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百练:荀子·儒效

 一中大语文 2023-01-17 发布于福建

造父者,天下之善御者也,无舆马则无所见其能。羿者,天下之善射者也,无弓矢则无所见其巧。大儒者,善调一天下者也,无百里之地则无所见其功。舆马选矣,而不能以至远,一日而千里,则非造父也。弓调矢直矣,而不能以射远中微,则非羿也。用百里之地,而不能调一天下,则非大儒也。

彼大儒者,虽隐于穷阎漏屋,无置锥之地王公不能与之争名;在一大夫之位,则一君不能独,一国不能独容,成名况乎诸侯,莫不愿得以为臣。用百里之地,而千里之国莫能与之争胜;笞棰暴国,齐一天下,而莫能倾也。是大儒之征也。其言有类,其行有礼,其举事无悔,其持险应变曲当。与时迁徙,与世偃仰,千举万变,其道一也。是大儒之稽也。其穷也,俗儒笑之;其通也,英杰化之。通则一天下,穷则独立贵名。天不能死,地不能埋,桀、跖之世不能污,非大儒莫之能立,仲尼、子弓是也。

故有俗人者,有俗儒者,有雅儒者,有大儒者。不学问,无正义,以富利为隆,是俗人者也。略法先王而足乱世术,缪学杂举,不知法后王而一制度,不知隆礼义而敦诗书;其衣冠行伪已同于世俗矣,而不知恶;其言议谈说已无以异于墨子矣,然而明不能别;呼先王欺愚者而求衣食焉;得委积足以掩其口则扬扬如也;随其长子,事其便辟,举其上客,亿然若终身之虏而不敢有他志:是俗儒者也。法后王,一制度,礼义而敦诗书;其言行已有大法矣,然而明不能齐法教所不及,闻见之所未至,则知不能类也;知之曰知之,不知曰不知,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以是尊贤畏法不敢怠傲:是雅儒者也。法先王,统礼义,一制度;以浅持博,以古持今,以一持万;苟仁义之类也,虽在鸟兽之中,若别白黑;倚物怪变,所未尝闻也,所未尝见也,卒起一方,则举统类,无所儗作张法而度之,则若合符节:是大儒者也。

故人主用俗人,则万乘之国亡;用俗儒,则万乘之国存;用雅儒,则千乘之国安;用大儒,则百里地久,而后三年,天下为一,诸侯为臣。

  取材于《荀子·儒效》

【注】亿然:安然。  统类:大纲和条目。 儗作:疑惑惭愧。  :相同。
1.下列语句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舆固马选矣        固:坚固。
B.则一君不能独畜     畜:养活。
C.隆礼义而敦诗书     隆:尊崇。
D.则举统类而应之     应:应对。
2.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3分)
A.而不能以调一天下  //  呼先王以欺愚者而求衣食焉
B.而王公不能与之争名  //  以是尊贤畏法而不敢怠傲  
C.然而不知恶  //  卒然起一方         
D.然而明不能齐法教之所不及  //  则百里之地久
3.下列对文中画线语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成名况乎诸侯
大儒们的盛名可以和诸侯相提并论
B.与时迁徙,与世偃仰
与时代一起变化,与世道共同进退
C.随其长子,事其便辟
带领孩子,去侍奉国君身边的幸臣
D.内不自以诬,外不自以欺
对内不欺骗自己,对外不欺骗他人
4.根据文意,下列理解与推断,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造父御马和后羿射日两例说明,大儒再有才干,也要有条件去实施才能成功。

B.大儒能正确看待人生中的得志和失意,即使身处困厄也会坚持原则始终如一。

C.俗儒、雅儒、大儒特征各有差异,但又都与不学无术唯利是图的俗人相区别。

D.无论是哪类人,只要人主能够仔细审视加以任用,都能为国家发展作出贡献。

5.本文节选自《荀子·儒效》。所谓“儒效”,就是“儒者的效用”。请结合选文第三段中相关内容,用自己的话简述文中所说“大儒”的“效用”。(6分)

【参考答案】

1.B(3分)     2.D(3分)      3.C(3分)      4.D(3分)
56分)答案要点:
①自觉尊崇礼义,帮助实现一统;
②善于借鉴已知,从容驾驭大局
③长于把握仁义,准确辨别世象;
④自如面对未知合宜处理变局。
评分参考:每点2分,答出点得6分。意思对即可,如有其它答案,言之成理亦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