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北京的雕漆行业(下)

 新用户8926AVU2 2023-01-18 发布于北京

(接上文)

雕漆产品的生产周期较长,多数产品从设计到出厂要半年时间,高档产品则需要二三年的时间。这是由于在雕刻以前,需将调配好的漆料反复多层地涂在胎型上,待漆半干时(由液体变成固体),才可用刀在上面雕刻出各种图案、纹样,并村托以各种精美的锦纹,使漆层具有浮雕效果。由于所用漆色和技法不同,分别有剔红、剔黄、剔黑、剔彩、剔犀之称。两种或三种色漆以一定厚度交替涂在胎型上,然后按一定角度刻出云头或回纹等图案,在刀口的断面上可以看出不同漆层的叫剔犀。目前,北京雕漆以剔红、剔黑为主,其它如红地黑花、黑地红花、黄地红花、绿地红花以及黄、绿、红三色的剔彩也常见。现将雕漆产品的制作过程和制作技艺简述如下:

1.设计——根据客户需要或设计师的创造进行。具体设计又分两种:一是造型设计,如瓶、罐、盒、盘等,现在又发展增加了实用品,如家具、立体兽类等。二是图案纹样设计,根据造型特点,设计出山水人物、花鸟、龙凤等外观图案。

2.制胎——根据造型设计制成胎型,称为制胎。解放前的北京雕漆,继承明、清两代的传统工艺,一般都用木胎、锡胎和脱胎。解放后的北京雕漆多以铜为胎,内壁用珐琅釉作里。家具和立体兽用木胎或脱胎,而且用黑退光漆作里。这样不仅美观,而且可防止胎型受潮和变质。

3.光漆——在作好的胎型上反复涂上漆层,称为光漆。第一层漆涂上阴干后,再涂第二层,如此反复,达到工艺所需要的厚度为止。一般产品涂漆80层到100层左右,厚约6毫米。大型高档产品可达400层以上。

4.画工——将设计好的图案和纹样画在光漆后的胎型上,称为画工。画工的主要用具是毛笔,画时要求线条流畅,图案清晰,力求符合设计原样。较大批量的产品采用制版复印的办法,但还需进行补画才行。

5.雕刻——图案纹样画好后就可以按照所画图案进行雕刻。雕刻是制作雕漆产品的一个重要环节,因为雕漆产品的艺术性是通过雕刻技艺体现出来的。雕刻的主要工具,是用各种大小形状不同的雕刻刀,如刺刀、起刀、片刀、弯刀、铲刀、凹面刀、切刀、勾刀等等。雕刻的基本刀法很复杂,它不像画家的笔那样“龙飞凤舞”,泼墨撒彩,挥毫自如。雕刻必须做到:层次分明,刀法利落,底要平正,线要规矩,锦纹均匀,一丝不苟。

6.烘干、磨光——将雕刻后的器皿放入干燥室内烘干,使其坚固。磨光要求色泽光润,藏刀不露,经过磨光,一件完整的雕漆工艺品即告完成。

解放后,党和政府对工艺美术行业十分关心,北京雕漆行业如枯木逢春,逐步得到恢复和发展。

1951年4月,由44名雕漆手工业劳动者组织起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由于生产关系的根本变革,促进了生产力的飞跃发展。随着我国对外贸易不断扩大,雕漆工艺品出口数量也逐渐增多。1958年北京雕漆生产合作社正式转为北京雕漆厂,职工人数由原来的四十多人发展到512人。

现在学习雕漆技术的青年徒工再也用不着偷学了。从1958年以来,开始订立师徒合同,师徒之间实行包教保学,由厂领导按时检查合同执行情况。一般是一个师傅带一个徒弟,也有带两个或三个的。徒工除学习操作技术外,还要学习一定的绘画知识。学徒一般为期两年,出师后即评定工级。一批新的工人进厂,首先订立师徒合同,并举行隆重的拜师会,由师徒和厂领导及家长参加。工艺美术师刘金波有一绝技,铲山能出四面。他和他的徒弟满建民订立包教保学合同后,多次给徒弟作示范,还利用假日到公园看真山,又画又作,反复多次地传授绝技,使徒弟尽快地学会和掌握铲山技艺。过去艺人的一些绝技,只传给自己家里的人,不传外人,这个界限已经不存在了。过去的家传,也只是传子不传女,现在许多艺人是千方百计地把技艺传给下一代。

建国几十年来,广大工人和设计人员,认真贯彻执行毛泽东同志关于“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推陈出新”的方针,不但设计制作出丰富多彩更多更好的雕漆产品,而且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有了新的提高。在合作社时期的1955年,我和几个老工人一起设计生产了一对三十寸剔红周夔耳大瓶,主题图案是我国传统民间故事“木兰从军”,造型古雅大方,人物姿态生动,获得有关部门的好评,并作为国家保留产品,不出售。1958年生产的反映现代题材的大屏风,高三米,宽五米,图案是“密云水库”,明朗清新,用牙白色的漆作底,富有雕漆的传统工艺装饰性。这件作品后来被人民大会堂选用,受到各界人士的赞赏。

北京雕漆在雕刻技艺上也有新的发展。过去一般是平雕,现在已出现了浮雕、镂空雕、立体圆雕。用漆的颜色也比过去大为丰富。“雕漆花篮盘”是一件用浮雕、镂雕、立雕技术相结合而制成的新型产品,它不仅进一步增强了雕漆表现手法,也扩展了新的内容。

它是模拟竹编花篮形象浮雕而成,篮中的花有月季、牡丹、桂花、梅花等,花瓣、花蕾、花叶、花枝相间交错,姿色万千,是通过立雕、镂雕而成的,仔细观赏,整个花篮突破画面,有很好的立体感,宛如一簇盛开的鲜花。这件作品是雕漆技艺进一步提高的代表作,受到工艺美术界高度的评价,多次在国内外展出,并在全国工艺美术品展览会上被评为优秀作品。它使雕漆这朵古老的工艺美术之花,焕发出崭新的艺术青春。

又如“雕漆球”,可以说是北京雕漆新工艺新造型的体现。它是用多种漆的颜色套雕的多层漆球,层层都有精美的图案和花纹,球的每一层可以灵活地转动。这件作品是青年工人杨北利通过象牙雕刻艺术发展而来的。它比起象牙雕刻来,不受材料形状的限制,可以充分发挥雕漆艺术之长。它的出现,使雕漆工艺突破了一个新水平,引起工艺美术行业的高度重视。

国内外贸易的不断发展,对工艺美术行业提出了新的要求。为了不断满足市场需要,最近几年来,雕漆产品逐步创新,逐渐使工艺美术品日用化和日用品美术化。设计人员积极地创作了实用的雕漆品,受到外商的欢迎,也为雕漆产品的出口扩大了销路。像雕漆“围棋盒”,外表古雅庄重,纹样严谨,雕工精细,保持了北京雕漆的传统特点,并由于采用脱胎和特别漆料作里,既富有弹性,又无声响,投取棋子方便,很受棋界欢迎,大量销往日本。又如雕漆“象绣墩”,看上去真似一只恬静的小象,形象庄重,性情温顺,仿佛时刻等待人们来骑乘。这是一件工艺品与实用品相结合的产品,可以把它摆在门前骑坐,也可以陈列在房间里观赏。它有木胎、脱胎两种,小象的眼睛和牙,都引用镶嵌工艺。这种产品颇受商业部门的欢迎,1980年试产二十只全部售完,1981年又接受订货一千只。

雕漆“墙壁画”,也是解放后雕漆工艺的一项创新发展,它是为装饰高级建筑物室内墙壁而设计制作的新产品。在制作上采用木胎,似一扇扇屏风,雕刻完成后,镶进墙壁,乍看去,酷似建筑物本身原有的一个自然装饰部分,所以称之为“雕漆墙壁”。它的图案选择根据用户要求而异,有山水、花鸟、盆景,也可设计传统的中国历史故事图案。这是雕漆艺术为现代化建筑配套服务迈出了可喜的一步。此外,雕漆产品近年来生产了大量的实用品,为国家扩大了出口,增加了外汇的收入。由此可见,雕漆工艺越来越向实用综合工艺发展,才能表现更丰富的内容,因而,才能有更广阔的前途。

雕漆工业的年产值,1951年为一万多元,到1981年增至六百七十多万元。1981年全国质量评比中,“紫禁城”牌雕漆制品荣获百花奖的金杯奖。

现在我们还能看见有的元明清三代的精品,下面就列举一二:

“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圆盘,元代,高2.8cm,口径16.5cm。盘以黄漆为地,以写实手法在盘中雕刻一朵硕大盛开的双瓣栀子花,间有四朵含苞欲放的花蕾,枝叶舒卷自如,肥腴圆润,布满全器。盘背边雕刻香草纹,线条峻深而圆转自如。近足处有“张成造”三字针划细款。“张成造”剔红栀子花纹盘,髹漆肥厚,刀法浑厚圆润。它既是元代雕漆的精品,又代表了当时雕漆工艺的最高水平。

“杨茂造”剔红观瀑图八方盘,元代,高2.6cm,直径17.8cm。清宫旧藏。盘八边形,内壁八方开光,分雕三种锦纹地以示天、水、地的不同空间。锦地上压雕一幢殿阁,阁畔苍松挺立,一老者身临曲槛,眺望山前飞瀑,身后与阁内各有侍从一人。盘口边刻以仰俯花朵组成的图案。盘底髹黑漆,足内有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系后刻,足边左侧:“杨茂造”针书细款隐约可见,是为标准的杨茂款识风格。明代宣德时有改刻并填掩前代雕漆款识的现象,明代刘侗、于奕正合著的《帝京景物略》中对此有记载。

“张敏德”造剔红赏花图圆盒,元代,通高7.5cm,口径20.4cm。盒盖面雕窄长的回纹和方格花卉两种锦纹地,上压殿阁人物。以围栏界出庭院,雕殿阁翠竹,湖石环抱,阁内二童子作饮膳之备,庭院中二人赏花。盖壁与盒身黄漆地上雕各种花卉。盖内一侧有“张敏德造”针划4字细款。此盒构图完美,刀法精湛,状物逼真,俨如一幅工笔画。其刻款与雕刻风格均与张成雕漆一脉相承。据文献记载,元代雕漆的基本特征为“藏锋清楚,隐起圆滑”,此件作品完全体现了这种特征,为元末雕漆的一件杰作。

剔红双龙牡丹纹圆盒,明早期,高7.4cm,口径44.2cm。盒平盖,盖面以牡丹纹衬底,雕两龙奋爪相向作戏珠状,动感强烈。盒壁上雕花卉和龙纹。盒底髹黑漆,显浮躁,系为后配底,无款识。此盒纹饰精美,龙形雄伟,与永乐、宣德时期花卉题材雕漆作品通常采用黄漆素地的处理方法不同,纹饰空隙以朱漆为地,满刻精细的菱花锦纹。此种做法在永乐时期的剔红器中实属少见。永乐时期的雕漆器髹漆层次明显增多,有的作品厚达一、二百道,因此花纹上下起伏,层次丰富,增强了立体感,这是明代对雕漆技艺的新发展。这个时期以花鸟鸣禽为题材的作品多以盛开的花卉作地,成双成对的雉鸡、孔雀、龙螭等于花丛中飞舞,意境浪漫,为一种新的风貌。此盒漆层肥厚,刀工圆熟,其装饰风格以及龙纹等都具备永乐雕漆的标准特征,代表了明代永乐雕漆的最高水平。

剔红垂钓图二层方盒,明早期,高6.2cm,口径5.5cm。盒方形,委角,双层。盖面雕天、水、地三种锦纹为地,其上压雕垂钓图:月映江岸,疏林之下一老叟手持钓竿仰头望月,意境静谧。构图虽粗犷简练但不失意趣,人物神态生动,雕磨细腻。器壁雕刻牡丹花卉。盖内有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御题诗:“靖难兵回称永乐,果园漆器制精良。盒图垂钓一老叟,广孝应缘拟广张。乾隆癸卯御题。”并钤“比德”、“朗润”印两方。据该盒花纹及雕刻风格应为明早期作品,但髹黑漆的盒底右侧边缘有刀刻填金“大明永乐年制”竖行楷书款,与常见的永乐针划细款风格有别,应为后髹底时所刻假款。

剔红葡萄纹椭圆盘,明永乐,高3.1cm,口径18.5-26.8cm。盘椭圆形,通体髹肥厚朱漆,盘心雕刻葡萄枝叶图案,中部硕大的葡萄高出盘心,凸起表面约15mm,晶莹饱满,这种局部凸起的处理方法几近圆雕的境地,为前所未见。盘底髹黑漆,刀刻填金“大明宣德年制”六字款,款下被涂掩的“大明永乐年制”针书细款仍依稀可辨。此器为明早期官办漆器作坊果园厂的优秀作品,集中体现了这一时期雕漆工艺的水准与风貌。

剔红雅集宝盒,清乾隆,高11.6cm,口径33cm。盒圆形,平盖面,矮圈足。通体髹朱漆。盖面作圆形开光,内雕单线回头天锦和水波锦纹,分别表现不同的空间。画面正中山石耸立,芭蕉、松叶繁茂,山石前界出空地,在龟背“卍”字锦地上压雕文人雅集图:一长须长者正挥毫泼墨,左右两长者和身后两侍者面带笑容地凝神观看。人物眉须细腻,神情生动。盖壁龟背锦地上雕刻各种团花图案,具有较强的立体效果。此种装饰图案和雕刻手法为清乾隆时期的风格。盒上下口沿雕连续回纹。盒底髹黑漆,刻“大清乾隆年制”楷书款,盖内黑漆地上有刀刻填金“雅集宝盒”四字器名。

剔红枫叶秋虫图盒,清乾隆,通座高8.5cm,口径13.5-10.5cm。盒枫叶式。通体朱漆雕枫叶细密的筋脉作锦地,压雕秋蝉、蝈蝈各一。盒内髹黑漆,内底刻楷书“大清乾隆年制”六字款。盒下承枫叶形座,边刻海水及莲瓣纹。清代雕漆重刻工而轻磨工,乾隆时雕刻尤为精工纤巧。当时雕漆的新风格往往通雕锦纹而不多加装饰,或锦地面积增大,缩小花卉草虫等纹饰。此盒即利用枫叶细密的筋脉作锦地,仅雕刻两只秋虫。以自然物象刻成锦纹图案,匠心独具,细微精妙至极。此盒形制新巧,雕工精致,状物摹写,生动逼真,是乾隆雕器漆中出类拔萃的一件。

剔红团花书函式匣,清中期,高30cm,长32.7cm,宽20.2cm。匣呈大小书函叠压式,可开合,内装小匣四个,下承连足底座。匣顶平面雕“太平广记”四字,两侧面用切成的木片粘合成书函状,正背两面雕回纹锦和各种团形花卉纹样,底边和足边均雕回纹,底髹黑漆,无款。该匣造型别致,团花装饰非常新颖。其雕刻的精致、花纹的繁细、不施磨工的手法反映了清中期雕漆工艺高超的技能。此匣为清代雕漆最具特点的代表作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