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邱瑞祥:离群索居20年,就算没人看过我的画也很好

 柳浪闻莺眺西子 2022-04-30 发布于浙江

图片

图片

图片

图片

邱瑞祥:离群索居20年,就算没人看过我的画也很好


 | 郑舒元

摄影 | 秦晋

服装|单农

图片提供|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

版式设计 | 乐天

图文未经《Hi艺术》授权,不得擅自使用




图片

距离邱瑞祥上一次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的个展已经过去6个月了,我努力地回想当时看到作品时的感受:四周喧嚣,而画面却可以成为寂静、严肃、庄重的中心。站在作品前,仿佛有股力量引领我穿过了雾霭的森林,带我去寻找美。身处邱瑞祥的世界,你丝毫不会殚精竭虑,你感觉到神秘,但却异常安全。面对美,什么都不需要解释。 

谢谢邱瑞祥带我们走向了“标准”,这个时代属于画家的标准。

图片

邱瑞祥




艺术家

摄影:秦晋

服装:单农

图片


图片              
画面上,都不是显而易见的

邱瑞祥,这是一个多么欣欣向荣的名字啊。但这个名字对应的画儿却绝非明快、甜美,而是苦涩、执拗,各种色彩在黑色的迷雾中轻轻呼唤,画面深处站着被厚厚的孤单笼罩着的人。大部分画都持续2-3年的时间,彻底干掉的层层颜料令作品像是被反复粉刷的墙面,厚重、粗砺、沧桑。



图片

邱瑞祥个展 “接触”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展览现场 2021

图片
《无题》250×170cm 布面油画 2018-2020

完成一件作品,对于邱瑞祥来说是件“难事”,是一项富有挑战又乐此不疲的工程。他常常说“让画面等一等”,是因为他不太相信灵光乍现的瞬间下,获得的显而易见的作品。通常他会在画到中间的时候停下来,刻意地让跳动的灵感走向迟钝,趋于冷静,他也习惯了长期被“未完成”环绕。而再次起笔继续经常是半年、一年或者两年后,通过和画布一起经历漫长的时月,也像是对画面的承诺,他最终会继续那些依然会被触动的形象。如此,他才能呈现给我们展览中那些坚固而深微的画面。


图片

图片

邱瑞祥个展 “兔子、巢穴和谷仓” 站台中当代艺术机构展览现场 2017

图片
邱瑞祥个展 “自视” 站台中当代艺术机构展览现场 2014

最初吸引我的是画面中极其吝啬的光。晦暗的场景中,远远的有个人,自顾自地做着动作,黑暗消解了表情,融化了面孔,但唯独没有盖过光线。这一点点光不是为了去照亮什么,更像是一种施舍,让人物的头顶或者手肘的一个局部感受到一些恩赐。本以为,邱瑞祥很擅长把玩这些戏剧性的元素,也愿意让人通过光线串联故事,产生抒情。但实际上,他说“我也知道光线很容易让画面产生叙事,让读者有更多情感上的悸动。但对我来说,这些并不是故事。光线仅仅是画面中的黑白灰关系中的一部分。”忽然,我明白了什么是艺术的理性之光。通过后续的对话,我发现邱瑞祥的作品和他的工作方式,处处都充满了这种持重、克制、严肃的思考,他似乎也有能力让画中的一切都沐浴在理性的照耀下。

图片
《无题》150×130cm 布面油画 2008

邱瑞祥习惯于让自己适当地远离丝丝入扣地,讲一个曲折动人的故事,他希望自己的艺术和任何精致的、用力的塑造撇开关系。2008年左右的作品中我们还可以发现匀称的背景、隐匿的笔触以及画得很细致的人物。而最近,我们越发的看不到这些画面中的“手艺活”了。他说“我不想过分的经营画面,不会纠缠于完成感。”所以,画面中的用笔自由松动,摆开了大的笔触和色块,但又特别锋利。形象虽然不再明朗,但绝对充满生命力。真正的技巧要让人看不出是技巧。

图片

《无题》25×30cm 布面油画 2017-2018

20年来,邱瑞祥还总是重复画身体在较劲的形态,比如抬起手来,趴在地面,或者双手持物。这些可以撩动他感官的身体姿态,他会画在不同尺寸上,也会同时操作纸本油画棒和布面油画,连自己都数不清画了多少遍。人们会想要知道他为什么重复某一个动作?为什么对具体的身体动态如此专一?但这一次的原因,依然有没有什么逸闻趣事,仅仅是当艺术家希望将画面空间在纵向上伸展开来,他便会画举起手来的人;当希望画面空间在横向上扩展,他便会画趴着的人。姿态的重复也只不过是一种结果的表象,他说“我希望自己在艺术上克制一些,在有限的范围内重复画一个动作,并做到各自饱满。这是一个非常好的检测自身的方式。重复的过程会不断地引导我走向另一个地方。我喜欢画面之间稍微隐秘的变化,它在我的内心是很猛烈的。”
 


图片

《无题》30×20cm 布面油画 2017-2018


图片
《无题》240×170cm 布面油画 2019-2021

图片

《无题》250×150.5cm 布面油画 2019-2021

你看,一切又回到了根本的,底层的,艺术的理性。因为邱瑞祥这样特有的工作方式,所以我们顺利成章地看到了混沌背景中的人物,他们可以无需任何凭借,就各自独立,自带力量。

图片              
在西安,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配上邱瑞祥的陕西口音,观众们更容易从他的画中听到来自黄土地深处的声音。家乡陕西省眉县成为他艺术的一种底色,或隐或显得出现在早期的画面中。因为童年干农活的成长经历,繁重的体力劳动让他形成了对于肉身具体的认识,所以在成为艺术家后他对于人的姿态格外敏感。我们也能在画面中看到农民工作的影子,他们在剥豌豆、碾米、纺纱、祭祀。

图片

《单人游戏》54×73cm 布面油画 2010-2011

图片
《红地板》120×100cm 布面油画 2007-2008

但是直到2017年左右,在“兔子、巢穴和谷仓”的展览上,邱瑞祥才算正式面对了“还乡”和“乡愁”的意向。他说,“经过一些积累,我似乎有能力不把观众引向叙事和煽情的论调,而是仅仅运用我记忆的素材,呈现家乡对我的重要性。”那批画不仅仅真诚又准确,就连泥土和树枝的气息都会从布面里窜上来,画面渗透着创作者对土地的尊重,也可以知觉到某种生活于混沌下依然着眼于手边事物的踏实感。


图片

《大谷仓-2》250×190cm 布面油画 2014-2016

图片

《兔子》45×39.5cm 纸本油画棒 2011-2012


除了家乡,还有什么在塑造着邱瑞祥呢?我们好奇,这个20年来一直窝在西安居民楼中的创作者,一个离群索居的人,怎样仅仅依靠自我的启蒙,形成如此丰沛而广阔的艺术?物理上的封闭性如何在他那里变成为一种神奇的生命力?答案是,他铆定了一些标志性的人物,早早地从古代大师那里获得一份退隐之心与对自我的确信

2003年从西安美术学院油画系毕业的邱瑞祥,因为客观原因没能像其他同学一样去到北京、上海,选择留在西安。对年轻的他来说,也许成为职业画家的理想只在一个极其狭窄的机会窗口成立,那是一个比北京柳絮期更短暂的春天,错过就错过了。

图片

《无题》160×130cm 布面油画 2005-2007
所以不去北京,最初心情肯定是沮丧的。在兼职考前班老师的同时他找到了居民楼里的一个房子,准备在这里尝试创作。也是那个时期,他开始重看大学时候就喜欢的古典大师和现代艺术家,影响他最大的是莫兰迪、巴尔蒂斯、奥尔巴赫。邱瑞祥说“他们的启示并不在于形式表达和绘画语言,而是这三位艺术家让我看到了一种身处边缘的可能性。他们和同时代艺术家之间的境况落差和我的情况挺像的。他们都是在一个很窄的范围工作,重复自己的小想法,坚定地相信自己的艺术。我在他们身上找到了明确的认同,以及支持我继续工作的信心。那个时候我意识到,与热闹的中心保持距离,可以变成一个良性因素。在西安也是一个非常好的开始!”
 

图片

《无题》150×200cm 布面油画 2005-2008
三位大师的经历帮助邱瑞祥揭开了生命的盖子,让他往里面瞧了一眼,从此他便凭空生出了很多力气。面对画布就像一株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一样,不需要任何外部的评价与肯定,目光也始终聚焦于个体的体验。

图片

邱瑞祥的工作室

图片

邱瑞祥在工作室,2022,摄影:秦晋,服装:单农

这间堆满了画框的小小公寓成为了被时间赦免的角落,成为一处艺术的深渊,供邱瑞祥沉溺其中。按照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创始人之一孙宁的话说:“邱瑞祥一直都在自我隔离,他的流调会过于简单,只有家和工作室”。我想,从大师那里获得启示的邱瑞祥也从另一个方面提供给了我们这个时代一个样本,一种身处非中心城市创作的可能性。在中国难道就只有北京、上海这样的城市可以搞艺术吗?剩下的城市全部都是边缘而不被看见的吗?答案是否定的。只要你心里的念是真的,是诚的,高山大海都会给你让路。

图片

《无题》35×30cm 布面油画 2014-2016

图片              
踽踽独行,干干净净

采访的最后我问了一个问题“你觉得你在'80后’艺术家中的独特性是什么?”。邱瑞祥回答“从来没有想过这个问题。从毕业到2014年这段时间几乎没人看过我的作品,我也觉得无所谓,而且就算是作品永远不被人看到也是非常好的。因为我创作的核心是检测自己,是一种向内的工作。”


图片

《无题》40x53cm 布面油画 2020

图片

《无题》38x48.5cm 纸本油画棒 2017-2018

原来驱动邱瑞祥动笔的不是为了呈现某种风格和展览效果,他更不会在意成为谁。在忘记了自己的社会属性的创作时间里,他从封闭而饱含生命色彩的内心探寻到瑰宝般的情感和驰骋的想象力。孤独地被自己喜欢的事物包围着,在无限的寂静中看到自身。相比于邱瑞祥的简单,我顿时看到了自己身上带有目的性的和结果导向的一面,不合时宜又故作高深。

图片

《无题》50×35.5cm 布面油画 2019-2021

图片

《无题》65×45.7cm 布面油画 2018-2019

但站在宏观的角度来看,这种自我认定和恪守,反而成为邱瑞祥作为当代艺术家最独特的地方。孙宁这样评价邱瑞祥:“他的独特性就在于邱瑞祥本身。他在绘画上的工作方式,他与主流社会脱轨的状态,他画面中坚固的力量,他的朴素的生活,他的所有,都让他与同时代画家相比看来,无比特殊。”

回看2005年左右,那个集体主义崩解的历史缝隙和资本主义滔天巨浪袭来的前夜,是中国当代艺术市场革命性地从无到有的年代。在北京的街上到处都是旺盛的精力,年轻的艺术家们朝圣到这里,徘徊在沛然不可阻挡趋势中。但他们当中没有邱瑞祥,他在西安,在这座于新世纪市场经济大潮中几近失语的城市里,珍视着自己从绘画中获得的大大的确定感,完全相信着自己的艺术。几年来,他自觉地与世纪初中国当代艺术的奔腾与迅速起飞的时代相隔开来,踽踽独行,干干净净。

图片

《深渊》250×180cm 布面油画 2016-2017

邱瑞祥似乎也给“勤奋”赋予了全新的定义,因为做的是自己喜欢的事,一切都是自然而然的,不需要严阵以待。从2003年毕业到2014年第一次在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举办个展的11年间,邱瑞祥从未急切地想要一个结果,靠一种自足,他在沉寂和无人问津里做成了一些事情。

图片

邱瑞祥在工作室,2022,摄影:秦晋,服装:单农

图片              

远大于我的部分

Hi艺术(以下简写为Hi): 2021年的展览的名字为什么叫“接触”?

邱瑞祥(以下简写为邱):接触更像是一种我对于绘画行为的一种理解,使用自己的身体,去接近感官,调动所有的思维,是一种涌动的状态。

图片

图片

图片

邱瑞祥个展 “接触”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展览现场 2021

Hi:画面到什么程度,工作可以进行到一种单纯的涂抹、上色阶段?这个阶段,大脑会放空吗?

:面对一张空白的画布,并且在画出主要的形象之前,我大部分都是比较随意涂抹的状态,是那种没有预设和目标的涂抹。我会随机上色,涂抹色块。然后慢慢地开始生成出形象,我比较渴求的是画出一个不曾遇到的形象,但经常是遇不到的,便会延用从前的动态。一旦可以确定用哪个形象了,我的工作就正式进入另一个阶段了。

Hi:最新个展中,笔触更加明显、肆意,这些是否是有意识的改变?

:最近几年,我对于通常意义上的完善的画面没有特别大的诉求。对我来说,完成感和完成的作品是两回事。而我追求的是画面的完成。我慢慢地开始怀疑和放弃造型塑造上的精致,开始追随自己的感觉,我不会去过多的经营画面

图片

《无题》22×39.6cm 木板油画 2017-2018

Hi:为什么慢慢放弃完成感?

:作为画家,在一个比较狭窄的范围内工作,并且这种工作非常具体,时间和经验的累积很容易就得到一种技巧,画出精致的、没有破绽的画面。但是对我来说,这不是创作的核心,渐渐地也让自己戒掉表面化的、表层上的完成。

Hi:如何理解“让画面等待”?据你回忆,在一幅画搁置了一段时间,突然动笔继续它,都是因为什么?是等待到了什么东西?

:过很久再画有两种情况:有时候,等到了最初的兴奋感在长久的等待后仍然可以继续发展的可能性,我有兴趣再次让形象变活。有时候,等不到我会放弃,画面会出现比较大的改变,基本上就是重画了。

图片

《无题》225×180cm 布面油画 2015-2017

Hi:为什么希望“敏锐的东西变得迟钝”,大部分人不应该是抓住这个时刻,迅速完成它?

:我不太相信天才,也总是质疑一下子就获得的东西。所以,我通常对绘画的持久性方面更感兴趣。这也导致我大部分时候画相同的形象。我会待最初的兴奋感和新鲜感稍微迟钝一些。那些最初特别吸引我、很有感觉的形象,静置在工作室一年两年甚至更久之后,如果这些形象仍然能触动我,我还是惦记着画它,我也许会最终慢慢完成。但是大部分的灵光乍现都被我涂掉了。

Hi:这种绘画的持久性会让你对你所创造的东西更加确信吗?因为它们经历了时间的考验。

绘画对我来说不是一种即时的、瞬间的东西。完成一张画大多时候要画二到三年,以及我描绘看似重复的形象,这些都是一种对自我的克制。我认为在这种考验下,画面才会更坚固。

图片

《接触》30.5×40cm 布面油画 2014-2019(这幅画持续了5年)

Hi:通过“在反复画一个动作的工作方法”会让你和画面产生私密的关系,一些感受上和画面上的变化只有你自己知道。这种秘密的牵引是否是重复的工作方法的魅力所在?

在这种反复的过程中,对自身的检视是我工作中特别重要的核心,回顾相同主题的作品,我会认识到自我意识和能力的改变,也夹杂着私密的、其他人无法得知的部分,这些确实是绘画的魅力所在。

但我仍希望他人可以从画中得到远大于我的部分,这也是我某种创作的动力。一件好的作品,一定也可以在开启别人的生活,打开某种想象力,或者激发他人对人生和世界的新的感受,并不是让观者站在画面前却知道了画家过了怎样的人生。画家怎么样,不太重要。


图片

《无题》180×120cm 布面油画 2013-2016

图片

《无题》220×150cm 布面油画 2013

图片              
没有最满意的作品

Hi:有尝试过学习普通话吗?

:有,但还不习惯。

Hi:在西安可以交流的艺术家还有谁?交流对你来说重要吗?没有别人的评价,如何判断自己的进步?

:几乎没有。自己的判断取决于自己要面对的问题,不应该是外界的评价吧。

图片

《无题》42×50cm 纸本油画棒 2011-2012
Hi:最近几年,最满意的一张画是?如果完成了一张非常喜欢的作品,会有“所恨古人不见我”的感觉吗?

画家应该是没有所谓的最满意的作品的。最满意是一个理想,是一个很高的东西。

Hi:现在展览开幕前,会兴奋吗?比如睡不着之类的。

:不会。反而是把画运出工作室,倒是会轻松很多。我自己在画廊看展览,也像一个观众一样。因为在画室,自己一直沉浸在画画的状态里面,但是在展厅里看画,自己是一种撤离,是完全另一种体验。

图片

邱瑞祥在香港个展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展览现场 2015

Hi:仅仅针对你个人来说,你可以持续创作的基本功是什么?

相信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