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两弹元勋王淦昌:90岁因散步被自行车撞倒而离世,凶手至今在逃

 广州玉 2023-01-16 发布于广东

1999年王淦昌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功勋奖章,王淦昌的名字也由此被更多人所知晓,可王淦昌却没能亲眼看到这一天的到来,更没有亲手接过这份属于自己的荣誉。

因为两弹元勋王淦昌在1998年12月10日因病逝世,享年91岁,要知道在王淦昌90岁时身体依旧硬朗,后来王淦昌的身体情况之所以会在一年时间内突然恶化,那是因为王淦昌在90岁那年,有一天出门散步时被一辆自行车撞倒。

文章图片1

自从被撞倒后王淦昌的身体一日不如一日,一年时间后为国奉献一生的王淦昌就此离开了人世,知晓王淦昌生前所作所为的人皆为他的去世感到伤心落泪。

次年当王淦昌被授予“两弹一星”元勋功勋奖章后,他生前的事迹也就此传播开来,当人们了解过他的故事后,便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对这位两弹元勋的一生所为感到敬佩。

生于普通人家,却考入大学

王淦昌这个名字在1999年之前知晓的人很少,要知道在他的事迹没有公开之前,除了王淦昌身边的亲朋好友外,听说过他名字的人也多半是相同行业内的研究学者。

虽然王淦昌一生中没获得过诺奖,还3次跟诺奖擦肩而过,但他的研究成果和思路却令无数行业内的人感到敬佩,谁也不会想到这样一位聪明的学者却有着不太幸福的童年时光。

文章图片2

1907年王淦昌出生于现在的江苏省常熟市内,我们都知道当时的中国正陷入极大的危机,受到社会环境的影响不少家庭变的支离破碎,虽然王淦昌出生在一个还算不错的中医家庭中,躲过了大部分的动乱,但是当王淦昌的父亲在其4岁那年去世后,王淦昌稳定的生活也就消失了。

自父亲去世后养家的担子便压在了王淦昌母亲的身上,为了能让王淦昌顺利的长大,王淦昌的母亲常年背负着极大的压力,生活的重担也逐渐将她的身体压垮,在王淦昌13岁那年,他的母亲因为过度劳累也离开了人世。

13岁的王淦昌便失去了自己的双亲,为了生活下去他只能依靠自己的外婆,靠着外婆的帮助小小年纪的王淦昌找到了个放羊的工作以此来维持生计。

文章图片3

王淦昌的童年生活过的虽然悲惨,但他却始终没有放弃在学习方面的努力,同时他的外婆也很支持王淦昌继续学习下去,就这样王淦昌从江苏的农村私塾到太仓县沙溪小学,再到上海的浦东中学,1924年毕业后王淦昌进入了外语专修班,最后进入了一所技术学校,在这里学习汽车的驾驶和维修技术。

在那个年代能汽车还是十分稀少的存在,了解汽车的人更是少之又少,若王淦昌完成技术学校的学习,那毕业后的他不仅能轻松养活自己,甚至还能过上不错的生活,但如此平淡的生活并不是王淦昌想要的,他想要的是继续学习。

深入学习物理学,3次错失诺贝尔奖

所以当他在1925年听闻清华大学开始招收学生后,王淦昌毅然报名参加了相关考试,并在之后成功成为了清华大学第一届本科生,至此之后的王淦昌在学习探索这条道路上越走越远,甚至有3次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

文章图片4

1929年6月王淦昌从清华大学物理系中毕业,在这4年时间里王淦昌对外展现出了自己的学习天赋,清华大学内的教授也注意到了王淦昌的优秀,于是在其毕业后便将他留在了清华大学内担任助教,并指导他完成了中国第一篇关于大气放射性的实验研究。

自从接触到物理学后,王淦昌便深陷其中,只可惜当时国内的水平并未在世界前列,若想深入进行学习的话只有留学一路,王淦昌为了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以此报效国家,他便在1930年考取了江苏省的官费留学,跑到了德国柏林大学中进行学习。

而王淦昌人生当中第一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就是在这所学校学习时发生的事情,若要提到这件事那就不得不提王淦昌在柏林大学中的导师迈特纳女士。

迈特纳女士曾被爱因斯坦称为:“才华比肩居里夫人的女科学家”,由此也能看出她本人的优秀程度,而她在世界核物理学中的更算得上是先驱级别的人物,但也正因她的优秀,才让王淦昌跟诺贝尔奖第一次擦肩而过。

文章图片5

当王淦昌来到德国后便能接触到世界上最新的科学成就,因此他在这里每天的学习都能得到新的知识,王淦昌的思考能力也在这样状态下达到了巅峰,就是在这种情况下王淦昌对于物理现象和结论有了新的思考,并想到了新的实验方法。

只是要想尝试这种实验方法,那就得向导师迈特纳女士提出申请,借用云室探测器,只是当时王淦昌刚刚来到德国,虽然他在国内展现出了自己的聪明才智,但在这里他还是个不受重视的研究生。

所以资历颇丰的迈特纳女士对于王淦昌的申请丝毫没有重视,面对王淦昌的申请她只用了一句话便将王淦昌的想法封死:“居里他们不是已经说过了吗,实验结果已经确定了,不用再做了。

文章图片6

尽管迈特纳女士把话说到了这个份上,但王淦昌依旧不愿放弃,再三向她提出申请,起初迈特纳女士还会跟他就此事说上一两句,到了后来迈特纳女士甚至都完全不理会王淦昌的申请,对于这样的状况身在异国他乡的王淦昌自然是没什么想法,于是他的实验想法就这么被扼杀掉了。

可就在两年后,一名英国物理学家,通过一系列实验操作证实了中子的存在,而他使用的方法正是王淦昌曾经向导师提出的云室实验法,后来这名英国物理学家凭借着自己的这份发现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

若当年王淦昌成功将自己的实验想法进行验证,那第一个发现中子的人就是他,当王淦昌的导师知道这件事情后十分懊悔,曾为此事自责过,王淦昌对此事虽有遗憾,但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一事并未阻挡他在浩瀚学海中的探索,这也是他能3次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的原因。

文章图片7

当王淦昌第二次跟诺贝尔奖擦肩而过时他已经离开了德国回到了祖国,1934年王淦昌在取得博士学位后便毅然选择回国,当时国内正处于动乱的年代,所以王淦昌在德国的同事都很无法理解他所作出的选择。

王淦昌的同事和领导也对他进行过挽留,但不管是谁来劝都只能得到王淦昌的这样一句话:“正如巴斯德所说,科学虽然没有国界,但科学界是有祖国的,现如今我的祖国正遭受苦难,正是需要我回去的时候!

于是王淦昌就这样放弃了国外的优越条件,毅然返回了祖国,在回到国内后王淦昌继续自己在物理学上的探索,在1942年时美国《物理评论》杂志上刊登了王淦昌的《关于探测中微子的建议》。

文章图片8

全世界的物理学家都从王淦昌的这篇论文中得到了关于中微子测量的新思路,其中美国科学界阿伦是最早按照王淦昌的建议对中微子进行测量的,而1953年时美国科学家莱茵斯成功捕捉到了中微子,他所采用的办法正是建立在王淦昌的建议之上的。

之后这位捕捉到中微子的美国科学家获得了诺贝尔奖,要知道这份奖本该是属于王淦昌的,当时他想到这种方法后之所以没有自己做实验而是将他公之于众,那是因为当时国内没有能做实验的条件,如果王淦昌拥有相关的实验器材,那这项诺贝尔奖非王淦昌莫属。

这次已经是王淦昌第二次和诺贝尔奖擦肩而过了,许多人都为王淦昌感到可惜,但两次错失诺贝尔奖的王淦昌却不觉得有什么,此时的他只想在物理学中继续进行探索,并为国家作出贡献,而他也正是因为这样的信念才第三次错失了诺贝尔奖。

文章图片9

1956年身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的王淦昌来到苏联杜布纳联合原子核研究所,在这里他跟12个国家的专家完成了一项寻找新高能粒子的任务,在王淦昌的带领下这支研究小组发现了反西格玛负超子,这项成就足以让王淦昌获得诺贝尔奖。

可就在众人关注王淦昌什么时候获得诺贝尔奖时,他却突然从世人眼中消失了,这一消失就是17年的时间,后来很长一段时间内众人都不知他去干了什么,但都为他再次错过诺贝尔奖感到可惜,可后来当人们了解到王淦昌消失的17年是为了给国家造原子弹、氢弹时,众人心中马上就升起了对他的敬佩之情。

研制两弹,晚年却遭自行车撞击身亡

1961年4月王淦昌毅然作出了为国家隐姓埋名一辈子的决定,当听闻国家需要他时,王淦昌没有太久的迟疑便有力的回答道:“我愿以身许国!

文章图片10

在此之后王淦昌便开始负责国家的核武器研究工作,而王淦昌的名字也就此在世界上消失了,之后王淦昌化名“王京”投入到了艰难困阻的核武研究工作。

为了早日达成目标,年过半百两鬓微白的王淦昌常常工作到深夜,还经常亲自来到工坊内为工人鼓劲,这一切的目的就是为了让原子弹早日研制出来,在众多科学家和工人的艰苦努力下,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

在原子弹爆炸成功之后王淦昌又参与到了氢弹的研制中来,1967年6月17日,中国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在原子弹和氢弹爆炸的背后少不了王淦昌的贡献,尽管这份贡献在其去世后才被世人所知,但王淦昌一生从未后悔过当初的决定,反而为其感到自豪。

文章图片11

在参加过两弹的研制工作后,王淦昌依旧没有停止自己在学海中的探索,甚至在其晚年时期王淦昌也还没放弃自己的研究,直到1997年的一场意外发生,王淦昌的探索之路才被中止。

1997年90岁的王淦昌为了保持一个良好的身体状态,好让自己能够继续在科学领域研究下去,只要一有空王淦昌便会去出门散步,可那天有一名骑着自行车的人却将正常散步的王淦昌撞倒,并且在之后逃离了现场。

若不是有其他好心人及时将王淦昌送去了医院,那王淦昌怕是要当场去世,尽管医生经过治疗保住了王淦昌的性命,可王淦昌的身体状况却再不如从前了,5个月的治疗结束后王淦昌表面上看上去虽然恢复了健康,但其实王淦昌的身体状况一天比一天差。

文章图片12

尽管医生们在发现情况不对后继续对王淦昌展开了治疗,可王淦昌还是在1998年12月10日去世了,可以说那辆撞击他的自行车正是夺走王淦昌生命的元凶。

可直到现在为止撞击王淦昌的那个人还没有被找到,因为当时在附近并没有什么行人,没有人看清他的相貌,同时在当时的年代还没有监控等设备,这让警方在破案时无从下手,经过一段时间的调查后什么都没发现,凶手时至今日也没能落网。

虽然王淦昌离开了我们,但他的事迹还在,后人将会铭记他曾为国家作出的贡献,同时王淦昌那无私奉献的精神也将会继续感染着一代又一代的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