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

 木兰良朝 2023-01-17 发布于吉林

过去的一年,波峰低谷,激流险滩,密密匝匝,稀稀疏疏,那些我们从没经历过的,都一一经历了。心怀热爱却迎接悲伤,欣喜过后就陷入沉默和沉思……总之一言难尽。

现在翻篇了,新一年,新一轮朝阳,在窗外呐喊,生怕你听不见似的。

过去给我教训,未来让我警醒。新一年,到底要坚持哪些管理,待我仔细梳理。


01

为了

为了每天看风景,坚持跑步。

疫情三年,我们不得不越来越重视健康。跑步,做操,站桩,打拳,做瑜伽……无论哪一种,只要坚持就好。

为了跑步,准备一双舒适的鞋子。

它需要颜值高,需要平底,需要宽松,需要贴合脚的弧度。


为了每天多喝水,准备一只漂亮的杯子

年,我的学生秋敏寄来了一只杯子和茶叶,我马上带着去李敏明老师家,告诉她,是我的学生孝敬我的,我再孝敬给老师。

老师却告诉我,她从没喝过茶。那天,我是流着泪离开老师家的。我说,老师,您记得多喝水,喝茶。

为了每天好好梳头发,准备一把漂亮的梳子。

巫森做的牛角梳,不知花了多少工夫手工打磨。不及流水线上的轻薄,但胜在小巧。可随身携带,随时梳头发。最近在照片上看到几位港星白发浓密,真是惊艳。

为了良好的睡眠,挂起遮光窗帘。

我们小区路灯彻夜明亮,跟物业说,是否可以早点关了。物业却说,有的业主凌晨归家,需要照亮。

好吧,我换窗帘。没有光,天天睡到自然醒。

其他可以断舍离,健康好物绝不能断舍离。


02

巧读

小雪跟我说,木兰老师,我不爱看书怎么办?

小墨说,想要看书,拿起《穆斯林的葬礼》,艾玛,也太沉了,简直拿不动,怎么办?

我的回答是,今天的阅读,已经不局限于过去捧着纸质书正襟危坐,一行一行读,所以你不必焦虑。

手机终端阅读已经普及,这几天我正在手机上读张爱玲的《秧歌》。我们还可以在喜马拉雅、荔枝、博看听书。实话实说,我现在已经很少看纸本长篇小说,我都是在喜马拉雅听书,一年要至少听十部长篇小说,迟子建、严歌苓、阿来、苏童、贾平凹的小说,我几乎一本不拉地听完了。每天临睡前,定时一个小时,听着听着也就睡着了。

不能听的才选择纸质书。最近在读柏杨的《中国人史纲》,分上中下,又非硬皮精装,这样一本书拿在手里不会太沉,体谅读者。他写的夏姬的故事太有意思了,改天好好谈谈。

很多人会重读曾经读过的书,是一种复习,也是一次拔高。我刚刚重读了王春鸣《神遇》。写丽江游记,没有人能超过她。她把一个丰神俊逸的丽江写活了,你能感觉它的肌理鲜明,它的骨肉亭匀。从前我太爱她的文字了。但她没有听从一位老师的劝告而去读了博士。果然,博士毕业,创作灵气失了大半。运气好的话,也许能恢复吧。但愿。

03

真爱

受疫情限制,过去啸聚笙歌,可以通宵达旦,现在离群索居,只能孤独终日,所以保持爱好,消磨时间很重要。

有人画画,有人弹琴,有人下棋,有人练习书法,有人追剧,有人刷视频,有人养花种草……我码字,看电影。

因为缺乏时间和耐心,很少看电视剧。为了防止剁手,也不进直播间刷视频。直播我只看慢书房、钮宅书店和译林出版社的。也在腾讯会议听学者,听到导师逄增玉、学者葛兆光的讲座,觉得不必千里迢迢翻山越海就坐进会场,真是幸运。在东师那年,我就是讲座迷,因为觉得一两个小时里的知识含金量更高,都是精华。电影主要看英国和西班牙的。刚看了西班牙电影《恶劣天气》,网评十分,委实不虚。

加西亚.马尔克斯说:“人生的本质,就是一个人活着。不要对别人心存太多期待,我们总是想要找到能为自己分担痛苦和悲伤的人,可大多时候,我们那些惊天动地的伤痛,在别人眼里,不过是随手拂过的尘埃。或许,成年人的孤独,就是悲喜自渡,而这也正是我们难得的自由。”

这也是过去一年里我最感到最正确的说法。一个人活着,尽可能保证质量吧。

♛  图五,来自复旦大学赵巧芸。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