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传奇!“兄弟三人”全都当选院士,全都弃外归国,创下多个世界第一!

 李功随 2023-01-19 发布于内蒙古

从古至今,江苏一直有着崇文重教的优良传统,孕灵育秀的事迹在这里不断上演。无锡钱氏、吴江郑氏……这些人才辈出的文化世家,让这片土地在历史的画册中熠熠生辉。而在泰州溱潼古镇的一座旧宅里,亦演绎出了“一门三院士”的传奇故事。中国工程院院士、东南大学校友李德毅,便是这故事的主角之一。

文章图片1

李德毅,东南大学1967届校友。军事科学院研究员,中国工程院院士,欧亚科学院院士,中国人工智能学会名誉理事长,中国指挥控制学会名誉理事长。

出生书香门第,学成归来报效祖国

120多年前,泰州姜堰人李贞发写下了80字的《李氏家训》:“爱我中华、兴我家邦、少小勤学、车胤孙康……克勤克俭、家道隆昌”,要求李氏后人诗礼传家、德才报国、勤学苦读、奉献社会。

1944年出生于此的李德毅,与其长兄李德仁(著名摄影测量与遥感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堂弟李德群(著名材料成形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将家族流传下来的爱国精神根植于心,力践于行。三兄弟谨遵家训教诲,均在留学海外之后放弃国外发展机会,归国从事科研工作,为后辈树立了为人处世的典范。

1967年,李德毅从南京工学院(东南大学前身)无线电系毕业。1983年在英国爱丁堡赫瑞·瓦特大学取得博士学位后回国,是中国改革开放以来第一位人工智能专业博士学位获得者。1984年进入总参某研究所工作。1996年被授予少将军衔,1999年当选为中国工程院院士,2004年当选为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

长期致力于军队信息化工作,曾参与了我国多项重大电子系统工程的研制和开发,在国际上最早提出了“控制流—数据流”图对理论,给出了基本图元、图对、链接法则、设计语言等一整套用于复杂系统结构优化的实现方法。

勇闯无人区,引领中国人工智能的发展

2021年4月,有着“中国人工智能领域最高荣誉”之称的吴文俊人工智能最高成就奖再一次颁出,李德毅院士凭借其在智能科学研究中的杰出贡献,成为这一最高荣誉的第三位获得者。

文章图片2

从事人工智能研究40多年来,李德毅院士在认知模型、智能控制、不确定性推理、数据挖掘、无人驾驶等方面取得多项国际领先成果,是我国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开拓者、无人驾驶的积极引领者和人工智能产学研发展的重要推动者。

多年来,他先后发表论文140多篇,出版中文专著3本、英文专著2本;主编技术丛书7种。撰写的专著A Prolog Database System被译为中、日文出版,专著《不确定性人工智能》入选国家自然科学类一百本原创图书,被译为英、日文出版,清华大学、英国帝国理工大学、日本国立德岛大学等十多所大学将其列为本科或研究生课程,成为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经典著作之一。

文章图片3

在人工智能的应用方面,他将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研究成果用于模拟驾驶员认知,强调交互、学习和记忆,发明了“驾驶脑”装置,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动力学车型、传感器配置、应用场景,获授权发明专利20余项,在多项国家级赛事中斩获总冠军荣誉。

他带领团队率先完成世界首台无人驾驶客车城际交通试验、世界首次25台无人驾驶卡车在港口集群作业等任务。同时,李德毅院士还带领团队率先突破了完全无人驾驶的“卡脖子难题”——去安全员,为无人驾驶卡车在智慧物流枢纽的规模化推广乃至在高速物流干线的真正落地打下基础。他指导团队研发智能农机昼夜无人化精准作业,在北大荒耕地超过4万亩。

在漫长曲折、风雨变幻的人工智能科研道路上,李德毅院士数十年如一日,始终保持着一颗钻研智能的好奇心,孜孜不倦,上下求索,朝着不确定性人工智能的深水区进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