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化宁海】陈林干 | 一位值得仰望的先生——柴时道

 文化宁海 2023-01-17 发布于浙江

一位值得仰望的先生

——柴时道

作者:陈林干

柴先生是宁海继潘天寿、应野平之后又一位杰出艺术家,把他们合称为“三棵大树”,不会有过。先生从小饱读诗书,博古通今,在文化艺术领域具有过人的睿智才情,不但精通国画、油画、水彩、雕塑、木刻,又兼擅书法、篆刻、诗词、鉴赏、音律等,是一位难得的多才多艺人才。在艺术教学方面,同样成就显著,培养出王靖宪、赵松庭、吴德隆、白凡、胡登跳、胡登云、杨象宪、苏东天、吴昌卿等著名优秀学生,厚德在心,施教于人,桃李满天下,“人生处万类、知识最为宝”。

我与柴先生相识大约在1974年之后,那时他已是知天命的年纪,我还是弱冠小子,他是我的长辈、父辈。1973年底我美院毕业后,分配到宁海县剧团从事舞美工作,那个年代,文革结束,百废待兴,文艺复苏,枯竭已久的文艺生活开始悄然兴起,全国的文艺团体恢复经常性的演出,由于文革残留的思想还没有彻底消除,自创节目很少,上上下下都在学演革命样板戏,宁海剧团也不例外。样板戏,讲究“高、大、上、亮”,有严格的模式,无论是剧本、乐曲、舞美、人物造型及灯光等不能任意改变,只好照搬照演“依样画葫芦”。舞台美术(画布景)是我的工作,在整个剧目中也算是比较重要的项目,在时间紧,任务重,工作量大的情况下,凭一人之力,难以完成,为此经得上级部门同意批准,需借调几位本地美术骨干共同参与,柴时道先生、柴敏明先生,自然成为首选对象。一年一台戏,逢戏必借调,年复一年,我与柴先生就彼此相知相识了。在此之前我与先生素无谋面,虽在美院读书期间,曾多次听导师吴德隆教授说起:宁海柴时道先生是他锦堂师范求学时的美术老师,为人厚道,和蔼可亲,没有柴先生的悉心教诲,他可能考不上中央美院华东分院,甚为感恩。我那个时候就留下了深深的印记。直到一起画布景,一起谈笑风生时,才逐渐地多了几分了解,多了几分师生情谊,一位鸭舌帽下温恭自谦的先生;一位弥陀佛般笑口常开的先生;一位黑框眼镜里深邃内敛的先生;一位学识渊博让人肃然起敬的先生,从此呈现出活灵活现的形象。

时间久了,彼此之间就少了许多拘束与顾忌,相互间就无话不说了,一待空暇小憩时,先生会笑呵呵地给我们讲故事,讲典故,讲轶事,获益匪浅。

柴先生有几个笔名,其中谷人、大风最为常用,较多的作品落款中均可见到,说明本人喜欢。谷人是“俗”字的拆开,左边是人字,右边是谷字,谷分稻、黍、稷、麦、菽五谷,属食粮种类,所以有“五谷丰登”之说,依我粗浅的理解,谷人简单释义大概就是做一个有饭吃有房住,一个平常平凡的百姓。这与先生经常自谦自己没有多大的本事,只不过是一个俗人而已,正好吻合,可见先生具有“笑看人生风雨路,淡泊平和心自安”的境界。大风的笔名取自《大风歌》,“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体现先生有艺术的志向与抱负。

柴先生终生秉承“虚静怡淡寂寞,无为者万物之本”的儒道操守,无云游名山之迹,无天涯散客之想,低调为人,笑声处世,不善张扬,从不显山露水,一辈子也只举办过二、三次个人画展,我当县美协主席时,曾策划协助举办过三次画展,第一次在城隍庙大厅举办的“谷人画展”,第二次在杭州西湖边上的省政协诗友社会堂举办的“柴时道画展”,这次画展邀请省级领导、浙江名流、艺术大咖及各界人士百来人参加开幕式,算是一场较有规模的展览,大家对先生的作品赞誉有加,是一个圆满成功的画展,第三次就是在宁波中山公园举办的“柴时道、吴昌卿、朱开益、陈林干四人中国画作品联展”,这次展览影响较大,《宁波日报》做了专题报道。同时也奠定了宁海在宁波市里的艺术地位,四人都第一批被聘为宁波政协书画院的画师,直到现在还有同仁时不时提起这个画展。

纵观柴时道先生的一生,没有十分耀眼的光环,在平淡、平常、恬静中度过,但他是一位德高望重的布衣仁士;是一位博学多才的儒家学子;是一位才华横溢的艺术家;是一位有着强大人格魅力的老师;是一位值得仰望的前辈。“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先生离开我们已经27年了,“斯人已去,精神宛在”,每每想起,总产生一种崇敬和惋惜的怀念之情,他的精神与艺术永远留在大家的心中。

附:柴时道简介

柴时道先生是宁海城关人,生于1918年,卒于1994年。笔名为谷人、大风、友沫。生肖属马,族内称马叔。作为现代艺术教育家、画家,柴时道开启了宁海现代美术教育先河。他创作了大量的中国画、书法、篆刻、诗词、素描、水彩画、油画、雕塑等艺术作品,在艺术观上主张写实,且身体力行。

柴时道一辈子所从事的职业是师范和中学的美术教育工作,可谓桃李满天下、恩泽布四方。曾经受教于柴先生的众多学生中,不乏有出类拔萃的精英,诸如宁海籍的著名画家潘飞轮、杨象宪、苏东天、吴昌卿等。又如全国著名水彩画家、中国美院教授吴德隆和全国著名指墨画家、中国美院教授白凡,也是柴先生在锦堂师范任教时的学生。

柴先生在孜孜不倦地培养后学的同时,还利用业余时间锲而不舍地从事中国画创作。他的花鸟画在浙东乃至浙江省内外都有一定的影响。柴时道丰富的艺术经验、独到的理论见解和高尚的道德情操,为后人留下了一笔宝贵的艺术遗产和精神财富。

作者:陈林干

1950年1月出生于浙江省宁海县,毕业于浙江美术学院(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任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中国工艺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美术家协会会员,浙江省中国画家协会会员,浙江四明画院副院长,宁海县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宁海书画院副院长。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