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水流双洎话秦楼

 zhb学习阅览室 2023-01-17 发布于上海

作者:王国钦

据《列仙传》记载:仙人萧史很善于吹箫,能将箫声作鸾凤之音。秦穆公非常欣赏他,以至于把爱吹箫的女儿弄玉嫁给了他。萧史、弄玉二人日日吹箫,终于有凤来止。秦穆公就为他们高筑凤台,又名秦楼。后来,萧史、弄玉分乘龙、凤升天而去,给人间留下了一段美丽动人的故事传说……再后来,诗仙李白据此写了一首梦断秦楼、可歌可泣的词作《忆秦娥》。词曰:

箫声咽,秦娥梦断秦楼月。

秦楼月,年年柳色,灞陵伤别。

乐游原上清秋节,咸阳古道音尘绝。

音尘绝,西风残照,汉家陵阙。

家乡秦楼村,位于豫东大平原上双洎河与贾鲁河之间。双洎河是明代以后才有的称呼,实际上是古老“溱水”与“洧水”合流之后的新名。而“溱水”与“洧水”,更是从《诗经》开始就汩汩流淌至今的两条历史文化名河。从秦楼向西北不到十里,是名闻遐迩的洧川古镇。再向西不足五十里,就是黄帝故里、轩辕丘的所在地新郑、新密。这里是诗歌总集《诗经》的主要产生地与表现地,其中《诗经·郑风》中的《溱洧》名篇,就描写了这里的民风民情:“溱与洧,方涣涣兮……溱与洧,浏其清矣……”向南大约十里,双洎河对岸的长葛县董村乡吴岗村,是战国时期郑庄公的掘地见母处,曾因纪念颍考叔而建有考叔庙。再向西南七十多里,是三国时期魏国的都城许昌。从秦楼向东北大约十里的朱曲,是郑国名相子产的故乡,曾经建有子产庙。朱曲向东约二十多里处,则是东汉父女文学家“两蔡”(蔡邕、蔡文姬)的故乡蔡庄。

家乡的秦楼村,地处于“两县”(尉氏县南部、长葛县北部)、“三镇”(洧川镇东南、朱曲镇西南、古桥镇正北)的交界之处。作为一个行政村,秦楼曾隶属于洧川县、长葛县,1965年至今归尉氏县管辖。这是一个地灵人杰的所在,一个由古老文化长期浸润滋养的地方。在我心里,长葛、朱曲、洧川、尉氏等地方圆百十来里,都是我的家乡。虽然,这个“秦楼”并非咸阳古道上的那个“秦楼”,但那个毕竟只是传说,而这个却实实在在地活在我的生命中。所以我宁愿相信:这个“秦楼”,必定也有一些人尚不知的动人故事!

从秦楼向东北约五十里,就是因春秋狱官郑大夫尉氏采食之地而得名的尉氏县城——这里从秦始皇三年开始置县。县域之内,先后诞生有被秦王拜为太尉的尉缭,东汉末年的“两蔡”,“建安七子”之一的阮瑀,“竹林七贤”之首的阮籍、之一的阮咸,北宋名臣吕蒙正等历史名人为尉氏增光添彩。在尉氏县城,至今还保存有供奉尉缭、蔡邕、阮籍的“三贤祠”,以及阮籍当年在此仰天长啸的“啸台”等古迹。辛亥革命期间“南秋北刘”的“南秋”,是著名的女革命党人秋瑾;而“北刘”就是尉氏县首富刘耀德的遗孀刘青霞。她不仅在经济上大量接济当时的革命党人,而且还在日本创办了《河南》《莽原》等进步刊物,发表鲁迅等人大量的革命作品。而今,一提起著名书画家王成喜、王朝宾,著名学者王锦贵、刘占锋,著名豫剧表演艺术家唐喜成、牛得草等文化名人,尉氏的父老乡亲总会不由自主地面露得意与骄傲之情。而自己的童年和少年,也永远地融入了这片古老、淳朴而神奇的土地……

正是那两条古老的“溱洧”之水,曾孕育了几千年一代又一代勤劳的父老乡亲。著名作家郭开贞,曾因其故乡——四川省乐山市沙湾镇的“大渡河”(古称沫水)与流入大渡河的“雅河”(古称若水)——两条河流,以郭沫若作为自己的笔名。受此启发,我异想天开地将家乡的“溱水”与“洧水”合称“溱洧”“溱洧泱泱”作为笔名、微博名,用来表达自己对于家乡的眷恋之意和崇敬之情。

母亲不止一次地表示,她曾在家乡请人给我“看”过,说“恁家的二孩儿,这辈子就是靠笔杆子吃饭的”。我在家排行老二,所以从小就被称为“二孩儿”。对母亲的话,我原来只是听听笑笑,后来也只是觉得有点儿道理。再后来,便不能不有些信服了。这并不说明自己就是“笔杆子”,但自己倒也确实是走了一条与“笔杆子”相伴为伍的“文学出版+文学爱好”之路。

在文学爱好这条路上,我是一个诗赋爱好者。与其他的小说、诗歌、散文不一样的是,诗赋属于需要“戴着镣铐跳舞”的传统文学:诗词是一种比较精致的文学形式,辞赋是一种谨严典雅的文学形式。截至目前,除先后主编(或副主编)出版的诗词图书以外,自己先后出版了《守望者说》《歌吟之旅》《知时斋说诗》《知时斋诗赋》等著作。这些著作中的作品,分别代表了自己在诗词创作、辞赋创作、诗词评论等方面的些许成绩。虽然比上不足、不值一提,但也比下有余、敝帚自珍,还算是聊以自慰吧。

在2020年至2021年期间,应邀为新密的“溱水湿地文化公园”撰写《溱水赋》,使我切切实实地感受到:自己多年以“溱洧”“溱洧泱泱”为笔名,而今有机会为实际生活中溱洧之水制赋,岂非是冥冥之中的莫大荣幸!在2022年,为“溱水湿地文化公园”撰写《溱洧楼记》的任务又落在了我的肩头,使我感到一种沉甸甸的责任。

溱洧,我生命中的幸运之水。“溱洧”之“溱”,使我想起“秦楼”之“秦”;“溱洧”之“洧”,自然就是“洧川”之“洧”。或许,这就是传说的“命中注定”吧。

(作者系中国作协会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