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泰两国14-18世纪的文化交往是怎么样的?

 思明居士 2023-01-18 发布于河北

暹罗建立统一国家的时间较晚,大抵是在我国宋、元时期,因此,他们对于不远处的中原王朝一直抱有敬畏之心,中国大国不欺小,因此彼此之间的交流总体上也比较友好。

在14到18世纪,中国和暹罗之间的文化交往也极为密切,从时间节点来看,也可分为阿瑜陀耶王朝朝贡时期、郑和下西洋时期以及吞武里王朝主动往来时期。

文章图片1

阿瑜陀耶王朝朝贡时期

阿瑜陀耶王朝是泰国历史中持续时间最长的统一封建王朝,它所采取的很多措施都对后世王朝有着极为重要的影响。

由于王朝的位置在于东西贸易交通要道上,所以商业贸易发展速度也很快,他们总是以农林产品、手工业品以及矿业产品等换取国外的各种货物,而中国正值明朝,在明朝开国皇帝朱元璋的治理下国力空前强大,在这样的背景下,阿瑜陀耶王朝也得找到自己的定位。

朱元璋也非常重视对海外国家的控制和垄断,并派出了很多海外使臣,其中就有吕宗俊抵达泰国。

文章图片2

面对明朝皇帝的主动交往意向,阿瑜陀耶王朝的统治者也表现出积极反应。

洪武四年,泰国派遣了使者带着大量的贡物前来,种类也是非常丰富,双方的友好交往一旦确定,那么文化的相互作用也是随之进行的。

这一年,明朝政府便赏赐了中国通用历法《大统历》作为回报,从此,两个国家正式确立了友好外交关系,并在经济、文学、军事等多方面展开了全方位的交流合作。

不过,这种相互关系是一种不对等的关系,主要是阿瑜陀耶王朝对明朝的朝贡,这也是当时泰国的主要目的,他们的生丝、瓷器和丝绸的利润很大,且明朝也会以“天朝上国”的姿态向阿瑜陀耶王朝赏赐很多珍贵的物品,还能保障泰国和平。

根据记载,明朝270年的时间里,阿瑜陀耶王朝曾112次派遣使臣来访,特别是明朝初年,几乎年年都有使团抵达明朝京城聘问。

文章图片3

阿瑜陀耶王朝为了加强对于明朝的了解,还于14世纪末以学习的姿态向明朝派遣了留学生,这也说明在阿瑜陀耶王朝统治者的心目中,明朝有着很多值得学习的地方。

不过,当时的泰国对中国也产生了一定的文化影响,其中最重要的一个表现便在于宗教。

佛教在阿瑜陀耶王朝时期就获得了极大的发展,而东南亚半岛又是南传上座部佛教的中心,对于很多阿瑜陀耶的普通臣民来说,佛教是他们的精神支柱。

中国西南部的佛教就是由东南亚半岛辐射而来的边缘产物,也实现了一定的发展。

文章图片4

郑和下西洋时期

纵观14世纪到18世纪中国与泰国的交往史,也以明朝初期最多,双方的交流和了解达到顶峰的事件便是郑和七次下西洋。

他率领团队于15世纪初开辟了“海上丝绸之路”,其目的是宣扬明朝国威、使藩属顺服,彰显明王朝国库的充实,顺道开展一些官方性质的贸易,并增进明王朝与周围其他小国之间的联系。

从结果来看,明成祖选择郑和是一件极为正确的决定,因为郑和熟知兵法,同时还了解西洋各国的历史和地理,也具备卓越的外交才能,当时的中国造船技术也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1405年是郑和首次出海的时间,这一次他就率领士卒3万人,大船就有62艘,而他第二次下西洋时便来到了泰国。

文章图片5

由于泰国本就和明朝间有着朝贡关系,国王父子专门骑着白象作为先导,所有大臣们跟随他们共同前进。

郑和此次抵达泰国,也是双方文化与技术交流最为密切的阶段,跟随郑和出来的除了普通士卒外也不乏不俗之辈,可谓是各行各业的精英。

在这里,郑和专门传授了开垦梯田、凿井、晒盐等先进的文化技术,也极大推动了泰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此后,泰国人民为了纪念郑和,还专门雕刻了一座长达10米的郑和卧像,就连几百年后的泰国还依旧保留着三宝城、三宝塔寺等建筑物,这些都和纪念郑和有着密切的关系。

文章图片6

在泰国,郑和也前往了原始森林,并发现了一种红紫色的木材,便以黄金作为交换带回了国内,这就是“红木”。

这也说明,通过此次交流,郑和也将泰国的特产用以中国的建筑和手工业领域,实现了资源互补。

在下西洋期间,郑和还采取了一项开明的政策:不禁止所率士卒与当地女子通婚,若是他们选择留在泰国,那也是允许的。

这更是促进不同文化间融合的政策,那批选择留下来成家立业的士卒也成为了最早期的华侨,他们在这里的生存环境也比较优越,为后来更多中国人来到泰国谋生创造了有利条件。

文章图片7

泰国人尊重郑和,华侨也同样将郑和视作保护神,在共同的认知下,双方的相处也更加有利。

郑和开了一个好头,在他走后,双方的交流也更多了起来。

在1575年和1577年,明朝还专门聘请了来自泰国的老师,这些老师和明朝学者共同努力编撰了早期的《暹罗译语》,这部著作的抄本至今还被收藏在北京图书馆当中。

文学方面,明朝的《古今烈女传》也促进了泰国文学的进一步发展。

文章图片8

泰国的纺织能力很强,郑和回来也同样带回了先进的纺织技术,促进了中国棉纺织生产力的发展。

这也是其中的一部分,总体来看,双方的科技文化交流也同样日益增多,并且呈现越来越繁荣的趋势。

同样的,在郑和下西洋的影响下,明朝作为大国的威望得以提高,越来越多的人选择来到泰国等地谋生。

这些后来的华侨主要以商人为主,他们迁居时准备更为充分,通常会携带先进的农具以及超前的技术,虽以谋生作为出发点,可他们的到来同样促进了泰国的社会进步和经济繁荣。

到了阿瑜陀耶王朝的后期,华人移民的数量更是庞大,而且以广东潮汕人居多,占到了人口总数的4成。

文章图片9

这些潮汕人非常精通于甘蔗等农作物的种植,也推动了甘蔗成为泰国的主要农作物。

随着时代的发展,有钱的商人渐渐拥有了社会地位,还有不少华侨被封官进爵,这一时期,泰文文字也发生了一定的变革,泰国人所修筑的宫殿还有中国式样,这更是体现了泰国建筑受到了中国建筑的影响,这也是双方文化技术交流的一大体现。

正是有了这些长期的发展,泰国后续的吞武里王朝出现才会更加顺利。

文章图片10

吞武里王朝主动来往时期

由于缅甸军队的入侵,极端困难之下的泰国陷入了四分五裂的情况。

而此时,众多勇敢的侨民站了出来保护自己的家园,也有许多侨民在战争中献出了宝贵的生命,达信便是在这个时期崛起的,他率领各族民众奋起反抗,最终登基为王,开启了吞武里王朝时代。

达信其人更是中泰文化交流的一个重要见证,因为他的祖先就是广东人。

此时的泰国也陷入了困顿期,在战争的长期摧残下,百姓的基本生存都在面临着问题。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达信采取了多种方式来恢复经济发展、稳定人心,这在中国史书中同样有记载。

也正因为达信和中国有着血脉根基,他所建立的王朝也迫切希望得到清王朝的外交承认,从而也好恢复与清朝的朝贡贸易,这也是阿瑜陀耶王朝所总结下的历史经验。

清朝建立之初也和阿瑜陀耶王朝保持着友好关系,因此在最初的时候他们是不了解达信的,从封建正统的观念出发,达信就是谋权篡位的人,对方的情况究竟如何,还得靠时间来检验。

在达信的努力之下,多批外交使团踏上了前往北京的道路,清王朝也对达信越来越了解,这也为后来中泰文化的交流奠定了基础。

特别是达信在1781年5月派出的那一批使臣规模庞大,随行的泰国诗人更是满怀激情地在广东写下了著名的《广东纪行诗》,描述了这一路来的情况以及在广东的所见所闻。

使团得到了清廷的重视,广东方面专门将使团送往北京,而乾隆皇帝也特意为他们举行了隆重的欢迎仪式。

在北京期间,还有一位泰国使臣因疾病去世,清政府也破费为他设置了高规格葬礼。

文章图片12

清朝统治者的眼里,本是同根生的达信也能带领泰国更好的和中国继续保持友好关系,使团圆满完成了任务。

遗憾的是,待到1782年贡使们完成了任务返回后,吞武里王朝已经被曼谷王朝所取代。

即便是泰国再度改朝换代了,也依旧受到中国长远的影响,使团此次从中国带回来的大量建筑材料也都用以修建曼谷的新皇宫。

文章图片13

参考

明朝与暹罗关系如何? 白玉林主编. 明史解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