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务院点赞常州经验 ![]()
振奋人心的消息就接踵而至 近日,常州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 以及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 两项工作双双入选 国务院2022年度 督查激励拟推荐名单 皆为江苏唯一! (点击查看大图) ![]() ![]() 值得注意的是,我市“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相关工作为首次入围,而“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相关工作已是第三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推荐。 两项工作亦相辅相成,一项连接过去,一项面朝未来;一手抓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一手抓新兴产业发展壮大,充分彰显了常州凭实业崛起、靠产业突围,重振产业雄风,再创城市辉煌的决心和信心。 “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发展”工作 取得新成效 两项成绩的取得 都与常州大力实施 “532”发展战略的久久为功 密不可分 以战略性新兴产业为例 常州十年耕耘新能源赛道 产业集聚度已攀升至全国第5 产值超5000亿元 ![]() 2022年上半年,常州时代动力及储能锂电池项目12条锂离子电芯生产线投产,达产后可形成年产30GWh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的生产能力。自2016年宁德时代与常州结缘以来,先后实施了先进动力电池及电池系统产业化、动力及储能锂离子电池等多个百亿级重大项目,吸引了上汽集团、宁波震裕、长盈精密等近50家知名企业来常布局,形成了国内产业链最完整、产业规模最大的动力电池产业集群。 近年来 常州主攻智能制造不动摇 拥有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汽车 和汽车核心零部件、新材料等 十大先进制造业集群 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等 八大高成长性产业链拔节起势 ★规模总量不断壮大 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速度、产出效益明显好于全市工业平均水平,截至2022年11月,战略性新兴产业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产值7074.4亿元,占全市规上工业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9.3%增长到2022年的51.5%。 ★创新能力不断增强 全市集聚创新孵化服务机构135家,其中国家级39个、省级96个,总孵化面积90.4万平方米。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工作2018和2021年获国务院督查激励。近十年来,我市共入选省级战略性新兴产业专项项目52个,争取资金支持11.46亿元,近四年连续蝉联全省第一。 ★链式体系不断完善 常州已形成了包括整车制造、动力电池、电机、电控、传感器、充电桩等完整的新能源汽车及汽车核心零部件超3千亿级产业链。围绕智能数控和机器人产业,布局了安川、金石、铭赛等一批整机企业,吸引了纳博特斯克、易尔泰等一批关键零部件生产企业,产业链加快完善健全。 ![]()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 再获新荣誉 常州 “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工作 第三次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正是建立在以战新产业等 为代表的创新能级之上 以改革创新推进新旧动能加速转换 ![]() ![]() ![]() ![]() ![]() 位于大运河畔的天宁区雕庄街道“凤凰新城”,在2022年迎来“十年成城”里程碑。10年前,这里曾是典型的老工业基地, “小散乱污”企业占比超过70%。2012年,市、区两级对整个片区进行重新定位和规划,以“专精特新”为方向,大力招引发展生命健康、智能装备、现代物流等主导产业;以“人民幸福生活”为愿景,打造“三横九纵”路网和全域绿化,不断做优教育医疗等公共服务,2万新市民落户凤凰新城。 从古运河畔放眼望去,曾经“灰蒙蒙”的十里工厂码头,已蝶变为“近悦远来”的十里杜鹃花海。 常州始终把 产业振兴、科技赋能、格局重塑 作为转型的关键增量 充分释放 产业振兴之势、能级跃升之势 区位质变之势、政通人和之势 深入实施“532”发展战略 持续把“势”转化为“能” 全方位提升城市能级 ★以新产业激活新动能 坚持制造立市、质量兴市,出台“产业高质量发展30条”,推动常州从“制造”向“智造”迭代升级。强化项目招引,积蓄发展动能,列省重大产业项目数量连续三年均居全省前两名。 ★以高科技推动高质量 全面落实“创新20条”,深化科技服务“四大清单”专项行动,推进创新政策直达快享。龙城实验室挂牌运行,常高新、武高新在全国排位分别提升2个和3个位次,溧阳高新区连续四年位列省级高新区综合评价第一。 ★以大手笔谋划大格局 布局建设“两湖”创新区,腾龙大道、河海大学常州新校区等一批完善城市功能的重大项目建设如火如荼。高铁新城展现新面貌。深入实施老城厢复兴专项行动,老旧小区改造经验成效获全国推广,青果巷二期盛大开街,工业遗存大成三厂变身中华纺织博览园对外放开,实现了传统老工业区的华丽蝶变。 记者:冯 叶 编辑:刘丹宁 审核:魏溪莹 钱 韬 监制:黄 江 马凌云 转载请注明来源:常州发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