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阳康”后第一次爬山

 佩君的文艺营 2023-01-19 发布于浙江

上午小姑姑来了,那时我们刚带着孩子爬完山回来,去家附近一公里不到的“帽峰公园”,它也是国防教育主题公园,更是旅游红色文化名片。

这里储存不少历史痕迹,比如战斗遗址,战斗碉堡等,从外形看,两座山峰一大一小紧密相连像两个大帽子,山脚下的路是主干道,道路旁的巨大榕树已猜不出年份,与道路相邻的是一条连接市区的宽阔绿道,绿道旁有许多大爷钓鱼,鱼来自眼前的碧绿宽阔的浈江,我们的所在地便是浈江区。

这不是我第一次来,早已没有那种被巨大的狂喜淹没而心潮澎湃的激动心情,一切显得很平常。唯一不同的是今年是我们第一次在新家和奶奶一起过年。

新家位于黄冈山脚下,背靠山,面朝江,朝南,高层,采光通透,能见度高,透过窗户,可看见不远处的浈江,也能看到对面的“帽峰”,一大一小,好像孪生姐妹花,挺拔秀美。

视野开阔,空气清新,能感受山的静谧无言,也能看到江水的静默流淌,外加韶关铁路网与江南的河流一样密集,阳光明朗的上午,我和小孩坐在高层阳台上看不远处的火车沿着城市腹地飞速呼啸而过。

有两条铁轨,一条南下,一条北上。北上的是载客,南下的是运货。我有些散光,一开始并未注意,每隔几分钟看见一列车“嗖”的过去,忽而“嗖”的一声过来,我心里想,这条铁路线的调度这么厉害,竟然可以在一条铁轨上安排不同方向的列车,这得需要多么精确的数据啊!

过了一会儿婆婆来阳台找东西,正好一列火车经过,我把心里的惊讶告诉她,她笑着说,你眼花了吧?明明是两条铁轨……我定睛一看,果不其然!在阳台上看南来北往的货车与载客车不时交汇,显示出繁忙铁路的生命活力。

生活在这里的人们,日常与浈江脱不开关系,更与铁路火车朝夕相处,有着属于自己的步调。

与一二线城市的崭新亮丽不同,韶关充满历史与沧桑,并不摩登与时髦,风吹日晒的陈旧甚至有些弄堂里的“杂乱”气息迎面而来,但同时也能在这里找回曾经的过去,热闹非凡的人烟稠密,以及过了饭点仍有不打烊的特色小吃。

距离山近,我们步行过去,权当散步,走在路上,他指着一处道路指示牌上方向告诉我,自己是从哪所高中毕业,当时参加哪些比赛,那些同学如今在哪里。

对我来说,旅行无非是山水,或与山水有关的画面,但对他来说,这里有他的成长记忆,从小到大的见证,亲人团聚的温馨,是生命历程的不可遗失。所以,不必担心城市陈旧,陈旧里隐藏故事,历史中蕴含光阴。长长的路,慢慢的走。

由于身体还没有恢复到“生龙活虎”的状态,只爬了“帽峰”比较矮的一座峰。

这是“阳康”后第一次爬山。

我早几年来过,此次算是故地重游,小孩第一次来这里,感觉新鲜,说要去“探险”台阶不走,专爬陡峭的石坡,我没有限制,只跟在她后面加以保护。

我们沿着弯弯曲曲的台阶,顶着头上原始森林般茂密的绿意,畅快呼吸清新的空气,一路慢行到武城堡。在堡上的圆桌上休息,听鸟鸣,看杜鹃,感受山的呼吸。

原路返回,从高山顶下来到山脚,一个硕大无比的榕树有小鸟在树枝中跳跃,声音清脆,树上豆子大小的果实“大珠小珠落玉盘”般迸溅于地面。

日光明媚,阳光穿过树叶投下一地阴影,空气湿度高,我脱下厚重外套,在明亮的大树下看周围鲜活的流动,山与水,车与人,共同交织,相互依存,心中忽然涌动着春日才能倾泻而出的勃勃生机。

与风景有关的大同小异,或许司空见惯,也无非是心情,也无非是“游客到此一游”的走马观花式打卡,重要的是像生活在这里的人们一样,融入生活本身的质地,不疾不徐,无所畏惧。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