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光伏胶膜(POE)产业链光伏封装胶膜主要作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环节,约占光伏组件成本的4%

 子亦曰 2023-01-19 发布于福建

光伏胶膜(POE)产业链

光伏封装胶膜主要作用于光伏组件的封装环节,约占光伏组件成本的4%-7%。(也有一篇报道说是8%)

胶膜是光伏组件封装的关键材料,处于光伏产业链的中游。光伏组件的运营寿命标准是25年,光伏封装胶膜的透光率、收缩率、剥离强度、耐老化等性能指标对组件的运营至关重要。如果在电站运营期间胶膜黄变、龟裂,将导致电池失效报废,直接影响组件的发电效率。因此尽管胶膜成本绝对价值不高,但是直接决定光伏组件产品质量、使用寿命等。

主要分为EVA和POE及其他封装胶膜。产品结构方面,2020年透明EVA胶膜市占率约56.7%,较2019年下降12.9个百分点,下降部分被POE类胶膜替代,POE类胶膜合计市占率升至25.5%。双玻组件市占率提升将带动POE类胶膜市占率攀升。随着TOP-Con等N型光伏装机量持续提升,拉动POE胶膜需求高增。POE产品的阻隔性、强抗PID能力、无醋酸等特性使其在N型电池、异质结电池时具备了其他封装材料不具备的天生优势,是目前双面组件及N型电池、异质结电池的主要封装胶膜,未来渗透率有望快速提升。

上游:

目前全球范围内POE产能十分集中,产能主要集中在陶氏、埃克森美孚、三井、SK等公司,其中陶氏产能46万吨,占全球产能的42%;埃克森美孚和SK,产能均为20万吨,占比均为19%,三井化学拥有17万吨的产能,产能占比约16%。POE粒子生产工艺的难点催化剂和反应物α-烯烃。国外拥有POE生产工艺的公司对生产所需的催化剂进行了专利保护,并严格限制了其重要原料高碳α-烯烃的技术转让。

1、高碳α烯烃:乙烯齐聚法工艺与催化剂集中于海外企业 高碳α烯烃是 POE 产品的关键,且α烯烃也为国产化难点之一,目前我国尚未实现高 碳α烯烃量产,部分石化企业可生产 1-丁烯和 1-己烯。2、茂金属催化剂:POE 生产企业独家开发,国内量产尚有差距 烯烃聚合催化剂是聚烯烃聚合技术的核心,其种类有有铬基催化剂、齐格勒-纳塔催化 剂、茂金属催化剂、非茂金属催化剂等。其中茂金属催化剂单活性中心的特征能使任何α- 烯烃单体聚合。与传统烯烃聚合催化剂相比,采用特殊的茂金属催化剂不仅可以使 POE 具有很窄的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而且可以引入更多的共聚单体α-辛烯。3、聚合工艺:Insite 溶液聚合为 POE 主要生产工艺 目前 POE 的生产技术主要为陶氏和 LG 化学开发的 Insite 溶液聚合工艺,以及埃克森美孚和三井开发的 Exxpol 高压聚合工艺。

国内公司: 卫星化学:公司α-烯烃中试装置将于年底落地,POE10万吨中试装置预计将于2023年落地。万华化学:2021年9月,公司自主知识产权的POE产品已经完成中试。斯尔邦(东方盛虹):建设1000吨POE中试装置,预期年内投产。岳阳兴长:积极布局POE生产。沈阳化工:茂金属聚乙烯装置总产能10万吨/年,生产POE粒子关键催化剂。鼎际得:公司是国内少数同时具备高分子材料高效能催化剂和化学助剂产品的专业 提供商,全资子公司辽宁鼎际得石化科技有限公司拟投资建设POE高端新材料项目,总投资约98.68亿元。茂化实华:茂金属聚丙烯,生产POE粒子关键催化剂。

中游:胶膜公司

绿康生化:通过收购江西纬科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进入光伏POE胶膜行业(涨幅过大)

激智科技:2022H1公司太阳能背板膜收入4.27亿,同比增长78.7%,收入占比41.5%,成为公司2022H1收入增速最快,占比最高的产品

赛伍技术:公司针对TOPCon电池组件,TOPCon专用POE胶膜在部分一线组件厂商已测试合格,开始小批量试用。

天洋新材:拟募资11.6亿元用于4.5亿平方米光伏膜项目。另外,公司的全资子公司昆山天洋与一道新能源签订2400万平方米胶膜销售合同,约占2021年销量的90%。

鹿山新材:公司于2022年10月31日发布公告设立鹿山新材光伏产业基地及光电新能源产业创新基地项目,包括光伏胶膜的研发及生产,尤其是更适用于N 型组件的POE胶膜。

福斯特:公司针对高效 TOPCon 电池、HJT 电池、SMBB 组件、IBC组件等新技术推出了多系列封装材料组合解决方案。海优特材:公司TOPCON单层POE胶膜已开始批量供货,根据TOPCON的单玻、双玻组件类型公司均可提供不同新型胶膜解决方案

作者:红色蔬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