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晚唐时期宦官政治得以形成的根本,细说唐代宦官各大世家(一)

 思明居士 2023-01-18 发布于河北
文章图片1

一、高力士家族

据《高力士神道碑》等资料,高力士本名冯元一,潘州(今广东高州)人,祖上为北燕冯氏皇族,北燕灭亡后,其中一支浮海至岭南繁衍,世为当地豪酋,父冯君衡曾任潘州刺史。武则天圣历中镇压岭南獠人反抗,家业倾覆,被岭南讨击使李千里献入宫。后为宦官高延福收养,高力士及其兄弟遂以高为姓,号称渤海高氏。高力士妻为长安吏吕玄晤之女,养子高承悦、高承信,另有一养女。高承悦并非宦官,至其子樊景超时恢复本姓,唯宦官养子高承信仍以高为姓。高承悦之例证明以非宦官为嗣子延续香火是不可靠的,其后宦官一般以宦官为嗣子。高力士事迹人所周知,此不赘述。其家族在肃宗时期遭到李辅国等人的打压,后人至唐末宣宗大中时仍较活跃,却未能跻身四贵之列。

二、骆奉仙家族

骆奉仙,肃、代时期著名权宦,两《唐书》、《通鉴》等或作骆奉先,“仙”“先”混用,但佛经题名及出土墓志皆作“仙”字。骆奉仙与朔方节度使仆固怀恩,约为兄弟,受封江国公,足见其炙手可热。骆奉仙有养子骆元光。骆元光本西域安息国人,德宗奉天之难时有大功于国,赐名李元谅。骆奉仙两《唐书》无传,李元谅非宦官,被赐李姓后,与骆氏脱离关系。今唯有借助其养子骆明珣墓志才能对其家族略有了解。

墓志云骆氏本会稽人,此会稽非江南之会稽,而是指瓜州长乐郡。十六国时期,瓜州曾置有会稽郡。《通典》卷一七四《州郡典》瓜州条:“苻坚徙江汉之人万余户于敦煌,凉武昭王遂以南人置会稽郡。”安史之乱后,康姓等西域粟特人为掩盖与安禄山同源,多以会稽人自居。骆奉仙入宫之前为西域胡人,收养来自安息的骆元光为养子,以及与仆固怀恩约为兄弟,也就不足为奇了。

安史叛乱期间,朔方、四镇等官军中多有胡族将领,骆奉仙被重用与其族属有一定关系。德宗以后,骆氏逐渐边缘化。骆奉仙养子骆明珣为兴元元从,扈从德宗出奔梁州,贞元末为华清宫使,宪宗朝官止为东渭桥监军,长子骆朝宽,文宗大和初为飞龙副使。唐末昭宗时有神策中尉骆全磌,疑出自此家族。

文章图片2

三、鱼朝恩家族

鱼朝恩,泸州泸川人。玄宗天宝末入宫。肃宗至德初,监李光进军,转战河北,收复两京,深得肃宗信赖。乾元元年,九节度之兵与安史叛军在相州决战,官军不置统帅,以鱼朝恩为观军容使。官军溃败后,鱼朝恩退守陕州。代宗广德元年,吐蕃寇长安,代宗奔陕,鱼朝恩以神策军扈从代宗返京。神策军成为禁军主力后,鱼朝恩专典禁兵,与代宗发生矛盾。大历五年被代宗与宰相元载合谋所诛。

鱼朝恩有一宦官养子鱼令徽。另有武将养子尚可孤。尚可孤,鲜卑族宇文部人,世居松漠。安史之乱时,归顺朝廷。鱼朝恩养以为子,改名鱼智德,率神策军驻守扶风、武功。鱼朝恩伏诛,朝廷赐名李嘉勋,德宗奉天之难时,尚可孤与李晟等人合军收复长安,朝廷复其旧名,封冯翊郡王。

从尚可孤之例来看,代宗虽诛鱼朝恩,但罪止一身。《续集》大历〇一九《孙希严妻刘氏墓志》,载鱼朝恩妻刘氏为内常侍孙希严妻之姐,鱼朝恩与大宦官孙希严为连襟,已呈盘根错节之势,诸养子虽受一时禁锢,仍有机会东山再起。德宗重回宦官典兵之路,用事者窦文场、焦奉超等皆鱼朝恩旧部,贞元中德宗高规格为鱼朝恩平反,为其立神道碑,命吴通玄、吴通微兄弟撰文书丹。鱼氏家族应得以逐步复苏。文宗末与仇士良一同迎立武宗的右神策中尉鱼弘志,很可能就出自鱼朝恩家族。朱全忠尽诛宦官,西川监军鱼全禋被王建藏匿获免。

四、董秀家族

代宗永泰二年首置掌枢密一职,董秀为第一任枢密使,结交元载,权倾一时,大历中伏诛。董秀次子董文萼墓志今已出土。

董秀,河中宽鼎人。祖董思,父太子洗马董琳,皆非宦官。董秀为此家族的第一代宦官。董秀掌枢密后,拜左卫将军、知内侍省事、魏国公,食实封三百户。大历中董秀因结交元载伏诛,德宗即位后,念元载庇护之功,董秀后人复得进用。次子董文萼,建中初拜殿前内养,贞元中,参与唐蕃清水之盟。德宗崩,充入回鹘告哀使,元和初为幽州监军,元和十年卒。董文萼三子承悦、承忻、承怡,承忻、承怡先文萼而死,承悦颇受任用,为殿前内养,两度充入新罗、渤海使。墓志称其受承忻牵连,贬守桥陵,据此推论,承忻、承怡恐非善终。宪宗以后,此家族与皇权疏远,无居要职者。

文章图片3

五、王希迁家族

王氏是唐代宦官中的大姓,玄宗时期的王尚客是较早见诸记载的大宦官。安史乱后,最为著名的权宦是王希迁。王希迁本鱼朝恩麾下。代宗永泰元年平定仆固怀恩之乱时,王希迁监神策军击败仆固玚大将姚良。德宗兴元元年,神策军始分左右厢,王希迁复与窦文场分监勾当神策左右厢兵马。王希迁是右神策军的奠基者,贞元中后卒,霍仙鸣代为监勾当。王希迁妻陈岫先,是自幼入宫的宫女,德宗奉天之难时保护国玺有功,选配为婚。六位养子皆以国字连名。元和十一年,养子王国文官至内弓箭库使,因结交狂妄,与其弟国良、国成一并被贬为白身。王希迁夫妇都虔诚奉佛,元和十四年宪宗迎佛骨时,陈氏出家为尼,法号那罗延。其现存史料中,王茂玄、王元宥等权宦皆未言及王希迁为其先祖,其直系后人或已中衰。《尼那罗延墓志》提及王希迁孙辈王英建等,也为宦官。

六、孙荣义家族

孙氏是唐代较早的宦官家族。据于邵《孙常楷神道碑》、权德舆《孙荣义神道碑》,孙荣义本吴郡人,后迁入长安,为京兆泾阳人。孙荣义曾祖孙翣,明经及第,祖孙庭玉,右金吾中候,皆非宦官。孙庭玉三子,除长子嘉宾外,余二子知古、常楷皆于玄宗开元天宝年间入宫为宦官,颇得委任。孙知古曾监郭子仪军,也曾奉使魏博,讽毁安史祠庙。朱泚之乱时,孙知古陷贼庭,曾谏止朱泚搜捕朝臣家人,德宗反正后这一家族没有受到打击。孙知古子孙荣义,德宗贞元十九年为右神策军护军中尉,宪宗元和初致仕。元和后孙氏无显宦者,疑顺宗永贞内禅时孙荣义态度模糊,遭到疏斥。

文章图片4

七、焦希望家族

焦希望,京兆泾阳人。曾祖焦跃,参与太宗辽东之役,祖焦法满,绛州司马,父焦孝憬,不仕。焦希望出自没落下层官吏家庭,代宗时为陕州元从,德宗东宫旧臣,德宗即位后,深受信赖,命监射生军。贞元五年射生军改组为神威军,继领其军。贞元十二年,神威军置中护军,焦希望为左神威中护军。贞元末焦希望卒,吴通微为其撰写神道碑。

神威军(即射生军),也是宦官主掌的北门军,比起自边军的神策军更接近皇帝,是神策护军中尉扩张势力的绊脚石,政治权力遭到挤压。宪宗元和中神威军被缩编为天威军,最终被神策军吞并。焦氏家族与神策军系统缺乏渊源关系,其养子焦朝荣等难被重用。

《续集》会昌〇一九《焦仙芝墓志》,焦仙芝曾祖王大冲,房州刺史,祖焦奉超,兴元元从功臣,广平县开国公。不载其父名字及官历。《金石录》“鱼朝恩碑”条:“右唐鱼朝恩碑,吴通玄撰,通微书。朝恩虽以谴死,然其徒如窦文场、焦奉超者,犹居中用事,故德宗朝诏为立碑。”贞元中与窦文场地位相当者即焦希望,故知焦奉超即焦希望,“希望”二字或为后来德宗赐名。文宗时幽州节度杨志诚怒不得仆射官号,扣留送春衣使焦奉鸾,此焦奉鸾当为奉超兄弟。焦仙芝有昆弟焦仙晟,穆宗初焦仙晟奉使幽州,赐幽州节度使刘总私宅寺额报恩寺,会昌中为武德使。有养子焦惟彦,另有一养女,嫁给阴山吐突氏,即吐突承璀后人。

八、张尚进家族

张尚进,德宗时兴元元从,右神威军中护军。张氏以清河为郡望,盖为虚托。其养孙张叔遵墓志已出土。据墓志,张尚进之子张元振为内弧矢官,敬宗朝染工张韶之乱时有射杀张韶之功。张元振养子张叔遵、张叔建,并无显宦。张叔遵为交趾人,养子张全杲,侄张全训、张全咏。

文章图片5

九、俱慈顺家族

俱慈顺,京兆三原人,德宗时宦官。其墓志于西安出土。墓志撰者翰林学士吴通微。吴通微为德宗宠臣,由其撰写墓志者皆当时贵要。志云“嫡妻令子,克茂其清风;故吏门生,多升于贵列”。吴通微没有点名其子嗣姓名,但是人所周知,贞元时期最著名的俱姓权宦为俱文珍。

俱慈顺,开元中入宫,墓志称其“长于应机,敏于专对。故得以备侍臣之列,近天子之光……代宗之□有遐荒,今上之践登大祚,莫不任重喉舌,寄惟腹心。朝承睿谟,夕献归奏”,极可能其职即枢密使(掌枢密)。贞元初,唐蕃平凉会盟,吐蕃劫盟,会盟使崔汉衡及列将六十余人被吐蕃所劫,其中包括宦官俱文珍。崔汉衡、李国清(宦官)等长期被吐蕃扣留,仅以俱文珍、马宁、马弇归唐。马宁、马弇等为马燧子弟,俱文珍得释,或与俱慈顺有关。盖吐蕃劫盟突袭长安计划破灭,不想进一步激怒秉权者。

俱文珍贞元中为宣慰使出使云南,又为宣武监军使,平定宣武骚乱,入朝掌枢密。永贞革新时,俱文珍反对王叔文,扶持宪宗继位。宪宗讨刘辟之乱,充高崇文监军,可谓权倾一时。元和中俱文珍被宪宗赐名刘贞亮。《新唐书·刘贞亮传》云:“刘贞亮,本俱氏,名文珍,冒所养宦父故改焉。”又云:“宪宗之立,贞亮为有功,然终身无所宠假。”按元和二年,俱文珍监高崇文军讨伐西川刘辟之乱时犹作俱文珍,其改称刘贞亮必在其后。时俱文珍早已是功成名就的权宦,其故吏吐突承璀更是红得发紫,完全没有必要另寻养父,更诡异的是俱文珍监军收复西川,却没有得到褒扬,元和中,白居易还在抨击其擅杀东川节度使。笔者疑俱文珍改名换姓,或许是在规避擅杀朝臣的舆论攻击。元和九年,宪宗追念其功,命归登撰《知内侍省赠开府刘贞亮碑》,惜已失传,俱文珍“无所宠假”的内幕不可考。但有一点可以肯定,俱文珍改名刘贞亮后,俱氏家族自此走向衰退。

俱文珍所认养父刘氏,史失其名。《碑林续编》一八一《刘文遂墓志》,志主刘文遂卒于武宗会昌元年,年五十,其父刘贞让,奚官局令,祖刘仙鹤,大盈库使,曾祖刘思贤也是宦官。刘贞亮与刘贞让连名,生活年代相近,更巧合的是,刘文遂籍贯也是京兆三原。从这些迹象判断,俱文珍改名刘贞亮,与刘贞让为兄弟,其养父极可能就是大盈库使刘仙鹤。与俱文珍共同拥戴宪宗的枢密使刘光琦也是京兆三原人,元和初三原籍宦官可谓盛极一时。

一〇、刘光琦家族

刘光琦,京兆三原人,墓志作刘光奇,两《唐书》《通鉴》等多作“刘光琦”。其父刘如珣名字中有一“珣”字,根据古人取名习惯,疑以墓志中不从玉的“奇”为是。

《刘渶浰墓志》载刘光琦之祖刘思忠为普通百姓。《大唐西市博物馆藏墓志》(下简称《西市墓志》)二五二《刘思贤玄堂记》有宦官刘思贤,刘思贤籍贯也为京兆三原人,当为刘思忠的同辈兄弟,此宦官家族可上溯至唐前期。刘思贤为内常侍,属开元天宝之际的高级宦官,屡次往幽州等地监军宣慰。刘思贤曾祖刘演,徐州刺史,祖刘筠,弘农郡全节府左果毅都尉,父刘感,为普通百姓,无官宦。刘思忠子刘如珣明经及第后早死,家境衰败,或因刘思贤的引荐,其子刘光琦也入宫为宦官。从家世上看,刘光琦属于较为典型的“良胄入仕”。顺宗朝,刘光琦激烈反对王叔文新政,定册逼顺宗内禅,元和初,因功迁掌枢密。刘光琦约元和六年病故,因其去世稍早,权势被梁守谦取代,后人未能有居四贵者,但仍属上层宦官世家。刘光琦第四子刘渶浰,文宗大和中为巡边使。另一养子刘渶润,位至左神策中尉副使,其妻杨珽即权宦杨志廉侄养女。

文章图片6

一一、 李辅光家族

李氏为宦官中的大族。李辅光,字君肃,京兆泾阳人。曾祖李望,京兆府华原县令,祖李万靖,泾王府长史,父李思翌,泾州仁贤府左果毅。李辅光出自中小官吏家庭,建中初,以良胄入侍。肃宗时有掌控禁军的权宦李辅国,李辅光与之连名,但活动年代稍晚,不知是否出自同一家族。李辅光晓兵法,勇于任事,深得德宗信赖。贞元中为河东监军十余年,节度使严绶唯诺而已。

德宗崩后,李辅光被征入朝,后出为河中监军。四位养子,除次子李仲昇为河东保宁军军使外,其余三子皆为宦官。

一二、 第五玄昱家族

第五家族是中晚唐时期的宦官大族。第五为京兆大姓,肃、代时期有著名的理财专家第五琦。第五琦天下租赋皆输内库,很可能得到宦官第五家族的支持。

德宗贞元十四年,第五守亮代霍仙鸣为右军中尉。宪宗元和二年第五国珍为右军中尉。元和中又有右军中尉第五从直,陈仲安先生认为第五从直即第五国珍的异名。第五国珍父第五玄昱墓志今已出土。第五玄昱为第五家族的第一代宦官,安史乱后,任河西陇右副元帅并怀泽潞监军使,长期监护李抱玉军,代宗大历十二年卒。墓志载第五玄昱有嗣子第五国进等,第五国进官太子左赞善大夫,应非宦官。早期权宦如高力士等常以非宦官为嗣子,但同时还有宦官身份的养子。第五国珍与第五国进连名,当即第五玄昱的宦官养子。传世文献中又有第五守进,也出自这一家族,惟其与第五国珍关系不可考。贞元八年昭义节度使李抱真卒,德宗闻讯后急遣中使第五守进驰入宣慰,刺探军情,即是利用第五家族与李抱玉兄弟的渊源关系。《册府》卷六六五《内臣部·恩宠门》:“第五守进为内侍省内常侍,贞元十四年为神策护军中尉,赐名守亮。”第五守亮、第五国珍相继为右军中尉,荣宠一时。

元和中梁守谦由枢密使迁右军中尉,第五家族在右神策军中的势力遭到沉重打击,此家族几乎一蹶不振。昭宗天复三年,朱全忠围昭宗于凤翔,昭宗杀两军中尉韩全诲、张彦弘后,以御食使第五可范为左军中尉。第五可范很可能来自第五家族,但此时已无任何实权,不久即被朱全忠所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