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科技”杀癌细胞的新疗法,电场疗法正在招募胰腺癌患者

 基因药物汇 2023-01-16 发布于北京

长期以来,转移性胰腺癌的5年生存率不足3%,被视为“癌王”、癌症患者最大的梦魇。直到近几年,大量新药物以及新疗法投入临床,才终于改变了这样的困境。

肿瘤电场疗法,简称电场疗法(Tumor-Treating Fields,TTF),这是一种新的癌症治疗模式,属于物理的抗癌手段。其原理简单来说,电场疗法是通过一些体外的设备,在我们希望处理的病灶部位创造一个电场,然后通过这个电场,影响癌细胞的分裂过程,让它在某个特定的过程当中停滞、最终死亡的治疗手段。

图为细胞有丝分裂过程示意图。绿色方框标记的位置,即电场疗法主要发挥效果的时间段。

基于这样的原理,我们可以分析出电场疗法的十大特点:

目前,FDA和NMPA分别已经批准了一部分电场疗法产品的适应症。

2011年,FDA批准电场疗法用于复发的胶质母细胞瘤

2016年,FDA批准电场疗法用于新诊断的胶质母细胞瘤

2019年,FDA批准电场疗法用于间皮瘤

2020年,中国NMPA批准电场疗法治疗复发性胶质母细胞瘤

除此以外,在部分适应症上,电场疗法已经取得了部分临床证据,证实其具有较好的治疗效果。

其中,胰腺癌作为一种“癌细胞增殖频繁、可用于靶向治疗的突变较少”的癌症,成为了电场疗法研究的一大重点。目前为止,在这个适应症上,我们已经看到了很多令人惊叹的数据。

PANOVA试验纳入了40例晚期胰腺癌患者,20例接受电场疗法+吉西他滨治疗,20例接受电场疗法+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

电场疗法+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8.3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为14.9个月;既往研究当中,仅使用吉西他滨治疗,患者的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仅有3.7个月,中位总生存期仅6.7个月

电场疗法的加入,让患者的生存期翻倍!

电场疗法+吉西他滨+白蛋白紫杉醇治疗的患者,中位无进展生存期为12.7个月,既往研究中白蛋白紫杉醇+吉西他滨治疗的患者仅有5.5个月1年生存率同样翻倍,达到72%,既往研究中仅有35%

目前电场疗法治疗胰腺癌的临床试验已经在推动了,大家可以通过「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小程序提交病历资料,立刻进入临床试验入组筛选快速通道。

值得一提的是,电场疗法最大的优势其实在于它的副作用方面,受试患者仅出现了一些皮肤方面的副作用(21例),基本来自于长期贴敷设备导致的皮炎,并没有额外的损伤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