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长征后期,彭德怀主动把红三军团让给林彪,这支部队后来怎样了

 粤海画苑 2023-01-17 发布于广东

1.哈达铺

1935年9月18日,单独北上的中央红军突破天险腊子口后,先头部队抵达甘肃陇南的哈达铺,暂时摆脱了敌人的追兵,哈达铺十分富裕,因此疲惫的红军在此做短暂休整。

就在哈达铺休整的时候,毛泽东从几张旧报纸上发现了重要信息:陕北有刘志丹的革命根据地,还有徐海东率领的红25军已经到达陕北的消息。

这个消息无异于黑暗中的一道光,给近乎面临绝境的中央红军带来了希望,彭德怀高兴地说:这张报纸真是太及时了,下一步就到陕北找刘志丹去!

幸好毛泽东有阅读报纸的好习惯,每到一个地方,就让人给他找报纸,才从几张旧报纸上发现了这个重要信息,看来人这辈子是要有一些好习惯,指不定哪天就能派上用场。

这时毛主席带领的中央红军仅仅剩下7000人左右,主要是林彪的红一军团(改名红1军)和彭德怀的红三军团(改名红3军),部队减员严重,为了更好的应对以后的战斗,彭德怀向毛主席提出:取消红三军团,把红三军团编入红一军团

众所周知,红三军团是彭德怀、滕代远、黄公略等在1928年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发展而来的,最初叫红5军,后来发展成红三军团,参加了历次反围剿和长征,作为主力军团战功卓著,如果有山头,那么红三军团就是彭德怀的山头,可为什么要在看到胜利曙光的时候取消红三军团,编入林彪的红一军团呢?

文章图片1

红军时期的彭德怀

彭德怀在他的自述里是这样说的:

从哈达铺到保安县,还有千余里,要经过六盘山山脉。那时干部和战士真是骨瘦如柴,每天行军,还少不了百八十里。沿途还必须战胜敌军阻击,尤其是敌骑袭击。为了充实战斗单位,准备继续战斗,部队需要缩编:为了保存干部,发展新区,也必须缩编一取消三军团,编入一军团。

还有一个重要的原因,因为中央红军减员严重,彭德怀觉得无论如何要把红一军团的火种保留下去,因为这个军团是毛主席领导的秋收起义发展起来的,所以他为了顾全大局,提议把自己的红三军团的番号取消,编入林彪的红一军团。

做出这个决定是非常难的,要知道这支部队在彭德怀的领导下走过了差不多7年的时间,历经无数大战和艰难时刻,从最强盛时期的17800人,到现在的2000余人,经历过长征后,战士们个个破衣烂衫,看上去就跟叫花子一样。

如今这支队伍就要改编了,面对这批出生入死多年的同志们,彭德怀这位日后面对世界最强国家领导的联合国军都不怵的钢铁硬汉,流下了眼泪。

在改编命令宣布之后,彭德怀在红3军召开了会议,在说明缩编和取消红三军团的理由后,彭德怀带着浓重的感情做了自我批评,他对着一起出生入死多年的战友说道:

“我的脾气不好,骂过许多人,请同志们批评和谅解。不过我过去对你们这些团以上干部要求很严格,有时甚至苛刻一点,这都是对你们的爱护;否则,有的同志可能活不到今天,这也可以说是'骂’出来的吧!”

不过虽然红三军团只剩下了2000人,彭德怀仍然充满了信心,说剩下的人,全都是精华,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大家再接再厉,一定能取得革命的胜利。

彭德怀日常工作中非常严厉,确实也喜欢骂人,不过也如他所说,他只是对干部要求严格,对战士却从不打骂,如今红三军团就要撤销了,指战员们听到彭德怀这样说,对他更加敬重。

彭德怀主动要求取消红三军团的番号,编入红一军团的举动,是顾全大局的举动,但是他的这一举动,并不能得到所有人的认同,并因此引发了一些小风波。甚至到了20多年之后,还有人把这件事提出来,说这是彭老总的“阴谋”。

2.改编风波

红三军团取消后,改编为陕甘支队第二纵队,军委从红一军团抽调了一部分干部到工作,一方面是整顿纪律,一方面是磨合,为以后的工作打基础。

但是红一军团抽调过来的干部对红三军团的印象普遍不好,看不起红三军团;加上第二纵队负责后卫工作,要一边同尾追的敌人打仗,还要不断地整顿纪律,搞得部队苦不堪言,干部们情绪很低落。

为什么同是革命队伍,且两支队伍在一起很长时间了,红一军团的干部会瞧不起红三军团呢,主要原因有两点:

第一是红三军团的战士们形象太差,由于红三军团在过草地以前,去迎接红四方面军,战线拉得过长,过草地的时候又担任后卫任务,根本没有时间整训和准备物资,所以比红一军团要困难许多,到达哈达铺的时候,红三军团的战士们一个个衣衫篓缕,除了枪支弹药外,就是腰上绑着一个烧得黢黑的喝水缸子,说实话跟叫花子没有两样。

第二是红三军团的生活作风问题,在《亮剑》中有这样一个场景,赵刚说到,一支部队的气质,往往和部队主官的气质相似,其他方面也是一样。彭德怀一生艰苦朴素,在他的影响下,红三军团一直保持着艰苦朴素的本色,上下一致,官兵平等,领导和战士的伙食一样,不许搞特殊。但是红一军团却完全不是这样,领导和战士们标准不一样,这让红一军团过来的人很不习惯。

文章图片2

和彭总一样耿直的张爱萍将军

彭德怀大公无私提出整编,但是别人却并不领情,有一次部队开会,原红三军团13团的干部张爱萍因为驻地较远,所以到会稍晚,但是没有迟到,但是主持会议的领导看着衣衫破烂的红三军团就说:“看看,你们部队的作风一贯就是稀稀拉拉的……

张爱萍后来被称为“第二个彭德怀”,除了工作作风比较像之外,性格也比较像,听到别人说”你们你们“,还说红三军团稀稀拉拉,张爱萍火气蹭一下的就上来了,都是枪林弹雨中过来的人,况且说的是整个红三军团,谁吃你这一套。

张爱萍当场脖子一梗,说:“开会时间是以手表为准,还是以先到为准?”责问的领导大有来头,据说是28个半布尔什维克之一,对方没想到张爱萍敢反驳,当场两个人就开始争吵,继而大打出手,扭打在一起。

当时毛主席就坐在主席台上,脸色很不好看,但是张爱萍不管这个,他和彭老总一样,不畏权势,说的不对就要争。

但是打架事件过后,张爱萍被一纸命令调到政治部当统计干事,张爱萍在接到电话后得知要调离军队,立马火了,把电话一摔,说:“要撤老子,就他妈明说!”

张爱萍的事件只是一个缩影,两支部队,因为领导人的不同,工作和生活作风肯定不同,红一军团看不起红三军团,但是红三军团也很不习惯红一军团干部的作风,因此红三军团的战士和干部们,都在想着有一天能够恢复红三军团的建制和番号,但是这一天始终没有到来。

3.改编成686团

中央红军到达陕北同徐海东和刘志丹的红15军团会合后,中国工农红军陕甘支队改为红一军团,下辖两个师,红1师和红4师,其中红1师是之前红一军团的底子,红4师则是红三军团的底子。

看到红一军团恢复了番号,让红4师的官兵看到了希望,认为在不久的将来,红三军团也将恢复番号,红4师甚至在东征战役时提出“猛烈扩大红军,恢复红3军团”的口号,然而事实证明,恢复红三军团,仅仅是一个传言。

不过这个传言和红4师的举动也证明恢复红三军团是许多战士们的心愿,不过这个心愿永远都没有实现的可能了,历史在向前发展,抗战全面爆发后,连红一军团也消散于无形。

抗日战争全面开始之后,所有部队进行了整编,根据与国民党达成的协议,将陕甘宁地区的红军主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简称八路军。

以红三军团老底子为基础的红4军改编为八路军第115师第343旅686团,被人们称为“老六团”和“平江起义团”。

文章图片3

八路军战士

这支部队骁勇善战,在每一次战役中总是担任最艰巨的主攻和突击任务,在抗日战争中立下了汗马功劳。

平型关战役中,686团担任主攻任务,占领老爷庙以东3阵地,向日军实施中间突击,然后分割包围歼灭日军,圆满完成任务,取得了抗战以来的第一个大胜利。

随后不久,686团又取得了广阳伏击战的重大胜利,伏击了日军第20师团第40旅团的第79联队的辎重部队,歼敌仅1000余人,并缴获了骡马、步枪和大批军用物资。

1939年的陆房突围战斗,686团为保卫指挥机关,面对强大的日军,越战越勇,先后打退了日军9次冲锋,最后成功突围。

陆房战斗虽然是一次突围战,但是毙敌1300多人,比名震天下的平型关战役的战果还大。

1940年,686团继续改编,其中一部改编为115师教导2旅6团,另一部改编为115师教导4旅10团,老平江起义部队的种子一分为二,在其他部队继续生根发芽。

4.平江起义团

1945年,115师教导2旅6团改编为山东军区第师第1团,向日军发起迅猛的进攻,攻占了诸城、青口、新安镇等重要城镇,为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写下了浓重的一笔。

抗日战争胜利后,这支部队北上东北,改编为东北民主联军第1师第1团,之后东北民主联军第1纵队成立后,这支部队又成为第1纵队第1师第1团。

在著名的死战四平中,第1团参加了三次,“四平保卫战”、“四平攻坚战”、“收复四平战”,打出了第1团的威风,其中第1营获得了“战斗模范营”的称号,2连获得了“钢铁连”的称号。

在解放锦州和沈阳的战斗中,第1团在黄家窝铺歼灭敌14师指挥所,击毙师长许绍祥及以下500余人,取得了重大战果。

1948年11月,东北野战军第1纵改为中国人民解放军第38军,第1团也更改为38军112师334团,随后入关参加平津战役,在攻打天津的战斗中,冲入设在“忠烈祠”地下室敌总指挥部,活捉了天津警备司令陈长捷、副司令邱宗鼎等七名高级将领。

文章图片4

随后这支部队随四野一路南下,一直打到广西,为全国的解放做出了巨大贡献。

朝鲜战争爆发后,这支部队是第一批入朝参战的部队,参加了第一次到第四次战役,在第一次战役中,38军并未达到预期战果,被彭老总狠批了一顿,让38军军长梁兴初无地自容。

彭老总之所以大骂梁兴初,是因为他知道在38军中,还有一支平江起义的种子队伍,所以才严厉的批评38军。

也许正是在彭老总的激励下,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创造奇迹,获得了“万岁军”的称号。334团也获得了“英雄部队”的荣誉旗。

5.平江起义第一团

从686团分出的另一支部队是115师教导4旅10团,这支部队的底子是686团第3营,是实打实的平江起义部队的老底子。

在1945年,这支部队编入冀鲁豫军区第1纵队第2旅,到了1949年,改番号为16军47师139团,因为该团有平江起义的老部队,所以称为“平江起义第一团”。

随后139团随解放军大军南下,参加了渡江战役,之后的一个月内,转战江西、浙江、安徽、福建等省,参加战斗十几次,解放了7座县城,俘敌5000余人。

1949年12月,139团入川作战,取得了俘虏敌军宋希濂中将及以下官兵7000多人的重大战果。

新中国成立后,贵州匪患严重,139团开赴贵州执行剿匪任务,在一年多的时间里,作战2000多次,几乎每天都在打仗,共歼灭土匪20000多人,取得了剿匪的巨大胜利。

1951年,抗美援朝进行的如火如荼,139团奉命入朝参战,曾担任反登陆和反空降的任务,6月,开赴38线,并参加了1952年的上甘岭战役和1953年金城战役。

文章图片5

朝鲜停战后,139团一直待在朝鲜与敌对峙,长达5年之久,一直到1958年4月才奉命回国,驻扎在辽源地区。

1998年大裁军,139团所属的47师退出现役,所幸139团改归第46师建制,这支英雄部队的番号得以保留。

所以,彭德怀元帅领导的平江起义部队,现在还剩下两只种子部队,那就是解放军334团和139团,一个称“平江起义团”,另一个称“平江起义第一团”,为了这件事,两支部队还找过为这两支部队题词的开国中将张震,张震将军表示,自己就是红三军团出来的,这两个题词都没有错,这两支部队都是平江起义部队为底子的队伍。

彭老总一生耿直,大公无私,不畏权贵,是军人的理想化形象,他领导的起义部队如今还剩下两支队伍在蓬勃发展,这是告慰彭老总和黄公略烈士的最好消息。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