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郑州中牟焦国

 焦留政 2023-01-16 发布于河南

考证焦城及其背后隐藏的重大历史意义

中牟齐治平

中牟齐治平

5年前

焦城遗址在中牟县南黄店镇境内,省道223线东一公里八李村,该遗址现在已经残缺不全,损毁严重,仅能看出一个轮廓而已。城遗址沿八李夺四周分布,东南部较低,成为一个水库的堤坝,并且建有分水闸,看样子像上世纪六、七年代的建筑。郑州市人民政府颁发的焦城古城遗址的文物保护石碑就在这里。村西北遗留相对高大一点,约有百十米长、三米宽、十米高,但是这里也损毁严重,雨水冲刷痕迹明显,北边角上里面有人为挖出一个洞,像是民间的供奉之处,洞内烟火薰痕明显。这里的城墙夯土层明显,层次分明。有一位90多岁的村民介绍说村西北有河,他还见过,还能准确说出河的位置,这可能就是护城河。中牟县文物所专家也证实焦城周围有护城河。以上焦城的现状的基本介绍。

我们再来看看史料中对焦城的记载:

《水经注。渠水》记载:《山海经》曰:役山,役水所出,北流注于河。疑是水也。东北流迳苑陵县故城北,东北流迳焦城东,阳邱亭西,世谓之焦沟水。《竹书纪年》,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率师伐郑,围焦城,不克,即此城也。

2.民国时期《中牟县志》:梁惠成王伐郑,不克,今县西南五十里焦城寺或因旧名;焦城寺,县南五十高黄里。

3.《读史方宇纪要》:又焦城,在苑陵东北。

之所以把公孙壮伐的焦城认定为是中牟的焦城,是因为《竹书纪年》后面还有这样一句话:“梁惠成王十六年,秦公孙壮帅师城上枳、安陵、山氏。”这句话提到三个地名,其中上枳城资料暂无可查;安陵城即现在的鄢陵县;山氏城在今新郑市东北,《水经注。渠水》里有记载。从后两个地名的位置来看,都在新郑附近,据此可推定,那个上帜城也应该在新郑一带。正是这三座城的位置,才得出上面说的焦城是中牟县境内的焦城。根据这一史料记载的年份来判,至少在梁惠成王十六年(公元前353年),这个焦城已经存在,它的建成时间应该更早。另据中牟县文物所专家介绍,根据此城周围出土的陶片证实,此城也可以追溯到春秋战国时期,这与史料记载基本吻合。

我还注意到这样一个问题,魏长城的修筑时间和公孙壮伐焦城的时间有交叉点,总感觉这两件事应该会有某些关系,我先简单做两种推测:一种是魏国修筑长城在先,公孙壮伐焦是来捣乱的;另一种是公孙壮伐焦城在先,所以魏、韩才意识到修筑长城的必要性而开始修筑长城。这个话题我很感兴趣,以后再专门研究吧。

其实,在春秋战国时,华夏境内有多个叫焦城的地方,也都是有史料记载并且有遗址的。如:

《史记正义括地志》云:“焦城在陕州城内东北百步,因焦水为名。周同姓所封.

2.《集解地》:地理志弘农陕县有焦城,故焦国也。

3.《读史方宇纪要》: 焦城,在淮陵废县西。(今安徽省明光市--作者注)。

为什么会有这么多地方叫焦城呢?我就此问题专门采访河南省姓氏研究会焦姓委员会副会长焦留政,他对焦姓迁移有很专业的研究,他对此解释说,焦姓最早建国在三门峡那的焦城,后焦国被虢国所灭,焦姓子孙四处迁移,他们每到一处,都取名叫焦,都建有焦城 。他们的迁移路线是从三门到中牟,后来又到山东嘉祥,也就是说山东嘉祥那还有一座焦城。他说到这里,让我想到我在说中牟起源时,也提到牟姓在早期也是到处迁移,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取名叫牟,所以全国叫带牟的地名很多。我当时就问:早期的氏族都都这样会经常迁移吗?他说这是一种普遍的现像,几乎所有的氏族都是这样做的。这又给中牟的起源提供了一个有力的佐证。他还给中牟邑研究出了一个新的思路,可以在中牟是牟姓起源地方面先有所行动,举办一个关于牟姓的全国研讨会,先确定中牟是牟姓起源地,以此为契机,引起更多人的关注,集思广益,可能会收到意想不到的作用,这叫曲线效应。我感觉这是一个很不错的主意。

至此,我们可以确定这个焦城春秋战国时的一座城池。它和新郑的郑韩故城、苑陵故城共同组成一条东北--西南方向的大路,在今姚家镇土山店附近与南北方向大路交汇,是中牟邑在当时做为交通枢纽的一个组成部分。这一条路线上因为三座城现在都有遗址,可信度极高,同时也间接证明那条南北方向道路。还有一点,苑陵故城的时间还可以追溯到夏朝,而新郑还有黄帝故里、祝融墟等,这两处的历史时间更早。这样一来,这条中对牟姓尊祝融为始祖、牟人迁移路线、中牟国、中牟起源等一系列研究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