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回忆儿时的过年

 柳兮 2023-01-16 发布于江苏

当马路上红灯笼越来越多的时候,当大街上开始热热闹闹的时候,当春联、炮仗上架的时候,当一排排红红的年货开始堆积的时候,我知道年近了。

最近几年,越来越找不到年味了,再寒冷的冬天,江南也不会下雪。不用备太多年货,不用放鞭炮,这样的年,就在悄无声息中度过了。

很多时候,我都怀念儿时的年。那个时候的腊月,天寒地冻,厚雪盈尺,屋檐上会挂一排排晶莹的冰棱,小池塘会结一层厚厚的冰,用砖头都砸不开,人可以在上面溜冰。

我穿着厚厚的棉衣,戴着手套,不怕冻,背着小手,做了一个起跑的动作,然后借用惯性滑一段雪,在地上做了一个漂亮的打滑,即使摔了也不怕。

白雪皑皑,覆盖了村庄的建筑,把平日里的萧索岑寂一并封存,留给人们一个干净清爽的世界。红灯笼,红对联,打破了雪的素雅,给这个年增添了一份喜庆。

那时候物质匮乏,但人过得很开心,生活没这么大压力,不会为了孩子的寒假作业生气,不会为了失去工作发愁,也不会盘算这一年攒了多少钱。那时的庄稼人,最在乎的是一年的收成,只要粮仓是满的,身上是暖的,就很安心。

他们坐在屋里喝茶,聊天,做针线活,剪窗花,足不出户成了腊月的主题。

母亲在腊月二十几就置办了年货。有衣服、散子、糕点、水果等,还有一些肉制品,要到过年前几天再买,因为没有冰箱,无法长时间存放。

过年前七天,会变得特别忙,蒸馒头,炼猪油,炸丸子,炸馓子,杀鸡、猪、鱼,每一样都要在厨房忙活半天。

农耕社会,人们的世界,似乎除了吃就是玩,再也没有别的娱乐去打发时间。

任凭天短夜长,反正也没有了时间的概念。吃饭不再按时间点,而是饿了就吃,吃了再玩,无论大人还是小孩,他们的生活都很简单。

除夕那天,我会穿上新衣服在房间里转圈,母亲则在厨房包饺子,父亲在旁边帮衬,弟弟妹妹自己玩。昏黄的灯光,温暖的火炉,打盹的懒猫,家人的欢声笑语,每一帧都是一幅画。

那时的年,距离除夕还有一周,不管白天黑夜,鞭炮声都此起彼伏。在除夕那天会更热烈一些,大约在晚上六点,人们在吃饭的时候会放一串鞭炮,寓意去一去旧岁的霉气,迎春纳福。屋外炮声噼里啪啦,屋里家人围坐吃饭。家家户户团团圆圆,喜气洋洋。

那时的年,好像把攒了一年的喜气和期盼都集中在了一天,人们提前一个月甚至数月就开始准备。人们把新的一年的希望,都寄托在了过年上,于是,所有的仪式一个都不少,这个年隆重又热烈。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