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学科“双减”,自然教育“跟上”!广东首发省级自然教育规划

 灯下悦读 2023-01-19 发布于广东

学科“双减”之下,孩子空出来的时间,应该学点啥?近日,广东出台首个省级自然教育规划——《广东省自然教育发展“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以下简称《规划》),提出逐步建立全省自然教育的场所体系、标准体系、产业体系和传播与推广体系,通过“场景式”、“体验式”的系统教育,强化青少年的自然生态理念,助力广东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色生态强省。

与广东省的“一核一带一区”区域发展格局相适应,规划明确分三个区块,推广不同类型的自然教育。在珠三角自然教育创新示范区,注重创新有湾区特色的自然教育宣传和传播方式,鼓励自然教育产品和服务创新;在沿海自然教育湿地特色带,充分利用沿海红树林、沿海防护林、特色经济林及海洋生态等资源特色开展自然教育,重点打造潮汕及雷州半岛自然教育品牌;在粤北山林生态保护区,则借助丰富的森林资源和独特的森林生态系统,壮大自然教育产业,打造全国自然教育森林体验区。

为给自然教育活动的开展提供支撑,广东将加快不同类型自然教育场所的建设。据省林业局介绍,目前,已公布省级自然教育基地既有自然保护区、风景名胜区、地质公园、森林公园、湿地公园、国有林场等自然资源类的基地,也有植物园、动物园、树木园、城市公园、学校、古驿道、现代农业产业园等综合体验类的基地。《规划》提出,广东将统筹山上山下、陆地海洋、农村城市,因地制宜建设一批特色自然教育点位和线路,重点开发针对中小学生以及具有岭南特色的自然教育课程。力争“十四五”期间,全省认定的省自然教育基地100个,高品质自然教育示范基地20个,自然教育径150条及自然教育园区(场馆)300处。同时,探索构建“政产学研用”协同发展模式,采取基地(场所)+企事业单位、社会组织等机构联合,发展以休闲旅游业、品牌活动项目、中小学研学实践、特色文创产品为主体的自然教育产业体系,培育自然教育产业龙头企业和优质社会组织机构。

自然教育是“以自然为师”的教育形式,让青少年在生态自然体系下,在劳动中接受教育,利用科学有效的方法,使之融入大自然。自2014年广东省率先在深圳华侨城国家湿地公园建立我国第一所自然学校以来,自然教育体系发展迅速,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支持、公众参与、社区共建的良好发展格局,有力推动了粤港澳青少年生态文明教育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各级各类自然保护地1359个,认定省级自然教育基地80个,成功举办了首届广东省自然教育大赛、广东省青少年中草药知识大赛、丹霞山自然观鸟大赛、第二届粤港澳自然教育季等品牌活动,全年全省开展自然教育活动的阵地达326个,推出自然教育线上活动,接受教育和参与活动人员累计达379.2万人次。

广东新闻

闪电新闻专栏

作者: 贺林平 林荫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