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女孩,女人,其他:句号很少,你我的故事并没有结束

 陶鹿在读书 2023-01-18 发布于上海

翻开小说《女孩,女人,其他》,每一章的每一小节都是由松散的句子构成,一小节只有一个句号。整本书的句号可以用十根手指头就能数明白。这样的另类形式写作,充满了仪式感,如诗歌一般的节奏并没有影响阅读的观感,似乎作者想打破标点符号的束缚,更能倾诉自己的观点和讲述自己的故事。

作者伯娜丁·埃瓦里斯托,历史上第一位布克奖黑人女作家得主。因为她本身的身份与生活经历,她的作品聚焦书写英国非裔族群的移民史和身份认同问题,并且书中多关注的问题更多不是指向历史,而是面向现在和未来。

一年到头,漂过的脏辫打理得如同生日蛋糕上的的蜡烛,立得笔直大圈银耳环,非洲粗手镯,涂粉色唇膏”,这身打扮带有很强的信号,五十多岁的戏剧人阿玛经历了主流的排斥,终于接受了导戏邀请。在奔赴剧院的路上,她回顾了自己的前半生。父亲生在二十年代的加纳,是忙于拯救世界参加社会活动的记者。母亲是苏格兰的混血儿。自己出生在六十年代的伦敦。年轻的她是激进自由的黑人女权主义者,建立戏剧社团、打工、拥有庞大的同性感情圈,文化、阶级、种族、宗教、年辈在她心中成为扭不开的结。在外面闯荡的她最终还是回到了家里,她从一开始的不理解父亲,觉得母亲被压制,到父母葬礼上后悔莫及,那一刻,她似乎理解了父母那一辈的时代文化。

女权主义的阿玛最终还是生育了女儿亚兹,虽然她认为这个孩子是她的反文化实验。这位一直在自己戏剧领域做自己的女性,似乎想把自己内心的真正声音和对命运的不懈抗争传递给孩子,她希望女儿成为女权主义者,但女儿对她说,未来大家都是非二元性别,自己是人文主义。

非二元性别是近几年的热门话题,现实生活中,《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曾经因为自己的跨性别言论在纽约受袭,甚至收到死亡威胁,被踢出哈利波特世界。所以在《女孩,女人,其他》里,作者柏娜汀.埃瓦里斯托虽然选取了12个不同阶层、职业、性向的英國非裔女性。勾勒她们的人生交叉线上展现的生活剪影,更多是掀开最受时代多远价值观冲击的典型人群的生存状态,所以12个女性所遇到的问题也是现代人的生存困境。

现代社会呈现出更加多元的趋势,很多时候需要人类去接受这些不断涌出的新观点,而过去固有的问题依旧存在,尤其是黑人女性,平权运动数十年过去了,历史教训依旧血淋淋,如同书中提及的阿玛父一辈与女儿亚兹这一代年轻人。

亚兹想得到思辨控制权,对于世界政治、自己混乱的原生家庭,她有自己的看法,也有自己的思想困境。她的四人党闺蜜团,几乎是一个小的联合国。各种种族、阶级、性别的问题不断发生,亚兹见证了财富与特权如何改变人生走向,社会环境逼迫亚兹这样的女孩子提早成熟,开始拿起武器战斗。

对于亚兹现在的年轻人来说,与祖父一辈的斗争不同,她们开始重新审视和认知世界的不同和差异,同时也拥有更加丰富的文化观念,并能自主发表自己的观点,寻找到属于自己的社会位置。

相互交织的12个不同职业年龄的女性的命运,无论遇到什么样的厄运和不公,她们都在摸索属于自己的那一条道路。作者所讲述的内容超过了种族阶级,包罗万象,所涉及的主题很多,在幽默感伤坚定的文字中趟过生命之河,未来是什么样子,作者应该希望未来社会能够容得下任何一个人,保护任何一个人,不分你我。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