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小品百练:吕氏春秋•顺民2

 一中大语文 2023-01-18 发布于福建

先王先顺民心,故功名成。夫得民心以立大功名者,上世多有之矣。失民心而立功名者,未之曾有也。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
昔者汤克夏而正天下。天大旱,五年不收,汤乃以身祷于桑林,曰:“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于是翦其发,
文王处岐事纣,冤侮雅逊,朝夕必时,上贡必适,祭祀必敬。纣喜,命文王称西伯,赐之千里之地。文王再拜稽首而辞曰:“愿为民请去炮烙之刑。”文王非恶千里之地,以为民请炮烙之刑,必欲得民心也。得民心则贤于千里之地,故曰文王智矣。
越王苦会稽之耻,欲深得民心,以致必死于吴。身不安枕席,口不甘厚味,目不视靡曼,耳不听钟鼓。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时出行路,从车载食,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曰:“愿一与吴徽天之衷。今吴、越之国相与俱残,士大夫履肝肺,同日而死,孤与吴王接颈交臂而愤,此孤之大愿也。若此而不可得也,内量吾国不足以伤吴,外事之诸侯不能害之,则孤将弃国家,释群臣,服剑臂刃,变容貌,易名姓,执箕帚而臣事之,以与吴王争一旦之死。孤虽知要领不属,首足异处,四枝布裂,为天下辱,孤之志必将出焉。”于是异日果与吴战于五湖,吴师大败。遂大围王宫,城门不守,禽夫差,戮吴相。残吴二年而霸。此先顺民心也。
(节选自《吕氏春秋·顺民》)

1.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B.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C.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D.三年苦身/劳力焦唇干肺/内亲群臣/下养百姓/以来其心/有甘脆不足分/弗敢食/有酒流之江/与民同之身/亲耕而食/妻亲织而衣/

2.下列对文中加点的词语及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万乘,即一万辆兵车,“乘”指四马一车。兵车是国力的象征,“万乘之国”属于大国。
B.“越王苦会稽之耻”的“耻”是“羞耻”的意思,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相同。
C.“于是属诸大夫而告之”的“属”是“召集”的意思,与《赤壁赋》中“举酒属客”的“属”不同。
D.要领,文中指腰和脖子,“要领不属”类似于身首异处;现在“要领”多指要点等。

3.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古代先王得到民心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有很多,而失去民心却能建功扬名的未曾有过。由此可知,获取民心非常重要。
B.百姓遭受灾祸是因为商汤一人犯下了罪过,因此商汤认为上天不能祸及百姓;而且,即使百姓犯有过错,也应由他承担。
C.商纣王赏赐周文王千里之地,周文王却愿以千里之地为百姓请求废除炮烙之刑,这是因为得到民心比得到千里之地更重要。
D.越王痛苦于会稽山战败的羞耻,通过一系列手段获取了民心,最后擒夫差,杀吴相,灭掉吴国,并在两年之后建立霸业。

4.把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①以身为牺牲,祈福于上帝。民乃甚说,雨乃大至。
②视孤寡老弱之疾病、颜色愁悴、不赡者,必自食之。

5.作者认为“得民心有道”,获得民心的“道”是什么?请根据第一段的内容概括。

【参考答案】

1.A    2.B    3.B

4.①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
②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
5.做让老百姓喜悦的事,顺着百姓的心意,就可以取得民心,获得拥戴。
【解析】

1.“苦身劳力”为并列结构,意为“使身力劳苦”,中间不能断开,排除CD;“身亲耕而食”与“妻亲织而衣”句式一致,前后断开,排除B。译文:用了三年,苦身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
故选:A。
2.B.“……与《师说》中'于其身也,则耻师焉’的'耻’相同”有误。第一个“耻”,名词,羞耻。句意: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第二个“耻”,意动用法,以……为耻。句意:对于他自己,却以跟从老师学习为羞耻。
故选:B。
3.B.“百姓遭受灾祸是因为商汤一人犯下了罪过”分析有误,原文“余一人有罪,无及万夫。万夫有罪,在余一人。无以一人之不敏,使上帝鬼神伤民之命”,意思是“如果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这是商汤主动要为天下百姓承担灾祸,以取得民心的一种措施。
故选:B。
4.①“牺牲”,祭祀的物品;“祈福于上帝”,状语后置句,即“于上帝祈福”;“乃”,于是;“说”,通“悦”,喜悦。译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
②“视”,探望;“颜色”,面色;“赡”,供养;“食”,给……吃。译文: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
5.题干“得民心有道”,获得民心的“道”,即获得民心的方法。原文提到“得民心有道。万乘之国,百户之邑,民无有不说。取民之所说而民取矣。民之所说岂众哉?此取民之要也”,意在说明无论大国还是小城,都有让老百姓喜悦的事,而百姓喜悦的事情又不多,由此可以看出顺着百姓的心意,做让百姓喜悦的事,就可以取得民心,获得拥戴。

1.本题考查文言断句。解答该题可以根据文意、虚词和结构判断。
2.本题考查古代文化常识与一词多义,答题的关键在于平时的积累与识记。
3.本题考查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的能力,注意将选项与原文作细致比较。
4.本题考查文言文翻译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看有无特殊句式,词类的活用,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出来的句子做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
5.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段内容的筛选和理解。找到相关内容,在仔细理解的基础上,抓住关键信息,仔细概括。

【参考译文】
先王首先顺应民心,所以功成名就。依靠仁德得到民众拥护而建立大功,成就美名的,自古以来不胜枚举。失去民众的拥护建立功名的,从来没有过。获得民众的拥护是有方法的,无论是具有万辆兵车的大国,还是仅有百户的小邑,人民中没有不喜悦的。择取人民所喜悦的事,就获得人民的拥护了,人民喜悦的事难道很多吗?这是获得人民拥护的关键。
从前,汤战胜夏朝而统治天下。天大旱,农业五年没有收成。汤于是在桑林用自己的身体(作保证)向神祈祷,说:“我一人有罪,不要祸及天下人;即使天下人有罪,罪责也都在我一个人身上。不要因我一人不聪慧,使天帝鬼神伤害人民的生命。”于是汤剪断自己的头发,用木夹挤压自己的手指,把自己的身体作为祭祀的物品,来向天帝求福。人民于是大喜过望,雨也大降。
文王住在岐山侍奉纣王,虽遭到纣王的冤枉侮慢,依然端庄恭顺,早晚一定准时朝拜,进献贡物一定恰到好处,祭祀一定毕恭毕敬。纣王很喜欢,封文王为西伯,赏赐他千里封地。文王再拜稽首,辞谢说:“我只愿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文王并不是讨厌千里的土地,用千里的土地替人民请求废除炮烙之刑,必定是想要换取民心。得到民心,胜过得到千里的土地。所以说,文王是非常聪明的。
越王深为会稽之耻而痛苦,想要得到民众的真心拥护,以求和吴国决一死战。于是他睡不安枕席,口不尝美味,眼不看美色,耳不听音乐。用了三年,苦心劳力,唇干肺伤。对内爱抚群臣,对下教育百姓,以便使他们衷心依顺自己。有香甜美食,如不能人人都有,自己不敢独吃;有酒,把它倒入江中,与人民共饮。吃自己亲身耕种的谷物,穿妻子亲手纺织的布做的衣服。他时时出外巡视,随从的车辆上载着食物,去探望孤寡老弱中生病的,困厄的,面色忧愁和生活困难的人,一定亲自给他们食物吃。在这之后,他召集大夫们,向他们说:“我愿与吴国最终求得上天裁正。现在吴、越两国相互残杀共同毁灭,士大夫踏肝践肺同日战死,我跟吴王颈臂相交肉搏而亡,这是我最大的愿望。如果这样仍不能实现愿望,从国内状况衡量,我们的国力不足以损伤吴国,从国外考虑,与诸侯结盟也不能损害吴国,那么,我将抛弃国家,舍弃群臣,身带长剑,手持利刃,改变容貌,更换姓名,手执箕帚去服侍吴王,以便跟吴王决死于顷刻之间。我虽然知道这样做会遭致腰颈断绝,头脚异处,四肢分裂,被天下人所羞辱,但是我的志向一定要实现!”后来越国终于与吴国在五湖展开决战,吴国军队被打败,紧接着越国军队包围了吴国的王宫,吴国城门失守,活捉了夫差,杀死了吴相。灭掉吴国之后两年称霸诸侯。这是先顺民心的结果。

【点评】
在考试过程中,不少的同学在读完一遍文言文后就开始作答,这种做法是很不正确的。解答文言文题目,应遵循三个步骤:
第一步:初读全文,整体感知,把握大意。要求集中心思,稳住神,快速地浏览一遍。初步明确“什么时间、什么人、什么事、前因后果、谁说了什么话”等等,读懂个大概即可,因为高考作为选拔性的考试,要一遍把它全部读懂,很少人能够办到。
第二步:细读题目,认真研读字、词、句,在这一步阅读中,要根据题干的要求,结合各选项的具体内容,一一落实,理解要求作答的字、词、句、段在文段中的位置,运用课内所学的知识(实词、虚词、活用、句式等),解决完成较为容易的题目。
第三步:再读全文,加深理解。这一步是要解决较难的题目,加深对文意的理解,又纠正前两步中出现的偏差,是一个深入和复核的过程。

  1.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