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医易闲话 (64) —— 糊涂体质

 刚知道养生 2023-01-18 发布于山东

图片


前面讲了气虚、气郁、血瘀、湿热、痰湿、阴虚、阳虚和特殊体质共八种,不少读者一对比,会发现自己啥都沾一点儿,哈哈,所以胡涂医把这类人士的体质归纳为糊涂体质!各种体质分得越细,越让人无所适从。古传中医恰恰不提倡细分体质!胡涂医在《问道中医》一书里仿佛提到,学习古传中医,要大气磅礴,大事清楚,小事糊涂,笼笼统统知道个大概就好。拿体质来说,体质其实是指人体生命过程中,在先天禀赋(即现代医学所说的“遗传”)和后天(饮食起居等)获得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形态结构、生理功能和心理状态方面综合的固有特质。因此若能明确自己是某一种具体的体质,有针对性的进行养生调理当然最好,若是无法确定自己属于哪一种体质,甚至觉得每一种体质都沾点儿边,那么您就是“糊涂体质”了!
糊涂体质是什么原因引起的呢?哈哈,糊涂引起的呗!其实无论哪种体质,其真正的原因,归根结底都是这四个字:“正气不足”!
那么要怎么解决正气不足的问题呢?还是要听老祖宗的话!《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说:“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
天地阴阳消长的变化是有规律的,人们要想补足正气,就不能不顺应、效法天地阴阳消长的变化。所以我们的生活起居也要有规律。怎样才是有规律的生活呢?
“起居有常”, 很多人把这四个字理解为睡觉、起床要有规律。这样理解当然也不会错,然而,在《黄帝内经》成书的年代,这个“常”字其实也是“道”的意思。老子在《道德经》里多次提及这一点。比如老子说“道常无名。朴虽小,天下莫能臣也”,又说“复命曰常,知常曰明”。所以“起居有常”说的就是起居也得有道、符合天道。怎么养才能做到起居符合天道呢?日出而作,日入而息呗!如果该睡不睡,日夜颠倒,熬夜赖床,则是无道的做法。因为该睡不睡熬夜伤津耗气,日夜颠倒赖床不起伤阳气,日久正气必亏损严重。
至于“饮食有节”,这一点很好懂。饮食要有节制,不要过饥过饱,要有规律,吃饭要定时,营养要全面均衡,不要挑食偏食。《黄帝内经》说:“毒药攻邪,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此五者,有辛酸甘苦咸,各有所利,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或软,四时五藏,病随五味所宜也。”,这是中医看待饮食的基本原则。意思是说,哪怕是有毒性的药材也是可用来攻逐病邪的。五谷用以充养五脏之气,五果帮助五谷以营养人体,五畜用以补益五脏(哈哈,吃素的就别想了)。五菜用以充养脏腑,气味和合而服食,可以补益精气。这五类食物,各有辛、酸、甘、苦、咸的不同气味,各有利于某一脏气,或散,或收,或缓,或急,或坚等,在运用的时候,要根据春、夏、秋、冬四时和五脏之气的偏盛偏衰及口欲等具体情况,各随其所宜而用之。五味的功用:辛味能发散,酸味能收敛,甘味能缓急,苦味能坚燥,咸味能软坚。
这里重点说一下“五果”。不知道从何时开始,人们热衷于每天吃水果。但是大多数水果寒凉,所以老中医不太主张多吃水果。应季的本地的水果可以吃一点儿,外来的、特别是不应季的水果还是要尽量避免。当然,也有一些水果是“药”——万物皆可“医”嘛。比如:雪梨止渴凉肺。口干肺热的人适合吃。西瓜寒凉解暑利尿,舌降烦渇尿赤的人适合吃。荔枝性热,口干阴虚的人少吃。荔枝核理气治氙气,散寒止痛。龙眼安神补血性热。补心养血,实火者勿食。榴莲性温,榴莲隔煮鸡汤非常温补。苹果性平,反季节少吃。饮食要遵循食物的四气五味,应季而食。合乎天道的起居生活,正气就不容易耗散甚至会得到补充,哪怕是再糊涂的体质,也会慢慢地、自然而然地恢复健康。
对于糊涂体质的人士,这款“美容食疗方”适合追求年轻化的中老年朋友们食用:
材料及做法:选取:桃胶30g,红枣16g,枸杞子16g,红糖30g。这四种东西加水适量,煮糖水当甜品吃。注意桃胶要先用水泡软后洗干净(因其上面往往有树皮或其它杂质),然后这整个方子的内容像平常炖白木耳(银耳)那样炖就好。
桃胶和气血、养颜美容。红枣补中、益气、养血。枸杞子补肝肾、明目、治耳鸣。红糖甘补脾胃、益肺气,利脾、缓肝、补血、活血、通瘀、排毒露。根据自己身体情况还可有许多化裁。比如:
一,妇人经少血瘀,加:当归。血虚月经量正常的人用当归身15g,经少有血块用当归全20g。
二,秋燥口干尿赤,加:百合16g。
三,面色萎黄易累,加:党参30g。
四,口干易累,须发皆白,加:黄精16g。
五,口干易累失眠便秘,加:绞股蓝7g。
六,秋燥干咳,脘腹喜温喜按,加:饴糖30g。
七,便秘者,可以调蜂蜜二匙。
八,大便稀溏者,加:炒白扁豆20g。
顺便解释一下“不妄作劳”。“作劳”,现代更多叫“劳作”。“劳”包括劳力、劳心、房劳等方面。劳力方面要有劳有逸,劳逸适度;过劳耗气,过度安逸也伤气!劳心方面要注意避免思虑过多、思考过度。房劳则是指要节制“房事”(Sex),不要妄泄肾精。
古传中医十分强调“治未病”——而治未病最要紧的是养好正气!正气就像银行存款,你不要整天去支取,正气耗损的就慢。因此,不损、少损,本身就是开始养!此外,古传中医的“养气法”(见《问道中医》一书),也是培养正气的好方法。当然,一个人如果能时时培养一种浩然正气,再糊涂的体质也会变好!  
胡涂医
2020年9月17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