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2022年度总结

 四十二史SCIFI 2023-01-19 发布于江苏

四十二史

 科幻春秋

重庆大学中文系“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由李广益、刘琼、孙旭、余昕等四位老师及其指导的多位研究生、本科生组成,是重大中文学科为凝练自身学术特色而着力建设的七个学术集群之一。在过去的一年中,集群意气风发,接连举办系列讲座、学术会议和跨校读书会,切磋琢磨,教学相长,在外促进成渝双城科幻圈兴旺发展,在内营造氛围融洽的师生共同体,各项事业方兴未艾。岁末回首,纪念来路,展望前途。

2022年7月7日,依托集群创办的重庆大学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中心以业已具备良好基础和声誉的科幻文学研究为起点和先导,开展多元一体的科技人文(techno-humanities)研究,广涉科幻文学、科技艺术、新兴媒介、工业文化、生态农业、自然教育等现象和对象,并寻求科技史、科技哲学、STS、批判理论等思想资源的支持和联动。

2022年,“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学术集群集中开展了“四十二史科幻人文”系列讲座“首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边疆时空与多物种人文世界”成渝双城读书会等三大主题活动,在学界产生了良好反响。

3月26日,“四十二史科幻人文”系列讲座启动,全年共举办四场:

近代以来,科技日益深刻地渗透、改变社会生活和人类个体,离开科技谈论“人”或“人文”已难以为继。为充分打破学科壁垒,深入探究经典和前沿问题,本年度的四场讲座皆以科技视角切入人文议题,为广大师生提供了富有新意的学术研究视野与方法。

“故事、公式与算法:对科幻小说的计量叙事研究”,主持人:李广益,主讲人:刘洋,3月26日;

“制造'完美’的生育环境——人类学视角下的宫腔镜技术”,主持人:孙旭,主讲人:丁玫、朱剑峰,与谈人:王瑞静、余昕,6月30日;

“科幻、神话与数智人文”,主持人:余昕,主讲人:徐新建,与谈人:唐杰、胡易容,7月13日;

“荧光绿兔与合成美学”,主持人:李广益,主讲人:魏颖,与谈人:鲁明军,11月17日。

7月13-14日,重庆大学人文社会科学高等研究院、四川大学文学与新闻学院、中国比较文学学会文学人类学分会联合主办,重庆大学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承办的“首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在重庆大学举行。

经此盛会,成渝两地科幻研究者以文新学院的“中国科幻研究院”和高研院的“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为“双核”,初步形成了学术社群,为双城学者以及学界同仁以更丰富的联合方式、更多元的学科交叉、更紧密的协同机制开展科幻研究奠定了基础。未来,两校将轮流举办年度工作坊,联手成就中国科幻研究高地。

阅读链接

新闻综述 | 首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在重庆大学顺利召开

致辞 | 李广益:在中国科幻的高地上

10月14日,“边疆时空与多物种人文世界”成渝双城读书会揭幕。这一活动由重庆大学中文系“技术、社会与文明读书会”和“民族志+读书会”联手发起,以重庆大学高研院、四川大学文新学院、西南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民族学院师生为主体,广邀国内外人类学、建筑学、文学、生态学等多学科青年才俊参与。读书会以阿来的“山珍三部曲”及“草木志”书写为主,力图结合自然书写、少数民族文学、心态史、多物种民族志、生态人类学、环境史、博物志等多重视野,对这些作品进行立体解读,并加深对技术和物质爆炸时代的人文状况的理解。

除上述三项主要学术活动外,集群成员还积极参加学术会议、主讲学术讲座、发表学术论文、出国访问交流,彰显了自身活力。

在参会方面,四位老师2022年度9次应邀参会发言。其中,集群负责人李广益教授多次参加科幻研究学术会议并做“网络科幻与当代青年文化动向”等主题发言。

在讲座方面,集群成员2022年度共担任讲座主讲4场。其中,李广益教授主讲学术讲座3场,普及型讲座1场。

1.“赛博朋克的三重漫游”,中信出版,9月22日;

2.“三色未来:种族、文明与'世纪末’的全球乌托邦想象”,观视频“经略-法意”讲座,10月9日;

(点击“阅读原文”观看讲座视频)

3.“关于中国科幻研究若干前沿问题的思考”,陕西师范大学,12月6日;

4.“工业文明与赛博文化”,沙坪坝区政协“委员讲堂”,6月17日(普及型讲座)。

此外,李广益教授的科幻文学评论《忘忧之人》荣获第十三届全球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评论银奖。《忘忧之人》原刊《读书》2021年第2期,对中篇科幻小说《忘忧草》(阿缺著)进行了言简意赅的评析。继2016年《凡尔纳的中国旅途》获星云奖最佳评论金奖后,李广益教授的科幻批评再次得到业界肯定。

本年度,集群的国际交流亦有可喜进展。孙旭副教授赴美国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学,联络该校图书馆Eaton Collection(世界上最大的科幻馆藏,藏书10万余册),为馆际合作做了初步准备。此外,酷爱攀岩的孙旭老师赴美交流期间不仅大显身手、征服群山,更考察了美国西南国家公园/森林公园体系的建立运作和地方组织的发展,并着手预研“中国西南和美国西南山地户外资源开发与组织管理比较研究”项目。2022年,孙旭老师发表了《身心三重与极限过程——户外攀岩运动的人类学意义》一文(《西北民族研究》2022年第6期),寓攀岩于人类学视角,由切身经验而立新论。

7月20日,集群为赴美访学的孙旭老师饯行,和重大出版社编辑们联欢并共同观看《爱死机》第3季

加州大学河滨分校访问学者定期分享交流

集群四位老师在开展个人或联合学术研究的同时,继续扎根研究生培养一线,坚持师德师风建设,关心关爱学生,指导学生产出相当数量的创新成果,展现了师生共同成长的学术共同体风貌。

2022年,本集群新进硕士研究生2人。在积极引导新生适应中文系教学培养模式的同时,各位导师继续指导9位高年级硕士研究生。除此之外,新增重庆市研究生科研创新项目1项(“九十年代中国科幻文学研究——以《科幻世界》杂志为中心”,主持人童博轩)、重庆市优秀硕士论文1篇(刘盼佳:《“新时期”思想漩流中的晚年丁玲——以<访美散记>为中心》);顺利结项大学生国创项目1项(“'十七年’时期科幻文学与工业文化研究”,项目组成员:杨欣昕、周嘉旭、罗舜予);周嘉旭获得第八届“朝菌杯”重庆高校科幻联合征文大赛三等奖;李广益教授指导的重庆大学学生科幻协会荣获第十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高校科幻社团奖,成为集银河奖和星云奖于一身的双奖社团。

大事记

2022年3月6日,“四十二史科幻人文”系列讲座启动。

2022年7月7日,重庆大学科幻文学与科技人文研究中心正式成立。

2022年7月13-14日,“首届成渝双城科幻研究工作坊”成功举办。

2022年10月14日,“边疆时空与多物种人文世界”成渝双城读书会揭幕。

2022年12月10日,重庆大学学生科幻协会荣获第十三届华语科幻星云奖最佳高校科幻社团奖。

展望2023年,我们将更加奋发有为,通过各种形式的讲座、沙龙、读书会、全国性学术会议、大型学术研习营以及公开出版的学术期刊和著作,发表、传播科幻文学和科技人文领域的最新研究成果,并积极开展国内外合作交流;同时,集群师生的身影还会出现在大型科幻赛事、重要科幻评奖、科幻文化产业乃至科幻创意写作的舞台上。敬请期待!

责任编辑:十里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