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第十一章(3)》

 天宇楼33 2023-01-16 发布于黑龙江

说明

《良渚玉器的鉴定与珍赏》一书,是以陈莺为第一作者,由陈莺、陈逸民和姚创立三人合作的一本科普类文物书籍,出版多年后,深受读者的欢迎,今天起,我们全文连载本书,以供还没有购买本书的读者阅读。

今天发表第十一章(3)

良渚玉器的真赝对比(3)

请看11-6的良渚玉琮。这是一件陈列在上海博物馆的神像纹琮形管,1982年出土于上海青浦区福泉山良渚墓葬。这种被俗称为“勒子”的琮形管,因能随身佩带盘磨,而颇受藏家欢迎,因而市场上的仿制品也很多。11-7就是这样一件仿制品。尽管其表面斑驳、坑坑洼洼,但是其扭曲的隐直线,切割而成已带角的眼眶,眼睛非圆而成六边形,这种拙劣的加工工艺,不用和11-6比较,一望而知就是一件现代仿品。

图片

11-6上海博物馆展品

图片

11-7低仿琮形管

图片

11-8仿品琮形管

再看11-8,这也是一件良渚琮形管的仿品,购自于浙江地区的良渚玉器仿古一条街。这张照片拍摄于良渚玉器的仿古作坊,把它和图11-6作比较,粗心的话,在古玩地摊上很可能把它当作一件良渚玉器真品。其玉质和表面的沁色和图11-6相似,器型和纹饰也和图11-6接近。如何来把它和真品良渚琮形管区别开来呢?

从器型上看,图11-8的仿品尽管和真品良渚琮形管十分相似,但却缺乏图11-6的精气神。真品射的边线和棱线十分挺,刚中带柔;而仿品的边棱却太显圆润,不显强劲。11-9是把这件仿品购回家后拍摄的放大照片,由图可知,其隐刻的直线纹,不仅浅,而且线与线之间不等距,这种现代工艺上的缺陷,这有在长期的揣摩中才能领悟。象这种仿得很好的良渚器物,购买时切记不可以冲动。

图片

11-9仿品琮形管

图片

11-10瓶窑镇仿品

图片

11-11浙江省博物馆藏品

皮壳能仿,器型能仿,再看一件实物,就知道仿品涉及的良渚器型范围之广了。

11-10是一件仿品良渚玉璜,11-11是一件真品良渚玉璜。前者出自于良渚玉器的仿古作坊,后者出土于余杭反山遗址。真与仿,粗看相似,而仿品的皮壳甚至比真品更具沧桑感。在古玉鉴定中,不少人往往把玉器表面的触坑,作为鉴定古玉真伪的依据,其实,这是古玉鉴定最大的认识误区,也是收藏者最容易犯的错误。从图11-10来看,这件仿制的良渚玉璜,表面布满触坑,而且触坑的形状和分布十分自然,没有人为的痕迹,但它却是一件货真价实的仿品,是我们在良渚玉器的仿古作坊里实地拍摄的照片。因此把玉器的表面皮壳作为鉴定古玉的依据,是很不可靠的方法。因为,在仿品制作中,一是仿制者可以老料新做,二是,玉在自然环境下,也会产生各种触坑、斑驳等等现象,甚至在这样的玉皮中,也可能有微生物的生存,把这些现象作为判断古玉真伪的标准,很可能会作出错误的鉴定。

如果不在仿古作坊里看到类似的玉器,其实也能判定它的真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