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毛主席送给尼克松12字墨宝,尼克松看后一头雾水,近50年无人能解

 龙泉清溪 2023-01-18 发布于山东

“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十二字墨宝是中美建交,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赠予他。

一代伟人毛主席的诗歌向来都是豪放明了,直抒胸臆。唯独赠予尼克松的短诗,时至今日也没有人能完全解读。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热情好客一直都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本来毛主席送他一幅墨宝,应该是件高高兴兴的事情。

但这幅墨宝难倒了许多人,不管是美国的中国通还是国内的一众文人们,没有一人可以准确翻译解读十二字具体含义。

当尼克松总统拿着它踌躇搔首时,国内也有许多人议论纷纷,还有人曾在私底下询问过毛主席写诗的真正含义。

毛主席一律都是笑而不语,不作直接点明解释,只是用耐人寻味的语气说:“尼克松没明白我的意思。”

毛主席为什么不愿意直接公开解释短诗的内涵?短短十二字究竟又承载了怎么样的政治要点?

绝地求生之路

1949年长达八年的抗日战争胜利后,中国人民在以毛主席为首的共产党的组织带领下,建立了一个社会主义国家——新中国。

届时外国媒体争相报道,宣扬得最多内容是位于亚洲东方沉睡雄鸡,终于苏醒了。一片欣欣向荣的新中国,带领人民雄赳赳气昂昂地重新返回世界民族之林。

世间没有绝对的朋友,也没有绝对的敌人。面对新中国的快速崛起,许多西方国家不仅没有欢迎接纳,还充满了防备和敌对。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美国曾是中国的亲密盟友,但在新中国发展的道路上给我们使绊子最多的便是这位曾经的朋友。

新中国成立后,美国对一个国家的统一主权完全置之不顾,竟公然支持在台湾的余留势力,插手我国内政。

当时称霸全球就属苏美两个超级大国,还没站稳脚跟的新中国对于美国的敌对,不得已采取了“一边倒”政策。

再加之苏联的国情与社会属性同我国几近相同,面对苏联抛出的橄榄枝,为了谋生存发展的新中国必须接下。

大家熟知的《中苏友好同盟条约》正是在此阶段签订,从此“老大哥”苏联对新中国在军事、科技、农业等多方面进行了长达10年的无私帮助。

眼见中苏关系打得火热,耐不住性子的美国,在1950年煽动了朝鲜战争,并违背国际约定,越过三八线,把战火烧到了中国境内。

为了捍卫国家主权,保护人民安危,中国志愿军远赴他乡通过五次艰苦的战役,用步枪把敌人的鹰师逐出了鸭绿江。

一波才平一波又起,1969年苏联军队入侵珍珠岛并多次对我国边境发难。他们在珍珠岛侵略战争失败后,还丧心病狂地提出了攻打中国的四个计划。

一直跟随的苏联“老大哥”居然对我们背刺一刀,消息传遍全国后,人民大众既难以置信又心寒,与此同时大家意志坚决对外,表现出国土绝不容侵犯的决心。

20世纪70年代中苏关系宣布完全破裂,苏联撤下面具后立刻展现出对广阔富饶的神州大地隐藏已久的狼子野心。

一时间失去了苏联帮助的国内工业和经济,宛若失去了明灯的赶路人,导致中国人民只能在黑暗中摸索前进。

国内经济发展不稳定,国外战火四起。远在太平洋对岸的美国不仅隔岸观火,还对中国边境添油加火地挑发了越南战争。

一时间羽翼尚未丰满的新中国就要面对世界上两个超级大国同时打压,可以说此时的新中国已经到了山穷水复之路。

上至领导阶层,下至普通百姓,人人惶恐,人人都在思索,难道多年来人民流血流泪换回的安稳家园,又要像以前一样任人宰割吗?

中国人民已经过够了被人欺压,流离失所的日子,可面对如此进退两难时局,新中国的绝地求生之路究竟在何方?

小球转动大球

中国人骨子里历来就有置之死地而后生的精神,回望民族的历史发展长河,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的绝境,我们都能寻找到一条光明的出路。

皇天不负有心人,1969年在美国总统大选后,尼克松成功当选美国新任总统。他的上台为中美关系缓解带来了曙光。

与苏联关系冷化后,美国为摆脱陷入越南战争的困境,着力发展国内经济,尼克松总统开始把目光投向了亚洲东方。

世界另一个超级大国美国向我们抛出了橄榄枝,毛主席为打破两面受敌的窘境,便积极和美国总统互动起来。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1971年,从日本名古屋吹来的东风,成功推动了两国的建交。

日本名古屋举办的世界乒乓球锦标赛,乒乓球一直是我国体育强项,在比赛过程中多位美国选手被我国选手的球技所震撼,他们也经常同中国成员交流乒乓球。

这场交流活动,不仅是体育技能交流,更是被誉为小球转动大球的外交活动,在中美外交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据史料记载,在日本的比赛期间,中国选手同美国选手不仅在场内聊得火热,还被记者拍到同乘一辆汽车,两人时常勾肩搭背亲密地交流。

爆料一出,瞬间登上了各大报纸的头条新闻,很多人都难以相信一直是敌对状态的中美两国,现如今两国人民居然能够相谈甚欢。

当中国体委会把美国乒乓球队请求到中国交流学习的消息传回国内时,周总理和毛主席在第一次批阅时,直接拒绝了他们的请求。

签字后的毛主席通过多次深思熟虑后,他深知此时新中国在国际局面上处境是非常不利,若能与美国建交,说不定是一个时局突破口。

同周总理等一众人热烈商量后,大家一致决定,欢迎美国球队的交流。从此中国也开始向美国打开了建交的友好大门。

远在大洋彼岸的尼克松总统知道了这个消息之后,整个人都十分欣喜,为了此次的访华,他也是诚心满满。

不仅在美国国内快速召集了多个中国通,疯狂恶补中国文化,还亲自准备了一些精美的见面礼。

1972年2月21日,从美国起飞的专机抵达了北京机场,由周总理等人接待远方而来的尼克松总统,相机的快门也在此刻为我们留下了两人历史性的握手。

为了中美建交,毛主席完全不顾自己带病之身,他很是热情洋溢地接待了尼克松总统,面对尼克松总统私人准备的精美礼物天鹅瓷器,也大方地回赠他。

尼克松总统收到伟人的礼物后,面对四两大红袍和一幅墨宝,他又生气又不解。心里很是委屈,自己远道而来,还贴心备好精美礼物,毛主席就这样对待他。

毛主席居然如此小气,茶叶就给自己四两,还有一幅龙飞凤舞的毛笔字,他一时有点二丈摸不着头脑。

周总理听说后,耐心和尼克松解释,大红袍产自中国武夷山,全中国每年的成品也就八两。毛主席直接送您四两,简直就是中国半壁江山。

明白了来龙去脉后,尼克松不仅一扫阴霾,心情也喜悦起来了。他小心翼翼地将茶叶包好,视若珍宝地藏起来。

茶叶的事情算是说明白了,可面对手中的十二字墨宝,尼克松尽管在国内恶补过中国文化,但还是无法理解。

不仅尼克松不解其意,等他返回美国后,美国那群号称中国通的人看着纸也是大眼瞪小眼,说不出个所以然。

十二字墨宝,你说难,可它不仅字数少,连每个字都是大家在日常生活中的常用字,但是为什么至今都还没能有人完全理解呢?

解密墨宝

我们来回顾一下这十二字墨宝,“老叟坐凳,嫦娥奔月,走马观花。”

第一句老叟坐凳,说到叟我们的脑海中第一时间会想到一个成语,童叟无欺。叟在古代汉语中就是老人的意思。

老叟一个老字更是加重了衰老的程度,也侧重于描述一个垂垂老者的形象。

1972年尼克松访华时,毛主席已经是79岁的高龄,在面对比自己小十几岁的尼克松,他用中国古语谦虚自称为老叟。

多年来一直主持国家政治主权大事的毛主席,面对世界超级大国来访,他用一句“老叟坐凳”表明了自己对来者的态度。

远方客人造访,毛主席以礼相待谦称自己为老叟。尽管客人国富民强,背靠世界超级大国,但自己依然不卑不亢,绝不会对其卑躬屈膝。

自己会按照外交会见礼仪,坐在凳子上等他来访。这幅墨宝的第一句,淋漓尽致展现了毛主席强烈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

解析完第一句,第二句“嫦娥奔月”,短句所含指的主人公就是中美外交的另一位重要人物尼克松总统。

毛主席此时引用中国民间传说故事“嫦娥奔月”,主要是赞扬尼克松总统远渡重洋访华的勇气和诚意。

嫦娥奔月是中国人民耳熟能详的民间传说,该故事主要讲述了一个名为嫦娥的女子,她偷吃丈夫后裔的长生不老药丸后,被迫飞升到月亮上面。

毛主席之所以用嫦娥奔月来称赞尼克松总统,主要与他在职期间所做的科学发展和外交事情有关。

一方面是称赞尼克松总统政绩突出,尼克松在担任总统期间曾主持过阿波罗11号登月活动,极大地推动了人类对于月球的探索,这是真正的嫦娥奔月。

另一方面是赞扬尼克松总统,在面对美苏争霸美国落于下风时,他有敏锐的政治嗅觉,主动与僵持20年的中国破冰。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年辉煌历史的国度,对于重洋之外的西方国家来说,中国始终是一个神秘地方,值得大家探索。

此处用月亮来代指中国,嫦娥来喻指尼克松总统。1972年的中美外交活动,尼克松总统正如嫦娥奔月一般,远渡重洋来探索他们心中的神秘国度。

墨宝最后一句“走马观花”,这个成语出自唐代诗人孟郊的“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

走马观花是指人骑在奔跑的马上看花,原本形容人愉快得意的心情,现在用来暗指那些做事不仔细、不深入的人。

尽管尼克松总统在美国请了许多中国通恶补中国文化,但他此次外交时间也不过短短一周,对于中国以及文化的了解,实在过于表浅。

毛主席用走马观花一词赠予他,既说明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短时间很难学到精髓,又指出尼克松总统需要花更多时间去研究中国文化才能得其精华。

走马观花这句话也暗指中美关系,如果美国想要了解中国,通过短暂的几天时间根本不够,只有两国建立长期良好的外交关系,才能彼此深入了解。

通过了解中美建交的历史背景,这不仅是尼克松提出来的重大外交决策,也是毛主席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敌人的敌人便是朋友,当时中美两国发展都受到了苏联威胁,也奠定了中美建交不是一场单纯外交活动,而是一场政治活动的基调。

出于政治局面考虑,毛主席给尼克松总统的墨宝几乎都引用于中国古典文学,并且其含义都不仅仅停留在字面上。

有了这样一层深意后,本来字字简单的墨宝,自然便晦涩难懂起来。

时光不负有心人,只要大家愿意耐心去解读这段历史背景,毛主席要表达的含义在墨宝中一切都是有迹可循。

现世也有观点指出中美外交是两个大国之间的政治策略,此种说法倒也不无道理。

1972年尼克松总统在进行为期一周的访华之后,中美两国发表了《中美联合公报》,进一步指导中美关系发展。

中美建交也被称为20世纪最伟大的一次外交活动,它破除了两国20多年的外交冰点,推进了中美两国长期友好外交,带动了世界经济发展。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