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从“小延安”到“小提琴之乡”,确山咋做到的?

 lpl求知获识 2023-01-18 发布于重庆

在西班牙的乐器店里,几位顾客在贴着“Made in China”的小提琴前挑选,但他们并不知道,这些品质高、音色好、价格也相对实惠的小提琴,其实来自中国河南的一个小县城。

这个县城,就是驻马店确山县。

很多人或许从未听说过确山。打开河南省地图,手指向东南边移动,便能看到驻马店南部的那座确山小城。

确山在郑州与武汉之间,历史上被誉为“中原之腹地,豫鄂之咽喉”。这里地处大别山革命老区,抗战时期是中共中央中原局所在地,素有“小延安”之称,刘少奇、李先念、彭雪枫等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都曾在这里战斗、生活过。

曾是国家级贫困县的确山,年产提琴40余万把,年出口创汇超2000万美元。据统计,世界上90%的小提琴是中国制造,而中国80%以上的中高端提琴都来自确山。

从这里诞生的各种大小型号的提琴,漂洋过海到欧美许多国家的古典音乐会上、乐器专营店里、音乐学院课堂和众多演奏者手中,成为音乐殿堂的一员。

一个是中原腹地的革命老区,一个是西洋乐器的“首席皇后”,两者看似相距甚远,却真实地联系到在一起,驻马店确山和小提琴之间究竟有什么样的渊源?为什么确山能够生产出供应全世界的小提琴呢?

文 | 冰粥

本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国家人文历史”(ID:gjrwls),原文首发于2023年1月17日,原标题为《向世界供应小提琴,驻马店怎么做到的?》,不代表瞭望智库观点。
1
西方音乐中的“乐器皇后”


音色优美、音域宽广的小提琴在西方音乐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可与“乐器之王”钢琴相媲美,被人们称为“乐器皇后”,在独奏、重奏、伴奏、合奏等许多演奏中都占有一席之地。

人们普遍认为,现代小提琴流传已有500年左右的历史,其制作工艺起源于16世纪的意大利。

图片

14-16世纪,最先在意大利兴起的文艺复兴运动推动了意大利艺术的创新和繁荣,人们追求现实生活的幸福,倡导个性解放,反对愚昧迷信的神学思想,歌颂人的力量、人的创造,自由地进行艺术创作。

小提琴制作业正是在这种求新求变的艺术氛围中迅速发展起来。

当时人们比较常用的弦鸣乐器是维奥尔琴(viol),但这种琴的音色比较单调空洞,很难满足文艺复兴之后丰富多样的音乐表达需求。

后来,意大利的琴师在维奥尔琴基础上改变琴弦数量,并吸收当时其他弓弦乐器的造型和设计特点,逐渐制作出流传至今的四弦提琴。

16-18世纪,意大利的小提琴制作日益成熟,出现了鼎盛时期的三大家族:阿玛蒂家族、斯特拉迪瓦里家族、瓜内里家族。

其中最著名的要数斯特拉迪瓦里家族。安东尼奥·斯特拉迪瓦里和他的家人制作的小提琴被称为“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这些小提琴用料考究、造型完美、音色华丽,堪称小提琴中的极品,当然,价格也拒人于千里之外。据说,目前一把斯特拉迪瓦里小提琴价格可达到2000万美元以上。

18世纪后,小提琴的制作中心又转向了法国、德国、奥地利、俄罗斯等地。

不过一般来说,世界各国基本按照意大利小提琴制作师定下的工序、造型、尺寸等来制作。

众所周知,小提琴演奏起来颇有难度,大师手中行云流水的神器在“小白”手里就是拉大锯。与此同时,小提琴的制作也非常复杂,相当费功夫。一方面制作过程精细繁复,大体来说有选材、拼板、刮板、刻音孔、合琴、随琴、油漆等十几道工序,每个工序中还有相应步骤,细分一下就有40多道了。

另一方面制作要求十分严格,所有误差被控制在毫厘之间,不管哪个环节稍有偏差都会影响小提琴的共振和音色,因此,打磨好一把提琴要用到的工具不下几百种。

但不论提琴的制作有多麻烦,提琴本身的魅力经久不衰。很多人都热衷于学习提琴演奏,喜爱弦乐表演,或是在音乐创作中加以使用,流传百年的提琴至今在世界上仍有许多受众和很大的市场需求。

讲到这里,我们要回到开始的问题:小提琴这个在西方土生土长的乐器,是怎样和驻马店确山联系到一起的?故事要从改革开放后的20世纪80年代说起。
2
“北漂”青年与小提琴的初相逢


在西方流传、流行几百年的小提琴,传入中国的时间比较晚,大约在清末民初。那时演奏者不多,会制作的更少。

自20世纪30年代起,以我国第一代小提琴家和小提琴制作大师谭抒真先生为代表,有不少人开始演奏或制作小提琴,但直到20世纪80年代,相较于二胡、琵琶、古筝等传统民族乐器,小提琴在普通百姓中还比较小众。

不过,当大多数人对小提琴这个西洋乐器还知之甚少的时候,确山县第一批“北漂”就在首都北京见识到了真正的提琴制作手艺。

那时,确山一些农村青年离开熟悉的家乡,放弃安稳的生活,在改革开放的奋斗大潮中到北京学习、拼搏。初来乍到,他们在街头卖过菜,到建筑工地打过工,干过不少辛苦活儿。

其中一个有过工艺制作经验的年轻人,偶然获得了到北京乐器厂打工的机会,接触到了手工提琴制作工艺。这个确山“北漂”青年名叫王金堂。

从此,确山和提琴便结下了难解之缘。然而,缘分只是一次机遇的把握,从机遇到事业要经历一番考验。小提琴外形看着虽然简单,但就像前文提到的,手工做起来其实超级复杂。一名熟练的制琴师两天也只能做出一套琴板,提琴制作完成通常需要几个月的时间。

而要想成为一名熟练的制琴师,需要千锤百炼才能学有所成。据说,光一个提琴的琴头就要花一年的时间来学习雕刻制作,想偷懒的人是干不了的。靠着“干一行钻一行”的执着专注,王金堂没有满足于当拿刻刀、刷油漆的小工,相反,他在勤学苦练中从学徒一步步成长为优秀的制琴师。

王金堂希望越来越多的确山老乡在手工制琴领域学得手艺,经他介绍到北京的亲朋好友都学有所成,大家凭借精湛技艺逐渐获得制琴界的认可,并被称为“确山师傅”。

后来他们适应市场,做起了提琴生意,在北京开办公司从事制琴相关工作。可以说,这些确山农民是提琴手工制作领域的成功创业者,他们开启了一个新的天地。

就这样,小提琴与确山第一次相遇便开出了绚烂的花朵。

3
成为“小提琴之乡”


随着国内音乐事业的发展,小提琴逐渐走入寻常百姓家,学习和演奏小提琴的人越来越多,提琴制作生意更加红火。当年在北京闯出一番天地的确山人凭借吃苦耐劳、勤奋好学的劲儿,获得制琴好手艺,并依靠自己的双手安身立命。尽管身处都市,他们没有舍弃家乡,希望有朝一日能够亲自参与家乡建设。

与此同时,革命老区确山的发展亟需更多的人才、技术和产业支持,以摆脱贫困的束缚,让老区成为幸福之地。

在这样的背景下,2015年,确山县为了“欢迎闯天下的确山人回老家”,规划建设了提琴产业园。王金堂等60余名制琴师陆续返乡创业,提琴生产企业也将生产线搬到确山,全县开办制琴及相关企业150多家,带动当地上千人就业,为确山开辟了一条崭新的发展道路。

许多在外闯荡的老乡听说家里提琴产业发展得不错,纷纷回乡务工。据了解,返乡的工资待遇甚至比外面的还好,一天就能有100多块钱的收入,农忙的时候干活,农闲的时候制琴,这样既能挣钱又能顾家。

近几年,返乡的人越来越多了,大家纷纷成了确山制琴师傅。

确山的制琴师傅大多不认识五线谱,更不会演奏小提琴,但并不妨碍他们做出质量上乘的提琴。王金堂等人会将自己掌握的制琴全套手艺倾囊相授,开展专门培训,对大家在制作中遇到的大小问题进行答疑解惑。在确山,无论是赋闲在家的老人,还是回乡就业的青壮年,都能加入制琴工作中,在手把手的教学中熟练掌握和运用相应技术。

与人们想象的低调复古、充满文艺气息的制琴工坊不同,在确山,制琴工厂将手工制作集中化、标准化,建设生产厂房,梳理、完善制作工序,细分生产流程,设置了下料、做板、合琴、随形镶线、起凹圆棱、装琴头、细磨、上漆、装配、调试等十多个车间。

车间里安排有轮班工人,他们或是从风干了好几年的俄罗斯云杉或缅甸枫树木料中挑选最合适的那块来做琴板,或是沿着流畅的曲线一遍遍仔细打磨琴头,或是小心拿起每一把提琴进行手工调试,以确保音质和音色没有任何问题。在这里,每个生产环节都有条不紊且一丝不苟。

虽然是手工制琴,但确山制琴工厂多、熟练师傅多,加上生产流程化、规范化,有人统计过,在确山平均每2分钟就有一把提琴诞生。这样的生产方式也能很好满足广大消费者的需求。

确山的提琴车间总是一番热火朝天的景象,经常会有来自澳大利亚、西班牙、韩国等国家和地区的订单,而且大多是中高端手工提琴,工人师傅们不愁没活儿干。

他们为什么会吸引来自国外的订单呢?其实,一些确山师傅早在北京开办提琴企业时,就积累了外国客户资源。回乡发展后,在政府扶持下入驻提琴产业园,他们与外商合作洽谈更加方便。

此外,通过参加中国(上海)国际乐器展览会、中原(鹤壁)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等大型国际展会,也提高了确山手工提琴的国际关注度。

据说,在一次展会上,有外国商人在确山提琴展区参观,他用河南方言咨询展区工作人员:“你这琴中不中啊?”确山师傅用方言回答后,外商便笑着说:“OK!OK!河南确山提琴OK!”

不过,确山的制琴厂也面临一些难题,那就是这里以代加工为主,缺少属于自己的品牌,产品利润率低。比如一把提琴从确山卖给经销商是2万多元人民币,之后贴上其他品牌商标,再从葡萄牙、西班牙等商人那里转手,最后卖给乐团首席时就能有20万美金的价格。一把被经销商购买的中高端提琴,往往可以十几倍甚至几十倍的价格在国外销售,也是常有的事情。

为解决发展困境,确山逐渐打通线上线下销售渠道,并推出自己的品牌。他们既利用电商平台、在线直播等线上新方式广开销路,又积极参加中原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中国国际乐器展览会等,与国内外商家面对面交流合作,还定期赴北京等地招商引资、举办小提琴制作大赛等活动。

同时,确山突破代加工的单一发展模式,陆续注册了十几个品牌,成为全球诸多琴行的供应商。

此外,王金堂等制琴师还发展出不同于集中化生产的制作模式,他将手工制作精细化,在作坊里精心打磨顾客的“私人订制”提琴,产量虽小,但可以随时根据用户个性化需求调整制作中的细节,走出了一条高端发展路线。不少来自意大利、法国等国家和地区的客户会预定高端演奏琴。

2021年,中国乐器协会认定驻马店确山县为“小提琴之乡”,这是对确山的肯定,也给了确山更大的底气。小提琴真正在确山扎了根,结出了硕果累累。

“琴一代”制琴,“琴二代”学琴。在父辈提琴手工制作事业的熏陶下,如今,确山的年轻一代也有机会学习提琴演奏,悠扬动听的琴声不仅是对确山提琴事业的传承,也是在弥补父辈当年的遗憾。曾经的确山人为了生计接触提琴,却没有机会学习演奏。有时与外国乐器商沟通合作,看到他们中很多人能拉一手好琴,确山师傅们都会心生羡慕。

现在,每年有很多确山学子选择音乐类专业深造,仅确山县竹沟镇就有10余名制琴工人的子女考入中央音乐学院、武汉音乐学院等高校。

待学成后,年轻人会回乡继续支持家乡提琴产业发展,给这座提琴小城注入源源不断的活力和创造力。

驻马店确山人用小提琴奏出了联通世界的国际化乐章,向世界传递来自中国的神奇乐音,是中国力量的一部分。

参考资料:

丁芷诺、胡静:《小提琴演奏基础教学法》,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8年1月;

中共中央宣传部宣传教育局组织编写:《第四批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图集》,学习出版社, 2009年9月;

《走向我们的小康生活:放下锄头,却拨动命运的琴弦》,新华社,2020年7月8日;

《一把提琴出确山(人民眼·返乡创业)》,《人民日报》2021年3月26日;

《王金堂:把最美的琴声献给祖国》,《驻马店日报》2021年1月13日;

《新春走基层丨山沟沟里“长”出高端提琴 革命老区奏出乡村振兴好声音》,中工网,2023年1月9日;

纪录片《航拍中国》第四季第9集河南,2022年11月;

温德经、金懿:《中国小提琴制作历史与发展现状》,《艺术教育》2014年第10期;

孙文怡:《小提琴艺术的形成与发展》,《艺术研究:哈尔滨师范大学艺术学院学报》2007年第3期;

胡东沂:《小提琴的早期发展史》,《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1998年第2期。

库叔荐书


《命运》
果麦文化
蔡崇达长篇小说新作。以九十九岁的“阿太”一生串联起闽南渔业小镇一家族人的命运。它突破了小说创作的定法,将历史压缩至个体生命的褶皱里。

图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