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三台子村

 绿野111 2023-01-18 发布于山西

  

  


                  作者绿野

    诗云:烽火台三幸得名,水沛地肥产粮丰。庙门砖雕“农民会”,乐楼老院石碑存。贺龙元帅曾驻跸,二十警卫赛青松。抗粮义士南元礼,望重开绅南秉。步达曾入决死队,报国丹心照后人。村风上进育才,我为南门唱大风。

  

    隶属三屯乡,乡政府往北顺应凉公路约2.7公里即到该村。因旧村东有明代修建的某段长城之间的第三号烽火台而得村名,明初立村。村里南、李两姓多,赵姓人少,但赵门家谱记载,他们的先祖是明洪武初年,从洪洞大槐树下迁来的。南家有家谱,是清中期从阳泉盂县窝南头迁来,现已传8代,来左云历史约200年。至南元礼他们这一辈时,弟兄五人,家业兴盛,老大和老五元礼留在三台子,老二、老迁张果窑,老迁后辛庄。村子整体来看,处于“梁中洼”,应凉公路从当村穿过,东为新村、西为旧村。新村正中西面、紧挨公路东面有2018年修建的有汉白玉围栏的大型蓄水池;新村东是大片肥沃的河湾地,新村南也是平展肥沃的好耕地。旧村西是坡梁地,旧村东北沟里杨树林茂盛处有暖泉湾,泉水四季常涌,村里将泉水用地下暗管到村里供村民吃用。旧村里榆树多、芨芨多。全村常住人口不足100人,养羊约300只,长寿人较多。

  

旧村古迹较多。(一):村口有烽火台,台上原有真武庙和玄天庙,有塑像有壁画,毁于文革。近年,在台上重新建了小庙,金黄色琉璃瓦盖顶,无塑像无壁画。(二):原来的全神庙也在村东,规模较大,有钟鼓楼,可惜正殿毁于战乱,大钟于58年砸烂炼废铁。现在乐楼还在,东、西、南墙完整,南墙有砖砌圆洞(道观乐楼南墙都留圆洞),北边的房顶塌了半边。南半部东西山墙上的脊砖烧制的质量好并且图案清晰,北面的东西码头上的砖雕很精致。乐楼里外的木雕很精巧,柱子上过桐油,呈深红色,梁上有彩绘过的痕迹。(三):紧挨乐楼西边,是古庙的门,门和门楼都不大,和普通人家的大门一样,保存十分完整。形砖碹门洞、砖门墩、木大门。门洞顶上是砖砌三角形建筑,下面砖雕“农民会”三字,“民”字是简体,另两字是繁体,虽经雨剥蚀,又在文革时遭人为铲除,但三字仍很清晰,两边有圆形小砖墩,是典型的西方教堂式建筑。一座中式的道观为什么会配上西方教堂式的门楼,“农民会”又是什么组织?村民无人知道,笔者推测为:此“农民会”不是大革命时期的农民会,也不是土改时期的农民会,而是八台子教堂所建或者是信仰基督教的教徒所建,他们为弘法布道,砖雕了这三个字。(四):村西有清末开绅南魁所留老院一处,间砖瓦正房完好无损,房顶正脊上的砖雕完整清晰,现在还有其后人居住。东边的过厅和大门楼歪斜倒塌,已不能用。

  

194610月,贺龙元帅在南秉魁的四合院里临时设立晋绥野战司令部,共住五天。有见过的村民说:贺龙元帅骑大红马,留黑八字胡,相貌堂堂,威风凛凛,警卫都是二十岁上下的棒小伙,约二十人,个个精明能干,统一佩带二十响大手枪。(五):南秉魁老院的西边是南元礼的一处老院,现只留下三间西房和西房北面直径约1.2米的大碾盘及表面很光滑的白砂石碌碡,西房的西面久已废弃的院子里有碑阳朝上平卧的光绪二十九年立的“抗粮碑”,碑为青石圆首,无座,字迹清晰刚劲,周边石刻的人物、花纹栩栩如生,比管家堡的“抗粮碑”无论材质和雕刻的书法艺术都要好的多,但内容一致。碑阳首书“永垂不朽”,碑文记载抗粮原由、经过及官府重定粮标准等,落款有抗粮三乡绅(管家堡陈文昭、三台子南元礼、红沟梁杨华)的名字,其中南元礼的名字只剩一个“南"字。种种迹象表明,此碑是文革时期其后人从醒目的地方移至自家荒弃院落并将其祖名字凿掉。碑文详细内容读者可参看《三晋石刻大全左云卷》第135页的记载。六:村西约0.5公里处有一座汉墓,墓周围是耕地,封土堆底部直径约10米、高约2米。

  

南家故事:南家先祖夫妻俩人,清中期担着两个儿子(先祖共三子),从阳泉盂县窝南头来此处定居。由于南家人勤劳、善经营、有远见,数十年后人丁兴旺、财力雄厚,成了远近闻名的大家族。家业大了,自然遭土匪惦记。在一个冬季的傍晚,一伙土匪闯入南家准备劫粮劫银,南家当家人沉着冷静、热情接待。先招待吃饭喝酒,再拿出很多银子,并承认,让他们吃完饭走时随便拿……。在吃饭喝酒的过程中,当家人打听出这是一伙杀人放火的惯匪,并非被逼无奈的穷人,就暗下决心除掉他们。当酒至半酣时,他让年长点的家里人陪土匪们喝酒,自己假装方便离开,一面悄悄的派年轻机灵的人连夜去县衙门报案,一面派几个胆大心细、能言善辩的年轻媳妇们来劝酒……。到了后半夜,土匪们都烂醉如泥后,当家人带领众家人将土匪们捆起来,一边派人看管、一边等县衙门的人。天亮时,知县带领衙役们赶到,将土匪们用冷水泼醒,问明口供,并在村当街架起铡刀,将这伙惯匪铡头正法。

  



该村历来人才不少,南家有:清末贡生、光绪二十九年左云带头抗粮三乡绅之一的南元礼;文秀才(生员)南秉君;开绅南秉魁和南秉升,在县城里有商铺。赵家有兄弟文武秀才;赵日华曾在左云县城开办过“陆成行”,经营粮食生意。战争年代有:南步达(1919一1977),1937.4月参加革命,1938.8月入党,曾任山西决死队队员、牺盟会游击队队长、区特派员、区公所所长等职,建国后,是省纺织工业领导人之一,曾任山西省物价委员会副主任,山西省治金工业局副局长等职;南步成(1910一1947),烈士,1946年任村农会主任,次年被阎锡山县政府特务活埋于左云县城。南家辈份关系:元礼行五,长子秉升;秉魁是长门长,其子南步达。

  

南元礼,页生,比秀才高,比举人低,在过去就很稀缺了,可以当外县的教谕。或训导,相当于现在的分管文教卫生的副县长,但职权相当于县农。此人好文笔好辩才。笔者作为南家外甥而自豪。

  



家,父亲母亲在,就是一个温馨的小窝。

                                           作者    张德富

           人常说:金窝银窝,不如我的草窝。

  



       家是一个温馨的港湾。家庭成员,一脉相承,血肉相连,兄弟姐妹一起,温暖亲密。兄弟姐妹,骨肉同胞,情同手足。父母在,心里就踏实过日子,家人在一起,说长道短,品尝妈妈的味道。共忆往昔,只有此时,深感生活的艰难困苦,共同承担生活责任。梦都是发家至富,改变生活现状。父母亲老了,家就散了。人常说,爹是天,娘是地。有爹有妈就有家。孝敬父亲母亲,端茶送水,剪药送饭,陪伺病床。也是子儿责任。天经地义。父母亲在,人生尚有来处,父母亲去,人生只剩归途。俗话说,狗不嫌家穷,儿不嫌母丑。鸟都有喙喂之情,羊有跪哺乳之义。孝为天下弟一要务。孝顺父母,回报养育之恩。清明烧万堆纸钱,不如在世时端一碗饭。我的父亲张林,左云县北门村农民,一辈子当车馆。没有看到我娶媳妇,六十几岁就离开J我们。我的母亲,活了78岁。一生含薪茹苦,艰难困苦。为了我们担惊受怕,白发人送黑发人,先后走了一个女儿,两个儿子。饱偿人间辛酸。

  



作者,张德富。山西省左云县人。大专毕业,中共党员。1975年城关乡话务员。雁北农校毕业后,先后在三屯乡,农业局,左云县报,朔州日报,审计局工作。现为中国散文学会会员,中国报告文学学会会员。中国大众文学理事会员。山西作家协会会员。先后在人民文学,人民日报,中国作家,文艺报,报告文学杂志,散文选刊,中国审计,采风中国,火花杂志。、山西农民报,山西煤碳报,山西交通报,发表文学作品。现在为中国社会观察杂志社山西首席记者,中华人物杂志社特约记者。报告文学杂志特聘作家。先后有作品入选中国百年散文选,中共百年优秀获奖作品选。中国散文年度选。被评为感动中国百名人物之一。世界和平艺术大师。金奖作家。出版作品集黄土魂一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