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我们丢失的历史——中牟大事记(汉之前)

 思明居士 2018-06-21

前言:每次看到县志介绍汉前历史,仅寥寥几句,各单位介绍中牟县历史也不尽相同,深感遗憾。本人以《史记》、《春秋》、《左传》及其各种注释本为基础,详细考证汉之前的中牟历史,这几本书不再标明,其他来源注明出处。至此,中牟县早期历史便脉络清楚,相对完善。限于本人水平,可能还有遗漏,敬请指正。还有特别说明一下:这一时期的历史包括郑州市区,直到隋朝开皇十六年(596年)才划分出来设立管城县。

上古时期

黄店镇业王遗址出土新石器时代诸多石器,石磨盘被定为国家一级文物,同期文化遗存还有雁鸣湖镇韩寨遗址、郑庵镇的大庄遗址和前杨遗址等,证明早在8000年前中牟县境内已经有广泛人类活动。--(有文物及文化遗存)

公元前23世纪,火工祝融死后,其子孙向全国迁移。其中一支北迁,定居大泽南岸,称为牟(村)。--《中华牟氏族谱简编》

公元前21世纪,天下洪水泛滥,民不聊生,舜帝委派大禹前去治理,中牟是中原地区治洪的主战场。大禹在此命名圃田泽并,疏通黄河、济水,开凿大沟(古渠水、今贾鲁河)东通淮、泗,在圃田泽周围修筑围堰,水患遂消;划定豫州,修补圃田泽南岸的东西大路等。史家谓之:“分九州、陂九泽、通九道”。--《逸周书》等。

牟人助大禹治水有功,被封为牟国,后世称为中牟国。--《中华牟氏族谱简编》

中牟国繁荣发展,繁衍生息。

中牟国没有被商王续封,部分牟人东迁齐鲁大地。

我们丢失的历史——中牟大事记(汉之前)

中华牟族谱简编

西周(公元前1046年-公元前771年)

公元前1046年,西周建立,周武王封其三弟姬鲜于管(郑州市区),为周初三监之一。公元前1041年。三监(蔡叔度、管叔鲜、霍叔处)三监叛乱,三年失败,管国被废。封周公第五子为祭国之君,居于祭伯城(郑州祭城村)。

牟发展为较大村落。迁往莱芜的牟人被周成王封为牟国,因是子爵,世称牟子国。前牟国为其根基所在,故加中字以示区别。遂有中牟之名。

周穆王十三年(公元前964年),周穆王狩猎于圃田泽,高奔戎活捉猛虎一只,穆王命令将虎关养于东虞(今荥阳汜水镇西),号为“虎牢”。

周宣王四十六年(公元前782年),宣王率诸侯狩猎于圃田泽。

春秋(公元前770年-公元前403年)

前770年,周平王元年,郑武公随周平王东迁,在新郑一带开疆拓土,中牟遂属郑。

公元前719年,中牟舌辩之士宁翊游说卫君州吁讨伐郑国。

郑文公(公元前672年-公元前628年在位)建筑清邑城,为公子高克封邑。公元前660年高克率郑军救邢,《诗经》云:“清人在彭”,久驻黄河南岸,后弃军投奔陈国。清邑遂废。

公元前659年,狄族侵略华夏,河北之地尽失,齐桓公率各国在河东建筑中牟等城以卫华夏。因城近中牟村故得名。--《管子》

公元前631年,晋、秦围郑,秦军驻扎汜水南(姚家镇南)。

公元前608年,宋公、陈侯、卫侯、曹伯和晋君等带领军队到达县南棐林,共伐郑国。

公元前597年,晋、楚战于邲(郑州市区北)。

公元前564年,晋召集诸侯讨伐郑国,联军驻扎在汜水(姚家镇南),此时中牟城已属晋。

公元前550年左右设立中牟县,晋平公(公元前557年―公元前532年在位)让赵武推荐县令人选,赵武推荐邢伯子为中牟县首位县令。史赞赵武:外举不避仇。--《艺文类聚》

公元前539年,齐景公九年,晏子出使晋国,在中牟遇到落魄的越石父,就用一匹马赎回他,带到齐国后敬为上宾。--《晏子春秋》

公元前522年,大批奴隶在中牟东北的萑苻泽聚集,爆发中国历史上第一次大规模的奴隶起义,郑国执政太叔率大军镇压,杀死全部参与者,史称“萑苻泽奴隶起义”,也叫“萑苻泽暴动”。

公元501年秋,晋车千乘在中牟,卫灵公从箜篌城去五氏城,犯险过中牟城。

公元前494年,列御寇出生在圃田。

前493年夏天,佛肸任中牟宰,其欲招孔子为幕僚,子路劝阻孔子而止。义士田基怒斥其有不臣之心。赵简子来伐,杀戮甚众,孔子直书“简子屠中牟”。田基携母入楚,封为司马,终老于楚。

公元前476年,简子死。中牟降齐。襄子来伐,复归赵。--《淮南子》

任登为县令,向襄子推荐中章、胆胥己两个当地读书人,襄子重赏二人,此后中牟大治,兴起读书之风,传为华夏美谈。胆胥己后人以胆为姓,中牟县是其唯一郡望。--《韩非子》、《胆姓族谱》

公元前423年,年少的代君赵浣继承赵国君位,史称赵献侯,都中牟城,桓子逐献侯自立于代(河北省蔚县)。

我们丢失的历史——中牟大事记(汉之前)

战国(公元前403年~公元前221年)

公元前384年,赵敬侯三年,赵国救魏,大败齐于廪丘,宁越劝赵将孔青归还齐军三万尸体。宁越,战国著名谋士,曾为周威王师。--《汉书·艺文志》

公元前382年,赵敬侯五年,赵国以马车运兵的方式突袭中牟城,打破外郭未能克,因齐、魏两国援卫而撤退。--《战国策》

公元前372年,赵成侯三年,赵国伐卫,取七十三邑,中牟城属赵。

公元前362年左右,魏国和赵国互换城池,魏用边城繁阳(在内黄县境内)易中牟。中牟一直属魏。

公元前361年,魏惠王十年,疏通古渠沟,引黄河水到大梁城,解决了饮水问题。--《竹书纪年》

公元前355年,魏惠王十六年,秦公孙壮伐郑,围焦城不克。魏国开始修筑长城,北起黄河,经圃田泽西岸向西南进入密县(新密市),今郑州市区和新密皆有长城遗址。

公元前354年,郑釐侯在清邑城拜会梁惠成王。--《竹书纪年》

赵武灵王(公元前326年—前295年在位)时楼缓在中牟反赵入魏。--《战国策》

公元前245年,赵悼襄王元年,赵国想打通平邑(河南南乐县)到中牟的路,没有成功。

秦(公元前221年-公元前207年)

秦灭魏后,中牟全境归三川郡阳武县管辖,阳武县城设在渠水北岸,在南岸设官方渡口,方便公文传送。阳武县辖境很大,以郑州市区加中牟县的宽度向东北到山东东明县境内,相当于今开封地区。后分出户牗、小黄、东明等县--《水经注·济水》

公元前218年,秦始皇二十九年,秦始皇东巡到阳武南搏浪沙(姚家镇北),有大铁锥落下,砸烂副车。此为张良为报灭韩之仇也。秦始皇大怒,令全国大搜捕十日,没有结果。

西汉

公元前201年,汉高祖六年,拆分阳武县复立中牟县。属河南郡管辖。县治为中牟城。封庄不识为武强侯(武强城在中牟县西南)。

阳武县辖区缩小,县城西迁至长城东(郑州金水区),这是阳武县第二座县城。--《水经注·济水》

公元前195年,汉高祖十二年,封单父圣为中牟共侯,设立中牟国。因单父圣在刘邦还是平民时,遇到难处,送给他一匹马。食邑二千三百户。后单父缯为敬侯、单父终根为戴侯,公元前112年 ,汉武帝元鼎五年,单父舜因酎金事件失侯,共传四世八十三年。废中牟国,复为中牟县。

附注:汉时中牟县四临边界:

北面以渠水(贾鲁河前身)为界,与阳武县、原武县为临。

南面黄店镇以南属苑陵县。

西面以郏城陂(郑州西三环一带)为界,与京县、荥阳县为临。

东面与浚仪县(开封市区)、开封县(朱仙镇一带)。

我们丢失的历史——中牟大事记(汉之前)

先秦时期中牟县交通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