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哈达铺的狂欢:陕北与延安,长征的目的地是如何最终确立的?|长征系列

 张洪清 2023-01-19 发布于北京

图片

存人失地,人地皆存。

只要方向正确,就不怕路远。

正是基于这两个理论,国民党视角下的红军大溃逃,是红军视角下的伟大的长征。

长征之名是后来才有的,开始的开始这只是一场被迫的、没有具体目的地的逃亡,说得好听些才叫战略转移。

国民党围剿苏区,1934年10月红军第五次反围剿失败,不得以离开了根据地。

在相送红军的歌声里,红军离开了这个经营了3年的瑞金苏区,一帮南方人离开了他们的故乡,他们中有的人牺牲了,再也没有回来过,有的人经过了数次抗战,时隔15年后才再回到了这里。

去哪里呢?没有人知道。

可以肯定的是,一定是去没有国军的地方,去有红军的地方,去能建立根据地的地方,去能生存下来的地方,这是红军最初的愿景。

并不是“北上抗日”的想法是“假”的,但这确实是“虚妄”的,最多只能算是种“憧憬”,红军更需要面临的问题是要先活下来。

图片

参加长征的部队主要有三支,红一方面军、红四方面军、红二方面军,长征路线、部队及将领简述。|长征系列我们探究长征路线的确立,是在中央红军的视角下去看的。

红军会去哪里?红军不知道,蒋介石也不知道,未知对敌我双方是公平的,大家都没有上帝视角。

同样的,你能想到的,也是敌人能想到的。遵义会议之前,中央在做“常规式”的“逃命”,逃,带着繁重的家当逃,往“友军”(红2、6军团)方向逃。这样的逃亡是不具有破釜沉舟的无畏的,也是能被敌人预料到的。

红军为此付出了惨重的代价,湘江战役,8万红军骤降至3万,鲜血染红了江水。

图片

红军在绝境中了,冲出绝境的唯一可能就是打破常规,非得有孤注一掷的决心不可。

遵义会议之后,毛泽东开始掌握指挥权,比较和查看他所做出的决策,其关键就在于:坚定大方向后,在打破常规中不问东西。

只有了解到这些前因后果,才会理解为何教科书上会写:遵义会议挽救了革命、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

当我们坚定大方向而不拘泥于小目标时,红军的生存空间就“盘”活了,未来重新有了希望。

于是红军为了前进而后退,为了向西而向东,为了走直路而走弯路……红军的“打破常规”让追击的国军乱了阵脚,也分不清他们的真正意图,而对红军自己而言,他们的大方向是自始至终都坚定而明确的:活下去,将革命进行到底!不管多少人,不论在哪里!

遵义会议上红军的目标是川黔地区,建立川黔根据地。这也是跟四方面军会合后,张国焘执意南下四川的“凭借”之一。

而在与四方面军会师懋功后,中央基于现实情况将目标定为川陕甘一带,打算将继续北进作为前进方向。

在经历与四方面军的分裂后,1935年9月中央红军来到腊子口天险前。

我们知道陕北、延安是红军长征的终点,中央红军(此时称陕甘支队)在1935年10月19日到达陕北,结束了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程。

有趣的是,在1935年的9月,距离长征结束仅一月了,可是当时的红军对未来仍是未知的。他们不知道要去延安,不知道陕北还有刘志丹领导的红军队伍,不知道征程马上要结束了,更不知道这个征程和延安这个目的地对后来意味着什么。

事实证明:当着眼于大方向而不拘泥于小目标时,你并不会迷失,如果方向够坚定,命运将为你向导。

“舌尖上”的哈达铺

哈达铺,位于甘藏交界处,是个交通便利、繁华热闹的西北小镇。

在经历过大草地的饥饿和腊子口的惊险后,红军在这个小镇得到了自长征以来最大的放松。

图片

军纪严明、平易近人的红军得到了当地居民的热烈欢迎,居民拿出吃食招待,给红军提供场所,很多人在一年的征途中第一次洗了热水澡,第一次睡了热炕头。

而在进驻哈达铺之前,红军刚刚缴获了大量物资——他们从来没有这么“阔”过。

“军民一家亲”、“让战士们吃好喝好”成了政治任务下达各个连队,部队给每个红军都发了一块大洋用于消费,各个连队开始“伙食大比拼”,家乡美食被复制上了餐桌,上演了几天几夜的盛宴狂欢。

“仓廪实而知礼节,衣食足而知荣辱”、“兵马未动粮草先行”,吃喝是军队的大事,更是中国人的大事,对于红军这样一支信念理想之师,吃喝不是必然的条件,但是也一定是锦上添花的最强助力,这有时比口号和理念来得更实际。

哈达铺的意外之喜

哈达铺除了给疲惫的红军带来了狂欢,还给迷茫的部队带来了明确的方向。

图片

获取丰富物资的同时,红军还买到了报纸。在消息闭塞的过去,报纸是获取信息的重要途径。

一到哈达铺,毛就派人去给他“搜罗”些读物看看,红一团侦察连连长梁兴初(梁大牙)给毛收集来了大量的《大公报》,在这堆报纸中,一条重要的信息赫然吸引了毛的目光,看得他激动不已,直拍大腿。

《大公报》上写着陕匪猖獗,徐海东等人盘踞陕北。

什么?陕北竟然有红军?!那里竟有我们的根据地!

如果说原来的北上只是一种不得已而为之的唯一选择,而此时的北上则成了一种冥冥之中自有天意的必然之举了。

自1934年10月到1935年10月,红军历经1年,转战2万里,牺牲万余人,终于确定了最终的前进目标和方向——到陕北去!

在哈达铺的关帝庙会议开始了,毛泽东风趣幽默又坚定地号召道:“到陕北去!同志们,胜利前进吧!我们离终点只有七八百里了!”

此时的中央红军有八千人,这八千人是精华,是大难不死的幸运儿,是中国革命的骨干和希望,毛主席讲话后八千人掌声雷动,有的人喜极而泣,有的人正襟危坐,他们的眼神儿坚定而光芒四射——未来就在前方,而未来的未来也还很遥远。

end

在逃逃君小时候,因为不喜“成王败寇”的胜利者立场,所以对红军系列不甚感冒。而在慢慢长大的过程中才逐渐意识到他的意义与价值:就算是胜利者占据话语权,书写历史吧,红军跟那些王侯将相的胜利者故事皆不一样——他们不是因胜利而占据了正义与信仰,他们是因正义和信仰才取得了胜利。

懂得这些,才明白和愿意相信: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共勉。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