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二、《内经》对头痛的分类及其病机论述

 风声之家 2023-01-20 发布于江苏

二、《内经》对头痛的分类及其病机论述

头痛作为一种症状,可见于多种病证之中,但亦有以头痛为主要症状而独立成病者,盖因头为清窍,脑髓所聚,又诸阳之会,外感六淫或气机逆乱,均会引起阴阳气血逆乱于头部而疼痛,故《素问·方盛衰论》有“气上不下,头痛巅疾”之说,而《素问·奇病论》亦谓:“人有病头痛,以数岁不已,当有所犯大寒,内至骨髓,髓者以脑为主,故脑逆而令头痛,齿亦痛。”所言颇类顽固性、反复发作的偏头痛、三叉神经痛之类。

《内经》将头痛按其病情严重程度分为真头痛和厥头痛两类,由于厥头痛为比较常见者,其预后较好,故又进一步从经络分证角度论述其辨证论治。

(一)真头痛

真头痛乃相对于厥头痛而言,因为真头痛是头脑暴受邪气,大邪深入脑髓而致的真正头痛,与经脉气机逆乱,上干头部而致的厥头痛不同,故名。《灵枢·厥病》指出:

真头痛,头痛甚,脑尽痛,手足寒至节,死不治。

所论虽然简略,但明确指出其为"死不治"的危重病证。这一论断为后世所秉承,如陈士铎《辨证录·卷二头痛门》即谓:“人有头痛连脑,双目红赤,如破如裂者,所谓真正头痛也。此病一时暴发,法在不救,盖邪入脑髓而不得出也。”认为邪气人脑,伤人元神真气,故为死证。但陈氏亦谓:“虽然邪在脑,不比邪犯心与犯五脏也,苟治之得法,亦有生者。”则认为病虽危重不救,但较之真心痛,尚稍轻而或有可救者。其实,考《难经·六十难》论头心之真痛、厥痛,认为真心痛“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论真头痛则仅谓其“人连脑者,名真头痛”,而未言必死,亦蕴含两者危重程度尚有差别之意。比照现代医学所论,本证与颅内占位性病变如脑部肿瘤、蛛网膜下隙出血等,以及急性脑膜炎、大脑炎等引致的急暴头痛,颇相类似,不要说在《内经》时代,即使在医学高度发达的今天,治疗亦颇属不易。《张氏医通·卷五头痛》谓:“真头痛,天门真痛,上引泥丸,旦发夕死,夕发旦死。脑为髓海,真气所聚,卒不受邪,受邪则不可治。古法用黑锡丹,灸百会穴,猛进参附,可救十中之一。然天柱折,手足寒至节,必死不治。”其说可参。

《续名医类案卷十六头》:“吴孚先治一人患头病,痛不可禁,脉短而涩。吴曰:头为诸阳之会,若外邪所乘,脉当浮紧而弦,今反短涩,短则阳脱于上,涩则阴衰于下,更加手足厥冷,名为真头痛,与真心痛无异,法在不治。为猛进参附,或冀挽回万一。如法治之,果愈。”

按  本例为真头痛死证,吴氏医知其不治,但重用参附回阳救逆,力挽狂澜,果能收功。

(二)厥头痛

厥者,逆也。厥头痛乃因阴阳经气逆乱于头部而致的头痛。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皆上走交会于头部,故厥头痛与三阳经经气失常之关系最为密切,但“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走空窍"(《灵枢·邪气藏府病形》),故非唯手足三阳经,十二经脉的经气逆乱皆可引致头痛。《灵枢·厥病》篇即从经脉角度论述头痛的辨证论治:

厥头痛,面若肿起而烦心,取之足阳明、太阴。厥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视头动脉反盛者,刺尽去血,后调足厥阴。厥头痛,贞贞头重而痛,泻头上五行,行五;先取手少阴,后取足少阴。厥头痛,意善忘,按之不得,取头面左右动脉,后取足太阴。厥头痛,项先痛,腰脊为应,先取天柱,后取足太阳。厥头痛,头痛甚,耳前后脉涌有热,泻出其血,后取足少阳。……头半寒痛,先取手少阳、阳明,后取足少阳、阳明。

所述头痛各证,系以经脉所过部位,或经脉所属病候划分,如头痛而“面若肿”者为阳明头痛、“项先痛而腰脊为应者”为太阳头痛、头痛而“耳前后脉涌有热”者为少阳头痛,或头痛而“意善忘”为太阴头痛、“贞贞(头晕而重)头重而痛”为少阴头痛、“头脉痛,心悲善泣”为厥阴头痛《类经》注:“心悲善泣者,气逆在肝也。”)等。这种分经论治的方法成为后世辨治头痛的重要理论,清代陆以湉的《冷庐医话》对此有深入发挥:"头痛属太阳者自脑后至巅顶,其痛连项;属阳明者,上连目珠,痛在额前;属少阳者,上至两角,痛在头角。以太阳经行身之后,阳明经行身之前,少阳经行身之侧。厥阴之脉,会于巅顶,故痛在巅顶。太阴、少阴两经虽不上头,然痰与气逆壅于膈,头上气不得畅亦痛。”临床上辨证论治厥头痛,一般亦常以此为据。

《柳选四家医案评选静香楼医案》:“火升,头痛耳鸣,心下痞满,饭后即发,此阳明、少阳二经痰火交郁,得食气而滋甚,与阴虚火炎不同,先与清理,继以补降。竹茹、茯苓、橘红、炙草、半夏、羚羊角、嫩钩藤钩。”

按  本例有头痛耳鸣、心下(胃院)痞满、饭后即发等见证,故尤在泾氏诊为阳明、少阳头痛,病机则为痰火交郁,故用二陈汤清阳明胃之痰火,羚羊角、钩藤清降少阳胆火。柳宝诒氏评按曰:“案语分析病机概其圆到,唯立方似未恰合,阳明药少,宜加知母、枳实。”对于体质未虚者,柳氏之说可参,但案中有“先与清理,继以补降”之语,是否暗示患者体质已虚,病属本虚标实?若是,则知母、枳实等苦寒泻火之品又宜慎用,尤氏立意是否在此?可商。

《名医类案卷六首风》:“翟文炳治陆母,年七十,头响耳鸣,顶痛目眩,面麻腮肿,齿苏唇燥,口苦舌强,咽肿气促,心惊胆怯,胸满痰滞,胁肿腰痛,足软膝疼,已二年矣。近一月来至不得眠,唯人扶而坐,稍稍敲卧即垂绝。翟诊视,知气夹肝火而然,先与抑青丸一服,即时熟睡,醒后诸症如失,仍服补中益气丸,调理而痊。”

按  本证虚实并见,痰火交结,上下俱病。瞿医以其“头响耳鸣,顶痛目眩”知其肝火上炎而致头痛,以抑青丸(黄连、吴茱萸)清泻肝火,药虽简单,但能切中肯紧,故一服而诸症若失。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9.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10.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11.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9.12.

内经临床发挥 (痿证的病因病机)10.1.

内经临床发挥 (痿证的病因病机)10.2.

内经临床发挥 (痿证的病因病机)10.3.

内经临床发挥 (疟病的病因病机)11.1.

内经临床发挥 (疟病的病因病机)11.3.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1.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2.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3.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4.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5.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6.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7.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8.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9.

内经临床发挥 (病证理论的临床运用)12.10.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