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帛书本《老子》与流行本《道德经》对比系列(第13章)

 曰静2017 2023-01-16 发布于福建

帛书本:​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之为下也,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注:

贵,guì,值得看重,重视。

身,shēn,自己,本身,此处指个人的私利。

若,ruò,如,像。

若,ruò,用于疑问,相当于怎么、哪里。

汝,rǔ,文言代词,你;例:汝将何往?

解: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君王没有原则去宠爱自己的臣子,那么必定得宠是惊失宠也是惊,这叫做宠辱若惊。君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公私不分没有保持自身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等到他公私分明保持自身与整体在阴阳两方面之间的平衡与和谐那又还有什么大患呢?这叫做贵大患若身。所以君王以自己的私利为贵来治理天下,又怎么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你?以自己的私利为爱来治理天下,你又将用什么寄命在天下?

流行本:宠辱若惊,贵大患若身。何谓宠辱若惊?宠为下。得之若惊失之若惊是谓宠辱若惊。何谓贵大患若身?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译文:受到宠爱和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惊恐,把荣辱这样的大患看得与自身生命一样珍贵。什么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慌失措?得宠是卑下的,得到宠爱感到格外惊喜,失去宠爱则令人惊慌不安。这就叫做得宠和受辱都感到惊恐。什么叫做重视大患像重视自身生命一样?我之所以有大患,是因为我有身体;如果我没有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祸患呢?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对比分析:

经书中出现了三个词:“大患”、“大怨”、“大顺”,既然在“患”、“怨”、“顺”之前冠以“大”字,可见这不是指个人的“小患”、“小怨”、“小顺”。

“大患”,是指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之间的冲突。例如:“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

“大怨”,是指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之间的怨恨。例如:“和大怨,必有余怨,焉可以为善?”

“大顺”,是指上层的贵族和士大夫与基层的平民之间两不相伤。例如:“玄德深矣远矣,与物反矣乃至大顺。”

这一章的解读问题就出在最后一句话上。

帛书本《老子》是:“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

流行本《道德经》是:“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寄天下。爱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

帛书本《老子》的理解是:所以君王以自己的私利为贵来治理天下,又怎么可以把天下托付给你?以自己的私利为爱来治理天下,你又将用什么寄命在天下?

流行本《道德经》的理解是:所以,珍贵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托付他;爱惜自己的身体是为了治理天下,天下就可以依靠他了。

“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与“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中的“身”的意思应该相同才对。“身”,自己,本身,在这里引申为个人的私利。既然“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有何患?”,流行本怎么可以将“故贵以身为天下若可托天下?爱以身为天下汝何以寄天下?”中的“身”解为“珍惜自己的身体”和“爱惜自己的身体”呢?!这种明显的错误难道“专家们”也看不出来吗?不是看不出来,是怕影响皇帝做儒家心中的皇帝!

致导末的虚才能守住本的静,虚心弱志才能腹实骨强。可以结合道经的第26章来理解:“重为轻根,静为躁君,是以君子终日行不离其辎重。唯有环官燕处则昭若:若何万乘之主而以身轻天下?轻则失本,躁则失君。”(稳重是轻浮的根本,冷静是躁动的主导,所以君子像打仗行军不离开辎重,自始至终把自己的根安牢。君王不理朝政与官员一起宴饮取乐,则昭示这样一个道理:为什么万乘之主以一己之私利而轻天下呢?轻浮就要失掉根本,躁动就要失掉主导。)


作者:曰静2017,姓丘,名平,江西铜鼓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