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青山居玉器市(下)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接上文)

琳琅馆玉器市开设之前,虽然早在清乾隆年间琉璃厂火神庙内就有了珠宝玉器市,每年正月初四至十五日准许摆设玉器摊,但这个庙市是直接把玉器卖给用户,据传只许三品以上的官员及其眷属进入选购,并不是玉器业商人相互交换行情和交易的地方。琳琅馆玉器市的开设,则使玉器业行业中人有了聚会磋商业务的场所。不久,琳琅馆玉器市因坐落的地点太偏僻,又因青山居茶酒馆的主人多次邀请,这个玉器市就迁到青山居茶酒馆来了。

青山居玉器市最初只有三十个摊,连同其隔壁露碧阁里摆的十几个摊,也不足五十个摊。民国以后,外地和外国商人来京做珠宝钻翠生意的人越来越多,北京的青山居玉器市也就中外驰名了。青山居茶酒馆的地方不敷玉器集市应用,于是,在北羊市口南段的上四条胡同里也逐渐有了玉器集市摊贩。每天早晨6点钟左右,一些玉器商就用木板架上板凳,支起临时货摊,有的还用苫布搭起简易凉棚,摊子一个接一个。赶集市做生意的人你拥我挤,甚是热闹,集市一直到上午九、十点钟而罢。

在青山居玉器市上交易的货物品种,大致可分翡翠、珠、钻、宝石、杂项、器皿等几大类,分述如下。

翡翠:翡翠又名硬玉,分翡和翠两种。翡色红,翠色绿。一般说来,翠比翡的价值高。翠绿又分菠菜绿、子母绿、老绿、干绿等多种。翠的价值高低不仅要看翠石的大小和色泽,还要看它的质地成分,一般以其玻璃体光泽半透明者为佳品。翠以似假实真为上,因为看来似假的、实际是真的,这种翠最为难得,也最难于鉴别,所以在市上都争着观赏鉴定并出高价抢购。翠上有毛病叫有绺,即人为或自然形成了线道。绺分深浅,绺浅的翠买回来可以加工磨掉,但不能磨伤影响其体的表面光泽。所以,有些手工业主就用低价从市上买回有绺的翠,经加工磨制后当作好翠再高价出售,很能赚钱。

珠:珠分真珠、养珠、碎珠三种。真珠珠色乳白或略带黄色,有光泽,不一定很圆。养珠是人工培养的,较圆。碎珠是真珠或养珠的残碎品,在市上交易多销往中药店做珍珠粉的原料。过去在青山居玉器市上,常见有珠宝商人买到清代官宦的朝珠,然后分等按个转售。

钻石:钻石在青山居玉器市开市之初很少交易,因当时我国还不能做钻石的工艺加工。抗日战争胜利后,钻石在这个集市上逐渐多起来。钻石以没底漏的为佳品。所谓没底漏,即钻石的多面体成锥形,没脏,质地纯。钻石有纯白和稍蓝两种色泽。这个集市上收售作为装饰品的钻石,钻石摊按销往地不同分为东洋庄和西洋庄。

宝石:宝石又分红宝石、蓝宝石。蓝宝石以六道线、反光为佳品。有的蓝宝石不出六道线,但经手工业者从市上买回加工磨制,能磨出六道线来,可以在集市上再高价售出。

杂项:青山居玉器市上交易的杂项有珊瑚、青金、琥珀、玛瑙、水晶、黄晶等。

器皿:这个集市上交易的器皿大多是手工业者用白色玉石雕琢磨刻而成,多为宝塔、炉、鼎、笔洗、人物、鸟兽。清末和民国初年,在青山居玉器市上如果出现一个年代久远的鼻烟壶,无不视为珍贵的古玩,争相品评,重金收售。如:一个雍、乾时期的辛家坯料壶,约值白银千两;袁氏坯料壶,一个也值银三百两;其他如古月轩料壶,马少轩的里画壶,一面有画一面有字,均是名品,价昂贵。

从以上分类可以看出,青山居玉器市是集珠宝、钻翠、古玩、杂项之大成,琳琅满目,光彩照人,不仅行业中人要争相光顾,以获巨利,同时也常招徕外国人到此游观。

每天光顾青山居玉器市的本行业中人,按其不同的经营方式,可以分成以下几种:

一、做“刀吃”货的。这种人是亦工亦商,又做买卖又做手艺。他们从集市上买回料子,回家磨成戒指面、马蹬(一种形似马蹬的首饰)等成品,再拿到集市上出售。

三、开手工作坊。这种人开手工作坊,收徒弟,雇伙计,家里有几张大水凳等操作工具。他们从集市上收买原料,加工磨制成成品后拿到集市上成批发售。

三、座庄。座庄是派人专门从集市上买回成品,销往外地或卖给外商,也直接卖给使用者。他们只在集市上趸货,不在集市上转手倒卖。座商又分有字号的和没字号的两种。如上四条一带的天兴号,聚古斋、振德兴、同聚祥等店铺,均为有字号的座商。但有的座商虽然有字号,却没有门面。没字号的座商,没有门面,属连家铺性质,但有的也有徒弟、伙计。

四、跑城儿的。前面已经说过,跑城儿的是专门从住户收买玉器,或从北京各地的小市上“打鼓儿的”摊贩手里买玉器什物,拿到青山居玉器市上来卖。过去,有些达官显宦破落户卖祖辈传留的珠宝钻翠,又不肯放下架子拿出家去卖,而把打鼓儿的叫进家来,因此打鼓儿的也常能买到一些珍珠项链、翠石戒面等贵重物品;而跑城儿的从打鼓儿的摊贩手里也常可买到俏货,再转卖,赚大钱。

五、跑金店的。过去北京城里的一些金店都经营珠宝钻翠。跑金店的行商,从玉器市上收买珠宝钻翠成品,挟包串前门外廊房头条、二条、三条等处的金店去兜售。

六、做外加工的。做外加工活的,纯属手工业者,他们没有本钱,只凭工力,经常到玉器市上接受外料加工,如给原件亮光、打眼、镶嵌、磨活、铡活等。此外,一些与玉器行业有关的手工作坊,也常有人来市上招揽活计。如小器作,给成品配制木座;锦匣作,给成品做装饰匣子;金丝镶嵌作坊,给成品镶嵌等等。

由于上述众多的光顾者经营方式不同,交易品的种类不同,使得青山居玉器市原料与成品并陈,手工操作者和商业经营者杂聚。

在青山居玉器市上,本行业人员有一种特殊的交易方式,看来颇为奇特有趣,名为“撺货”。撺货是怎样进行呢?譬如跑城儿的或是做“刀吃”货的,在早晨开市后拿出几件成物出售,买者由于都想抢先买到俏货,就争先恐后地抢购。谁要是先把货物抢到手,谁就攥着货物跑到远处去细细品察成色质地,琢磨价值;而另一个想买俏货的人,往往追过去,从前者手中把货物夺过来,又跑到别处去察看。

如此,一件货物往往被“撺货”者你抢我夺,东奔西跑地追逐品察多少次,然后大家分别到卖货人那里用袄袖里打手势的方式暗中给价钱。尽管一件货物有几个人先后给了价钱,但给的价钱多少彼此不知道,只是卖主心中有数,这样卖者就可以择付高价者出售了。这种你抢我夺的买货方式,会不会把货物给抢丢呢?卖货人是不会担心的,因为在这个集市上买货的人都是熟人,大家天天见面,谁也知道谁的家底,不怕有人会把货物抢跑。当这种本行业人员的“撺货”交易搞完后,集市上才摆摊售货,非本行业的顾客,这时才可以在摊上买货品。

本世纪三四十年代,北京市政卫生条件差,早晨这个玉器市开市时,正是粪便工人沿街串巷掏粪倒马桶的时候。上四条、北羊市口一带胡同又狭小,玉器市上“撺货”的人东奔西跑,往往撞在掏粪车上,弄得衣襟上裤角上都是粪便,实在煞风景。因此,当时的玉器业同业公会有人发起募捐,筹资在中三条西口把口处买下一处房产,建立了一个“撺货”场,使后来的“撺货”交易有了固定场所。

随着玉器市的兴起,崇文门外上四条一带陆续开设了很多珠宝钻翠商店,一些外国客商常来这里选购货物,外省的玉器商人也来这里光顾,这就更加促进了玉器行业的发展。由于玉器业的兴盛,其辅助行业作坊,如小器作、锦匣作、拔丝镶嵌作,也多在上三条、上二条、中三条、中四条等地建立,遂使崇文门外成了手工业作坊林立的地方,这也就使青山居玉器市更加繁荣。

1935年,有人把靠近上四条东口的一家织布厂厂地买下来,盖起了形似东安市场式的摊贩场棚,原在上四条一带街上露天摆摊的玉器摊贩都搬进来摆摊售货,仍然是每天上午进行交易。因为玉器市的兴起原是在青山居茶酒馆,所以这个大棚也就相沿称为青山居。这个青山居大棚玉器市场,共有二百多个摊位,每摊只占二尺宽的地方。开始每摊每天收场租5角,后来涨到2元。货物多的摊商,一个摊位货物摆不下,要租用双摊,每天付租费4元,花费也算可观了。

解放后,在党和人民政府的领导下,青山居玉器市成立摊贩联合会,建立了互助组,由联营组发展到公私合营;后由北京市特种工艺品公司领导,将原有的310户摊贩从青山居旧址迁到崇文门外大街上四条东口外,成立北京市特种工艺品综合商场,经营品种更加丰富多彩,深受国内外顾客的欢迎,在国际上享有很大声誉,从此,青山居玉器市也就不复存在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