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扎实推进长江大保护——美丽湖北共同描绘

 君临天下100 2023-01-17 发布于湖北

LNG(液化天然气)双料混动货轮在枝江下水交付。(朱瑶 摄)

“呜……”1月14日,随着嘹亮的汽笛声响起,LNG双料混动货轮“祥牛13”号在位于枝江的宜昌船舶工业园内正式下水,“气化长江”再添绿意。

“相比传统柴油动力船,我们公司来枝江定制的这艘LNG双料混动货轮能大大减少油污和废气排放,有利于长江大保护。”来自重庆奉节的明泰船务公司负责人徐正国高兴地说。

临近春节,宜昌船舶工业园一片繁忙,27艘货轮正在加紧建造中,其中,超过一半都是纯电、油气电混合动力、LNG动力船舶。目前全世界电池容量最大的纯电动游轮“长江三峡1”号去年1月在该工业园的鑫汇船舶公司建成。

“'长江三峡1’号首航至今,累计行驶超过5000公里,接纳两坝一峡和长江夜游的观光乘客9万多人次,运行过程实现零噪声、零污染、零排放,有效保护了长江环境。”宜昌交运长江游轮有限公司副经理刘军说。

枝江地处长江中游,岸线有102公里,因水而兴,水运发达。为保护长江生态,枝江在狠抓长江截污、岸线生态修复的同时,加快切入“气化长江”“电化长江”新赛道,大力发展纯电动船、LNG动力船舶,为发展长江绿色航运作贡献。

像枝江这样,去年,我省各地各部门共抓长江大保护,共建美丽新湖北,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把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压倒性位置,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

长江保护修复提档升级。深入实施长江高水平保护十大攻坚提升行动,累计整治长江入河排污口9067个,新增植树造林231万亩、湿地修复4万亩,长江干流出境水质保持在Ⅱ类,“水清岸绿、江豚逐浪”的美景再次呈现在人们面前。

污染防治攻坚提速加力。中央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整改扎实推进,国控断面水质优良比例提高到94.2%。武汉、襄阳、宜昌、黄石纳入“无废城市”建设名单,清江获评全国“最美家乡河”,恩施获评“中国天然氧吧”城市。

绿色低碳转型提质增效。加快推进百万千瓦级新能源基地建设,绿电装机占比达到63.7%。磷石膏综合利用率超过60%。稻虾共作、猪沼粮、果沼茶等生态循环农业蓬勃发展,稻渔种养规模802万亩。宜昌、钟祥、通城、建始等地获评全国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宜昌环百里荒、十堰武当山获评“两山”实践创新基地。

生态文明建设走深走实,荆楚大地青山常在、绿水长流。

实践证明,“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不仅没有影响经济发展,还推动经济更好更快发展。

“以'气化长江’'电化长江’建设为例。'气化长江’'电化长江’极大助推了枝江新能源船舶产业。去年,枝江市下水船舶84艘,完成工业总产值超55亿元。其中,新能源船舶达24艘,新能源船舶已成为造船企业新蓝海。”省人大代表、枝江市市长黄芳帅表示。

点评

省人大代表、枝江市市长黄芳帅:

当前,沿江各地长江大保护的力度越来越大,效果越来越明显,令人欣喜、让人振奋。

我们在创建长江大保护典范城市先行区的实践中体会到,长江大保护在工作举措上分三个层次。第一个层次是“禁”,包括禁止排污、长江禁渔、禁止采砂等等;第二个层次是“修”,即岸线绿化和生态修复;第三个层次是“转”,即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绿色发展。这三个层次,也是三个“赛道”。只有抓好了“转”,才能推动长江大保护的源头治理、系统治理、综合治理。

我们在抓好“禁”“修”的同时,还要更加重视、拿出更大力度、推出更多举措抓好“转”,勇闯这一新“赛道”,通过高质量发展实现高质量的保护,通过高质量的保护推动更可持续的高质量发展。(杨宏斌 杜伟 朱瑶)

倾情倾力为民办实事——幸福生活共同缔造

麻城市黄土岗镇堰头垸村,经过共同缔造,从贫困村蝶变为网红村。 (薛婷摄)

“多亏孝昌县人民检察院,促成双方达成了和解。”1月16日,朱师傅亲属对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说。

朱师傅是一名孝昌籍农民工。2022年8月,他在外省一工地施工时,不幸坠落受伤,此后一直在当地一家医院住院治疗。因与用工方就医疗、后期赔偿事宜一直未谈妥,上月初,朱师傅亲属无奈之下找到孝昌县人民检察院,请求提供法律帮助。

该院高度重视,安排民事行政检察部主任迅速与双方联系,充分了解情况。检察院多次与双方沟通、释法说理。上月下旬,最终促成双方在互谅互让基础上自愿达成和解协议。至此,一起僵持数月的提供劳务者受害责任纠纷,在元旦到来之前圆满解决。

几天前,朱师傅收到工程承建方支付的经济补偿款80多万元。双方约定,半年后做完伤残鉴定,再根据协议支付剩下的部分钱款。

1月11日,朱师傅出院,回到家乡孝昌。

这是孝昌县人民检察院2022年成功办理的第二起跨省赔偿和解案。去年秋天,该院和吉林省吉林市龙潭区人民检察院跨省协作,实质性化解行政争议,为一起历时3年多的伤亡赔偿争议纠纷案画上圆满句号。

“充分发挥民事行政检察监督职能,以能动的检察履职保障民生福祉。”孝昌县人民检察院检察长陈鹏介绍,通过深入开展“民事支持起诉为民办实事”“行政检察监督依法护航民生民利”以及“办小案 暖民心”等专项活动,结合“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着力解决人民群众的操心事、烦心事、揪心事,办理了一批涉及妇女老人等弱势群体权益、劳动争议、农民工讨薪、小微企业纾困等群众身边的小案。

以“初心”的执着、“走心”的履职,把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落实落地落细。这是近年来全省上下坚持人民至上,用心用情办实事、惠民生的一个缩影。

在刚刚过去的极不寻常、极不平凡的2022年,我省始终把保障民生放在首位,大力开展“下基层、察民情、解民忧、暖民心”实践活动,共同缔造美好环境与幸福生活,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政府工作报告显示,五年来,民生支出占比保持在75%以上,基本养老保险覆盖4561万人,基本医疗保险参保率达到95.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达到72.8%,130万住房困难群众搬进新居……

我省坚持在发展中保障和改善民生,全省上下努力办好民生实事,补齐民生短板,提高人民生活品质,不断增进民生福祉。

点评

省政协委员、黄冈市工商联(总商会)主席(会长)李果:

政府工作报告充分彰显民生温度,是一份成色十足的民生答卷,是新时代坚持人民至上的生动体现。

报告中一个个温暖人心的民生数据背后,是不断提升的幸福指数,更是矢志为民的深厚情怀。其中,对公开征集、梳理确定的2023年10大类民生实事,实行清单化管理、项目化推进,体现了增进民生福祉的坚定决心和务实作风,让现代化建设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荆楚人民,让人民群众日子更有奔头、未来更有盼头,一年更比一年好。(周寿江 谈明生 周婷)

编辑:刘  卫

责编:蔡佳圆

审核:敬  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