一能

艺术家

 图片
 图片

王光乐

艺术家

职业艺术家

艺术栗子:严老师,您毕业后就一直在做职业艺术家?

严一能:不职业,我只能把自己保持在一个专业的状态。因为一份天天面壁的专业是很难被人理解的。状态看起来像是职业的,比如说你可能有信仰,但是没受过洗礼也不去教会,没任何组织和个人知道你的存在。这在旁人看来有些奇怪,但这就是一种存在方式,不必去解释。


王光乐:其实不奇怪,这是一个很现代的信仰。一般来说职业艺术家就是可以卖画养活自己,但并不意味着业务水平的高低。画家可能有两种,一种是追逐外部世界的画家,一种是追逐自我的画家。绘画其实是很私人的一种状态,这么多年他一直在做这件事。

严一能:在很多人看来,画家依赖手感和运气,就像一个赌徒。站在他们的视角看,我觉得很对,这世界不缺一张画,也不缺一个奇怪的人。

图片

《2015.7》

布面油画  203x203cm  2015

图片

《2015.7》(局部)

一个赌徒

艺术栗子:您刚才说很多人认为您像赌徒一样画画,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

严一能:并不是绘画的状态像赌徒,而是说时间的消耗。人生的大部分时间都去追逐一种偶然性,看起来就像赌徒。我的画越来越抽象,讲故事的空间越来越小,这种避世的姿态很可疑,别人就会问,你每天关在屋子里干什么呢?

艺术栗子:是什么样的动力,可以让您一直保持这样的状态?

严一能:动力来自于内心。画家的状态是一种理想和幻灭的交替,有时是一个信徒,非常安静、专注,有时又变成一个异教徒或狂徒,充满怀疑和破坏力。等你从绘画的最佳状态出来以后,总是会反思自己,回想刚才那种认真非常可笑,画家和画布之间的那种较劲,就像一只狗撕咬主人的袜子。如果你看到一只狗跟袜子或拖鞋斗气,也许会觉得有趣、好玩,但是世俗的角度看一个艺术家跟画布过不去的那种状态,会认为这是一个赌徒在掷色子,这种愚昧的执着显得很无趣。所以这就是信仰与怀疑在我个人状态上的重叠与撕裂,一种交错感。

王光乐:你体验到了把自己奉献给画布,这是很重要的。过精神生活有三个样态:宗教、艺术和哲学,三者殊途同归。艺术跟人的肉身特别近,因为它是直接从感性中去抓超验的东西。你能直接体会到,并可以与更高存在对话。

图片

《2015.7》

布面油画  201x152cm  2015

绘画的目标

艺术栗子:您有绘画的目标吗?

严一能:对我来说,设立目标就是给自己提出一个伪问题。这听起来很荒唐,其实不难理解,目标对我来说是我迟早会把它放弃掉的一个理想。现在我基本不画稿子,并且认识到,过程中对目标的偏离才是我绘画中最正确的一件事。如果我坚守这个目标,这张画可能就会走向一个虚假的稳定,因为你看我的画面里有无数次遮遮掩掩的修饰,也有无数个终点对前提和预设的反叛。在画的过程里面,局部总是会跳出来撕裂那个整体,一个局部的颜色经常脱离笔触的控制,自动地去跟整个画面系统较劲。时间久了,我就觉得那是一张画自主性的选择。我能控制它多久呢?后来我就对目标偏离不忧虑了,就让局部去提示我,创作的后半段可能就听这个画面的意思往前走了。


艺术栗子:王老师有目标吗?


王光乐:有短期目标。严一能有意思的是什么呢?他居然经常没有目标,他积累了一种自己的经验。他是比较偏个人性情的,还有性格上的叛逆,他就是这么走过来的。画画是一种精神状态,这20年他只能这么干,画画已经把他抽干了,别的也干不了。

严一能:有一种说法是绘画可以治疗画家的精神问题,我要是不画画就会有点难受,比起做其它事,这就是能做的最好的一件事。

图片

《2016-2017.9》

布面油画  246x246cm  2017

图片

《2016-2017.9》(局部)

画家的性格

艺术栗子:严老师如何形容自己的性格?

严一能:我还没有形成一个特别稳定、特别固化的性格,这或许是不够成熟的表现。绘画也跟性格有关系,画面的性格和我个人的不稳定,性格是生活中的变量,你控制自己的性格和你试图去控制画面一样的难。

王光乐:严一能很有个性。性格会引导你按照一种习惯去做,变成一个行为模式。当你问严一能的时候,其实也只是问到他现在46岁的状态,我们不知道他后半辈子的状况,他有可能会扭转,因为还没有结束。

艺术栗子:王老师,您如何看老友持续20年的这把火?

王光乐:严一能成熟在哪儿呢?他成熟在没有滑入到对火的再现中。再现对于作品的阐述是容易的,已经有太多关于火的现成知识在那儿,但是他没陷入到这里头。我觉得他是抓住一种火的不定式,他不知道因何而起,然后要怎么结束,其中居然还有一些老辣的东西。我觉得这是他为火做的贡献,这个东西是艺术的。

图片

《2017-12》

布面油画  246x126cm  2017

图片

严一能《2017-12》(局部)

绘画的耐心

艺术栗子:如果原先没有一个具象对应的话,我是无法想象出来它是怎么会呈现出来。


严一能:我不需要参照具象物,我观察自然中各种随时间变化的痕迹和现象,状态与性格。所谓自然的神迹就是最高明的形式,要领会它的精神和意象。

王光乐:抽象不一定要有一个现实对应物,艺术家还是偏重形象思维,他本身就是做这个专业的。他不需要去模仿现实的具体形象,但会去模仿现实的具体质感。不要被哲学的抽象概念清洗掉所有感性要素,抽象就是要保留感性的部分。严一能一次次地画,就是在一次次刷新自己的感性,这需要极大的能力和耐心,即便有时候会厌烦自己,他都得克服掉。


严一能:生活里不可能有那么多机会可以去试错,但是画面里面可以有无数次的机会让我去悔过和醒悟。认识绘画很重要一点就是认识它的原罪,如果都追求伟大和正确,都那么顺利的话,就可以通过一个攻略、一套程序搞定,那就不是绘画了。

图片

《2020.8》

布面油画  153x132cm  2020

转变

艺术栗子:2010年左右,您从具象开始进入到抽象,这个转变是如何产生的?

严一能:我没把是否具象当标准,所以抽象也不是一个值得拿出来框选作品的条件。当画面里容易被人解读的那一部分越来越不清晰,抽象才会出现。熟悉的物象从情感沟通和语言传达上都是高效的,形象可以引起注意确实是进入作品的一个方便法门。但是反过来说,正因为大部分目光都止步于此,画面的信息表层化其实会成为观者与作品深度交流的屏障,所以有些画的精神性必须走向自己的对立面。


艺术栗子:走着走着就到那个节点了。王老师您作为观众的话,如何来介入到严老师的作品之中?

王光乐:其实我一直是他的观众。他一个人走到这个状态,我觉得这是他的幸运。严一能更偏感性,他一个人吭哧吭哧往前走。我特别喜欢在绘画的路线上摸索10年、20年的这些人,那种意志我特别欣赏。那个东西不可复制,只有他能做到。

图片

《2015.9》

布面油画  203x203cm  2015

绘画的传统

王光乐:我就觉得他是原原本本的绘画,直面绘画传统,用一己之力去做出自己当下的表述。他有了自己的区别于前面语言的方法,属于语言型的艺术家。

艺术栗子:直面绘画的传统,那我们现在怎么去理解绘画的传统?这个词儿好像有点大。

严一能:我理解的是我可能对绘画的那种形式感,保持最古典的那种发自内心的敬仰,或者是追求崇高感也好,但是这东西是一种强迫症,就是审美上自发的一种驱动。我不预设作品的目标,或者是不去设计一套方法,是为了让这个绘画自身的律动感和强迫症来纠错,来成为它自己的方法。我早就知道有这么一个隐形控制欲的存在,我们无法容许自己的画面走向无序,或反视觉、完成度很低的那种状态。


艺术栗子:还是有绘画的洁癖。

严一能:你也可以这么说。我有绘画的洁癖,绘画的内驱力和强迫症之间有种博弈,那种局部与整体之间的互相否定,最后会达成一种平衡,它实际上是为了防止一个画面滑向平庸,走向安全和面面俱到,或屈服于一种规则上的合理性。如果绘画过程中那些来自局部的坏脾气多了,这张画就会饱经风霜、伤痕累累,走向洁癖的反面。但是我觉得一个画面再脏,它没有这个世界脏,所以这个画面相对于世界的复杂性来说,它还是相对纯粹的。

图片

2023年个展“严一能”展览现场

准确性

艺术栗子:您现在还会比较强调绘画的准确性吗?

严一能:我觉得客观上一个画面做不到准确性,准确只在心里,作品是一艘风暴里的船,在努力控制方向的过程中不断出错,但正由于它不准确,出错率很高,反而成为了它自己。如果设计一套自动化的绘画软件,所有事都能准确地做出来,预设一条可回溯的路径,这不会是我的选择。因为人和作品的存在,就是需要面对自己的过错。在我画面里这只是达成一种平衡感,在完美和遗憾之间找到一种平衡。准确的话,现在我基本上不用这个词。

王光乐:很难说出所谓的准确度在哪儿,当然如果很多人对这张画看了会有一种审美上的满足,准确度可能已经传递出去了。

严一能:审美这个词儿我挺喜欢的,但是准确这个词儿我本能上有一点怀疑。现在的图像摄取太容易了,图像复制或者是绘画的制作走向快餐式、自动化。我想让语言背后的价值引起更多人注意,绘画的意义可能就是在于它的手工感、低效率。在我这儿是绘画是什么不重要,绘画不是什么可能更重要。


王光乐:他天然有一种怀疑,他很难被规训。经历了美院,还有附中这样的“动物园”,他还是挺野的。

文字|顾博、张火火

图片|索卡艺术

严一能、王光乐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